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在麦肯锡做翻译的日子

 北书房2014 2017-11-19

作者:Phoebe 

来源:PhoebeAtWork


#职场前半生#


去年,麦肯锡在硅谷主办全球大会,急招我回去support。在会场我遇到麦肯锡大中华区灵魂人物华总,他也是我在麦肯锡担任翻译期间服务过的麦肯锡高层人物之一。时隔多年再次见面,华总上来就给了我一个大大的拥抱。我告诉华总自己最近在忙着创业,华总没有流露出一点吃惊的意思,倒是来了句标准的老外腔中文:「哦~你下海了!Keep me posted! 」一年之后,我为麦肯锡上海办公室经理和全球资深董事张海蒙翻译的新书也上市了,封面上「翻译」一栏写着我的名字。


(图片来自中信出版社)



其实,在进入麦肯锡以前,我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职场新人。从英国巴斯大学硕士毕业不久,从事的工作是freelancing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自由职业口译和笔译)。那时的我,怎么也不可能想到,我会在麦肯锡开启自己的职业生涯,更不可能想到,从麦肯锡「毕业」后,能够收获这么多来自麦肯锡高层的认可乃至友情。


最近《我的前半生》火了,剧中设定引起了我在麦肯锡的同事们自黑自嘲的热情,不少人都在公众号发文澄清自己并没有陈俊生那么能赚(大雾)。亦舒小说我一部都没看过,剧也只刷了十几集,不过,作为曾经在麦肯锡以翻译官的身份工作6年半的文科女生,倒是可以从自己不同于一般consultant的有点特殊的角度来聊一聊,这六年半对我后来整个职业生涯的重要意义。


 我在McKinsey & Co 上海办公室(感谢永远的江老大操刀摄影)



- 01 -



一般来说,英语专业或翻译专业毕业生通常不会选择咨询公司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我也一样。2004年从巴斯大学(University of Bath)口译与翻译专业硕士(MA in 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ng)毕业后,回到上海,我也和很多同学一样,成为了一名口译和翻译自由职业者。自我雇佣(self-employed)的口译工作者收入不低,并且能够相对自由地支配时间,但是,我却总觉得哪里有点不对劲。


这种不对劲,现在想来,也许是因为作为一个自由职业者,很难避免一种无依无靠的漂泊感 -- Freelancer最大的挑战,不是残酷的优胜劣汰,而正是这种没有归属的感觉。因为没有固定安排的工作任务,自由职业者需要时刻不停地进行自我定位和自我调适,这让初入职场的我感到有些手足无措。我渐渐感到自己需要一个存在外在鞭策机制的环境,而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有系统地去经历锻炼,有计划、有节奏地累积经验和人脉。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浏览招聘网站寻找下一个翻译客户的时候,看到了麦肯锡管理咨询公司招聘口笔译的广告。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我投了简历,随后就经历了麦肯锡近乎折磨的六轮测试,包括笔试口试和面谈等等,当时的感觉是人都麻木了,根本不想去仔细分析自己有没有戏。


面试完之后正值年关,爸妈开车接我回老家,就在回程的路上,我收到了HR的电话,通知我已经被麦肯锡上海正式录用了。当时的我完全不敢相信,在车里兴奋地尖叫,爸妈虽然还在迷惑麦肯锡到底和麦当劳、肯德基有什么关系,可是看我这么开心,也陪着我在车里大声尖叫。


过完人生中最开心的一个春节,我就到公司正式报到了。直到这时候还是兴奋到爆炸,对未来的工作完全是懵懂的状态。入职之后才听同事说,当时同一个职位收到了130多份简历,而公司最终只录用了我一个人,这样的淘汰率,和传说中的高级顾问职位也差不多了。这时我才意识到,当时的自己有多么幸运。



- 02 -



但是,不出所料,进入公司后,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首先被打击到的,不是别的,就是体力。我的工作需要频繁陪同项目团队和外国partners出差。


项目团队和partners的schedule通常都非常紧凑,精确到分钟,往往这边刚和客户开完会,那边下一场会议的飞机就要起飞了。要是不巧碰上客户会议延误或时间延长,留给我们在机场办理登机的时间往往就只剩可怜的不到40分钟。


