分享

佳作欣赏 | 看丽水的国际范儿

 wng203 2017-11-18

2017丽水摄影节暨第二届国际摄影研讨会今日在丽水隆重开幕。

问:丽水摄影节开幕哪里最热闹?

答:朋友圈啊

话不多说,上几张从朋友圈截来的图,让大伙儿过过瘾。


宣传片上说,

本届摄影节围绕

一个主题

十个大家

一百个学术展

一千个平行展

一万个摄影家和摄影爱好者

来展开活动

以“超媒体时代的影像”为主题

坚持学术性、国际性、群众性和品牌性

力求将本届摄影节

打造成为本年度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节

好了,今天小编就带您先看看丽水的国际范儿

走起!


丽水宣传片


展览

“又一代”瑞士爱丽舍博物馆特邀展览

摄影边界一直在扩大。在学校,多媒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受欢迎。此展分为纪实类、新表现主义和记忆类。参加展览的年轻摄影师的摄影技术令人印象深刻。这些作品证明了摄影不再仅仅是过去的摄影,它预示并实践着更多可能。

MEL_reGeneration3(c)LiZhi

MEL_reGeneration3_(c)DelphineBurtin

MEL_reGeneration3_(c)EmileBarret

MEL_reGeneration3_(c)Gaia Squarci

MEL_reGeneration3_(c)Jae Hoon Lee

MEL_reGeneration3_(c)Jennifer B Thoreson

MEL_reGeneration3_(c)Laurence Rasti_

MEL_reGeneration3_(c)Loan Nguyen

MEL_reGeneration3_(c)Marek Kucharski_Diana Lelonek

MEL_reGeneration3_(c)Michael Etzensperger

MEL_reGeneration3_(c)Ola Lanko

MEL_reGeneration3_(c)Rachel Cox

MEL_reGeneration3_(c)Ulrike Schmitz


未来何来

在过去的25年里,摄影经历了三次巨大的改革浪潮。第一个是图像的数字化,第二个是图像的网络化,最后是计算机技术在摄影中的应用。后两者技术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与图像的关系,并为新的摄影理念奠定了基础。这是媒介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形成发展时期。它从历史中显现出来,蕴涵独特的潜力。图像文化已经达到了一种“超级速度”。在这个高度联网的计算机环境下,正出现新型的联系、崭新的理念和战略。  

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28位国际艺术家都试图彰显自己在这摄影新时代的理念。这次展览的作品代表了一个共同的呼声:当代的争论,未来的路途,以及表达艺术。每位艺术家都在挑战传统的摄影观念,极大地开拓了观众对摄影的理解。他们意图通过艺术讲述新时代的核心问题,即:自身网络形象问题,在计算环境中历史和时间的延展性问题,以及在社交媒体时代身份认同以及技术本身的影响问题。

FU MENG_ BETWEEN TIME #6

FU MENG_BETWEEN TIME #2

Marco Scozzaro_DigitalDeli_01

Marco Scozzaro_DigitalDeli_09

Marco Scozzaro_DigitalDeli_11

Marco Scozzaro_DigitalDeli_12

MATT PORTER_ Four Failures

miranda lichtenstein_ Screen Shadows

miranda lichtenstein_ Sound and Noise

phil_chang

phil_chang_Installation View  

Polixeni Papapetrou_ I Am Sexy and I Know It

Polixeni Papapetrou_Its All About Me

Sarah Palmer_ Untitled

Screen Shot 2017-09-03 at 12.01.41 AM

The Gridded Ghosts_Gamer_Minstrel Kuik

Timothy Scaffidi_cartwheels

Timothy Scaffidi_catch


如果艺术可以重来

现代主义运动使得人类对于今天科技介入后突发的社会格局的变化有了了相对充分的准备,人们可以更更加宏观的利利用现代主义时期所赋予的警惕性和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的观念和逻辑来迎接每一天的挑战,但在今天人们正在面临一场比现代主义时期更更为严峻的挑战,那就是现代资本运营的方式对于科技迅速发展的依赖超越历史上任何一个阶段——如果简单的来说就是人对于人造物的“依赖”和“期待”超越人们可控的范围。

艺术也将面临这场由于科技的“超现实活动”所带来的文化突变、艺术家也必然会被这个超现实文化景观所影响。二战后由于资本发展的必然诉求所导致的国家间对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对抗愈演愈烈烈,这使得科技的研究目标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方向都变得模糊起来。展览将会在这样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下描述今天的艺术所需要面对的新科技介入后艺术格局的变化;虚拟数字时代的读图方式和方法的变化以及科技目标模糊化后艺术策略略的变化。同时今天由于科技的进步以及消费模式的变化,艺术家对于新的艺术体验方式的诉求非常强烈烈。

展览“如果艺术可以从新再来”正是通过呈现艺术家对于摄影艺术本体语言的多媒介的转化,来探讨摄影作为艺术在面对新科技媒介介入后的图像美学延长体特征和与之而来的新的美学可能,而在这个过程中传统摄影艺术的读图方法也会随着新的读图媒介呈现方式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拍摄过程本身以及新的读图逻辑的解构和重组是展览对于摄影从“平面呈现 ”到“物理理空间占据”的一次新的实验与探索,而在这个过程中新的成像技术的应用和由此而产生的新的图像功能必将和当代社会的发展发生紧密的联系,所以今天摄影艺术面临的挑战必然是技术的革新和当代图像文化供需关系突变所产生的新的艺术纬度的思考。


P_Seth_Thompson_1

P_Seth_Thompson_2

P_Seth_Thompson_3

P_Seth_Thompson_4.5

P_Seth_Thompson_4

P_Seth_Thompson_5

安吉尔-不确定之物NO


移山止水

作为影像的创作者、传播者和接受者,以何自处?何以与世界相处? 

随着媒体科技的加速迭代,媒体关系也走入不断革命的通道。传统媒体与

受众的权力关系早已被颠覆,被倒转。媒体的最典型载体——影像,以及它们

生产、传播、接受、消费等等所有的关系也被一一颠覆、超越。自媒体时代,

人人都是媒体,人人都是影像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人人也都是观众。 

但是,随着数码时代而来的影像生产的泛滥,随着网络时代而来的影像传

播与交流的超载,使得人们本能地作出相应的自我保护,无视绝大多数扑面而

来的资讯,也包括图像和影像,这正如我们点开任何一个网络页面所经常发生

的那样——因而,人人也都变成了绝大多数影像/图像的无关者。无关,是一

种对资讯的主观筛选和拒绝的姿态。图像/影像的无关者态度,也同样把我们

自己封闭在一个“安全的”、自我限定的或大或小的视觉囚笼之中,成为一个

个圈子式的“影像分众”。 

分众化特点或许是超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征候,它带来影像创作生产和传

播、接受的进一步分众化、小众化。这一貌似更为“精准”的影像生产关系,

却根本背离了因特网无界沟通互联、共享知识与资讯的精神。分众们不是更加

开放,而是在无奈妥协后的自我设限,画地为牢;不是共享知识,而是人为地

增加了敌意和壁垒;不是更为宽容多元,而是自我强化为网络环境下新一代“单

向度的人”。 

超媒体时代背景下,我们对于世界的影像描述、表现和把握,不可避免地

呈现为一种非整体性,一种破碎的、小众的、主观的、相对的对于世界的影像

建构。任何试图对于我们所处世界进行整体描述与表达的影像努力均告失效。

影像自身的功能、力量和魅力,也在纷杂、相对、无序的影像超载之中不断熵

减。 

超媒体时代,人们试图在影像之外寻求出路。人们诉诸景观社会和对景观

社会的批判,诉诸观念,诉诸哲学,诉诸社会学,诉诸影像生产和呈现的形式

创新,诉诸叙事性,诉诸纪实性,诉诸当代艺术的跨界合作,诉诸新型展示平

台⋯⋯试图挽救影像表达的有效性。但是遍览十多年来各种策展努力和全球范

围的实践,也不过是呈现为一个个节节败退的战例。 

面对超媒体时代的影像现实,我们,不管是影像的创作者、传播者还是接

受者,该如何自处?如何与超媒体时代相处?如何重拾或挽救影像的当代有效

性?这些都是摆在影像人面前的迫切问题。本次展览以“超媒体时代”作为主

题,正是试图以我们的思考、写作,和策展与创作实践,来回应这一时代所给

予我们的难题。 

陈抱阳《晚归》

冯梦波 综合影像作品

管怀宾《浮园》

李明《变焦》

林科《长城》

刘毅《混沌论》

邵文欢 《一切仿佛从未发生》

孙晓宇《山陬海澨》

夏梦霖 《Invisible Waves》


第二届“教·学”——10+中法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授作品联展

“教·学”系列活动是中国摄影教育核心教授群体围绕教学与影像艺术进行的系列学术活动。自2015年丽水国际摄影节“教·学”十所院校摄影系教授群体与弟子的联合展览之后,第二届“教·学”系列活动将再次于2017丽水国际摄影节期间举办,继首届的成果,向着纵深的同时扩大范围并进一步面向国际,联合国际高校教授展开有关教学与艺术实践的探讨。