虽然麦府有着高效到令人发指的助理们和Travel Service,可以做到即使航班大面积延误,只要给Travel Service打个电话,就能把你的航班临时改成其他还能飞的航班,但是赶check-in这种事还是得靠自己。记得有一次我们出发去机场的时候离办理登机只剩30分钟,一到机场,人高马大的外籍partner和咨询顾问个个在我身边健步如飞,而我呢,标准的南方娇小身形,还得踩着8厘米高跟,全身箍在紧匝匝的套装裙里,拖着行李箱和死沉的电脑包,跑到登机口已经满头大汗,上气不接下气。按照大家事前的「分工」,遇上男性值机人员,还得由我 -- 整个团队中唯一的女性,来负责搞定 -- 撒娇卖萌央求对方违反规定放我们上飞机。


不过这样的事情发生几次之后,我也见怪不怪了,也练就了登机口关闭前最后一分钟说服乘务员为我们放行的「话术」。


最开始体力里上的压力适应之后,我胆子更大了,在工作上,我的原则就是两个字:找虐。重活累活我从来都不拒绝,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司钢铁行业项目的现场翻译都是由我来负责的。这样一个个项目跟下来,我的经验开始增加,得到的肯定也越来越多,慢慢开始有partner专门点名让我为他们的项目组做随行和会议口译。


那段时间,我经常一周有三天在外地出差,比如day trip去深圳,开个1-2小时会又飞回上海。说起来似乎很轻松,但只有做过的人才知道,这样的schedule考验的绝不仅仅是体力,更是翻译的专业素质和临场应变,因为每个会议的主题都不一样,而会议之间间隔时间极短,要求翻译在几乎零准备的前提下快速上手,加上咨询顾问和客户都是顶尖的行业专家,讨论的议题重要程度容不下翻译出半点差错,整场会议都需要翻译随时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这样日复一日的神经紧绷对人的消耗极大,我每天下班回到家都能累到直接躺平,有时候甚至在回家的车上就睡着了。


看到这里,你一定会感到不解,如此高压的工作要求和非人类的工作节奏,兴许还赶不上做freelancer挣得多,我一个年纪轻轻,爱美的天性都还没来得及释放的文科女生,在麦府这样「地狱模式」的咨询公司找虐,到底是图啥呢?


当然是冲着「登上人生巅峰,出任CEO,迎娶白富美」去的啦!


(图片来自www.giphy.com)


当然,真正的原因,并不是这么简单。



- 03 -



说出来也许你们都不信,在麦肯锡的每一天虽然都累到灵魂出窍,可经历之后,回顾这六年半,我仍然认为,麦肯锡不仅是比freelancer更适合我的工作模式,更是我后来整个职业道路的重要奠基。具体说来,体现在以下四点:


① Everything is about prioritizing


工作节奏超快的环境下,每个麦府员工超级在行的就是利用二八原则合理优化时间,用最快的速度发现问题的本质,并给任务做优先排序。这是咨询工作、口译/同传,以及创业三件事情都强调的基本素质之一。在麦府的锻炼,不仅让我能更好地胜任翻译工作,培养的更是一整套思维方式,对日后我自己创业也有巨大的帮助。


② Exposure & Intellectual stimulation


作为公司的高级口译,我有超过60%的时间都是在高层会议上为诸如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以及客户企业CEO这种级别的大佬做翻译。众所周知,真正的翻译实际上不仅关乎语言,更重要的是思维逻辑和口吻上的精准传达。为高层做翻译,理所当然就会直接接触到这些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的大脑回路,对于如何在商业会议上做presentation、如何进行高度紧张的商业谈判,这些很多项目经理都没办法接触到的第一手资料,几乎每天都在我的眼前现场直播,可想而知,这对我积累商务经验有多么大的帮助。


我一向自认为一个求知欲极强的人,对各个行业都有强烈的好奇心。而在麦肯锡工作恰恰满足了我对这个商业世界的极大好奇 -- 每天都能学到全新的东西,每天都能和行业内最顶尖的专业人才一起工作,这样的六年,简直难以历数我学到了多少有用的知识和技能,是做普通口译不可能收获的宝贵经验。