影像艺术本身的特殊性使得它的教与学的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类型,影像艺术教学团队成员的构成更倾向于那些兼具高理论与实践素养的艺术实践者。因此,无论中外,高等院校大量艺术专业教员同时也是活跃的艺术家,教师艺术家作为“学者型艺术家”特殊群体,必然具有独特的气质,古往今来很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艺术家位列其中。法国不仅是摄影的发源地,法国的摄影艺术也是世界摄影艺术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的摄影艺术弃极端理性与张扬两头而取中道,在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清晰的历史脉络构建起来的文化自信下显现出独有的艺术面貌,其摄影艺术与艺术教育也因此遵循着特有的方式,形成独特格局和面貌。中国当代的影像艺术教学以及文化底蕴在很多方面与法国有着对应与交集,又遵循着各自的脉络,两国间艺术交流源远流长,在当今影像艺术与教学领域的相融可谓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因此此次展览的意义变得非同寻常:对于观众来说应是丰富的视觉与思想大餐,对于教授艺术家群体则是交流共勉的机会,对于两国的影像艺术教育及摄影艺术爱好者则开启了新的视野,必将带来诸多启发与后效应。

展览联合两国具有核心学术地位同时兼具高艺术水平的高校教授,展出他们的作品,并举办艺术与教育双重命题的学术研讨会。这使本次展览成为兼具当代影像艺术与当代影像教育双重命题的学术活动。


“休息方式”  李毅

Biarritz (F) 比亚里茨(法国城市)2013. Frédéric LEFEVER弗里德里克·勒菲弗尔 

La myrte le corbeau 爱神木与乌鸦 Nicolas WILMOUTH尼古拉·威尔穆特

松-41-21   2013 刘立宏

天上人间之二 姚璐


未来媒介人与媒介未来

 “当代”,其本身就是一个活力四射的艺术引擎,其贮存已久的人文与自然科学力量驱动出前所未有的艺术张力。那么,何人以何种手段才足以掌控这台伟大的时代机器,生发新一轮极具人类智慧的艺术力量,探索世界与生命的诗意和真理。

怀抱这个初心,“2017丽水摄影节 ‘初相’国际高校摄影联展暨摄影教育研讨会”作为丽水摄影节历时七年,连续四届打造的品牌板块,致力于凝聚和展示国际影像艺术的青年先锋群体。2017“初相”展览单元,我们邀请到了法国、英国、日本、台湾及国内近百所院校的摄影作品参展。展览将结合“媒体融合”的时代语境,关怀、展现青年影人的成长过程及其在这个时代与世界对话的多元方式。我们将陆续推出参展院校的部分展览作品及对展览主题的阐述。


法国国立高等路易卢米埃尔学院 Richard Dellaiera《Le jeu  du Hasard》

鲁迅美院 闻惠《“解读”过的风景》系列1

日本九州产业大学 幸田 ひかり

台湾世新大学 陳縈慈 真亦假

英国创意艺术大学 Hayden Wilde(左)浙江传媒学院 王天煜(右) 《舶来品的当代生活》

中央美术学院  高阳 《渡》系列4


丽水摄影师百人联展

丽水是中国第一个摄影之乡,为了充分展现摄影之乡魅力,体现丽水广大摄影人整体风貌,以摄影节为平台,加强摄影与大众的融合,2017丽水摄影节特邀了国内知名策展人那日松为丽水本土摄影师群体策划大型联展——丽水影像志。

展览报名推出后,吸引了广大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报名,投稿截止后,共计收到179人285组摄影作品,经过策展人的精心评选,最终评选出103位摄影师参展,并特邀丽水摄影名家吴品禾、初小青参展。

本次展览涵盖了多种摄影类型,有社会纪实类、自然风光类、观念创意类等,形态万千。入选的摄影师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最小的只有16岁。

叶高兴《堰头村》

谭秋民《高井弄》

陈荣辉《脱缰的世界》

舒巧敏《人造名胜》

郑鑫娥《杂粮絮语》

傅韬全《我的视觉日记》


第五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

日前, 第五届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活动已经圆满完成推荐和评审工作。第五届排行榜活动经过推荐和最终评审,日前已形成上榜结果,最终《来源不同的时间》等十件作品上榜。

中国摄影年度排行榜是丽水摄影博物馆自2013年开始向全国发起的一项品牌活动,旨在针对上一年度国内涌现的优秀专题摄影作品进行公推和综合审议,最后评出本年度上榜作品。主办方希望通过常年举办这样的活动,为中国摄影的发展树立一个风向标,共同推动摄影的进步。

 李颀拯《沉陷区》

 杨圆圆《浪漫之旅》

周仰《不朽的林泉》

王宁德《无名》

程新皓《来源不同的时间》

张晓武《追欢作乐》

陈晓云《我们称之为现实的东西其实很业余》

 谢桂香《出土》

 邸晋军《故国》

郭国柱《流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