从我进入麦肯锡后接触过的行业来看,有金融、医疗、钢铁化工、消费品、基础设施建设等等,可以说McK服务过的所有行业领域我几乎都参与过相关项目;从企业和机构职能来看,运营提升、销售及营销改善、组织再造、IT架构等等这些McK提供咨询的职能方向我也都有涉及。这样宽广的商业视野,是之前做普通口译的我难以想象的。


③ Extreme focus & Multi-tasking


口译和同传本身就是multi-tasking和专注力的极致体现,而在麦肯锡,我get到的专注力终极大招就是 -- 学会遗忘。听上去有点不合理,其实,要想以最快速度进入专注模式,再从专注模式中走出来,最重要的技能就是快速遗忘 -- 做事情的时候就极度focus,但是一旦做完就立马把工作忘得干干净净,这样才能快速切换到下一个任务,或者得到真正的放松和休整。


进入麦府以前的我,虽然专注力尚可,但很难做到任务间的无缝切换。麦肯锡六年后,我已经能轻松做到在去outlet的路上改好几十页PPT,下了车就毫无障碍切换到shopping模式,或是在满满的会议日程之余还能毫无压力穿插一小时的健身,擦干汗水就元气满满投入下一场项目会议.......这些对我现在创业,变身entrepreneur,都是超级宝贵的人生技能。(but,瞬时记忆超强然而用完就忘的属性后来在MBA课上反而成了我复习考试的一大障碍,囧rz...)


④ Can-do attitude


每个在麦肯锡工作过的人,应该或多或少都养成了「不管多大的事,都一定能搞定」的脑回路。我呢,自然也不例外。我的工作除了做项目组随行口译和会议同传以外,在办公室我还是翻译团队的coordinator,要和McK众多项目组打交道,每天都会收到各个团队发来的request,其中90%都是超级demanding的last minute任务,需要立即搞定,这让我不得不养成优先排序的习惯,学会在看似死胡同的问题面前硬着头皮找出alternative solutions,并且有条理地向团队解释我的方案。


这样的工作方式,使我渐渐发现,即使看上去不可能的任务,也一定能找到解决之道,而且有时候经过和项目组讨论,抽丝剥茧之后,对方还会意识到原来最初想要的翻译解决方案并不是最佳solution。我在了解具体context之后往往能给出更好的处理方法(咨询顾问不可怕lol)。这就是基于can-do attitude的problem-solving能力。


直到最近,我创业团队的客户GIA(美国宝石研究院)VP还评价我说:Phoebe will always say “I can do it.”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因为实际上,我的个性很随意。麦肯锡六年,把我这样一个有些得过且过的家伙改造成了一个极具韧性,心理素质极强(脸皮厚),执着于效率,并且永远都在找解决方案的人。



: : 猝不及防突然走心的结尾 : :



诚实来说,麦肯锡六年半绝对不是只有成长、没有牺牲。「白骨精」看似光鲜的外表下,经历过的焦虑、恐慌,赶不出deliverable的深夜掉过的眼泪,连续出差熬出的白头发,还有从字典里消失六年半的work-life balance.......都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好在,过早冒出的白发拔掉就不会再长,熬夜老化的皮肤迟早总能修复如初,而一路走来跌跌撞撞练就的一身武艺,还有渗入潜意识的经验与直觉,这些最宝贵的东西,永远都不会得而复失。


写了这么多,纯粹是为了分享,并没有半点炫耀的意思 -- 毕竟传统咨询行业正在不可否认地经历转型,我从麦肯锡毕业后的几年,对咨询的诟病也层出不穷,而我自己也并不是以咨询顾问的身份,本质上是supporting role,我的工作远远不如日以继夜的高级咨询师们来得真金白银。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在众人讨论热播剧情的时候淡淡地来一句「麦肯锡有什么了不起,就是卖PPT的」似乎更符合亦舒追求的「姿态漂亮」,但终究失于矫情,不够真诚。相反,真实的分享,反而是对自己过去的努力,以及所有帮助、启发过我的人们最大的尊重。


看到最后的都是真爱(比心),看完之后还想加入麦肯锡的也必定是真爱无疑了XD。最后,还是希望我的经验对好奇麦肯锡,或是正在准备进入麦肯锡的你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