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和振兴规划》,首次正式提出一汽、东风、上汽、长安四大汽车集团,并鼓励这四家汽车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汽车产业重组兼并。 经过8多年的发展,汽车市场天翻地覆,合资依然凶猛,但自主品牌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自主品牌更是成为国家扶持的主力。在这样的趋势下,四大汽车集团在新能源方面有什么进展呢?答案和想象的往往不一样。 一汽集团:烂尾,重生 作为“共和国长子”,一汽在新能源领域最早布局,却惨淡收场。早在2011年,时任一汽集团董事长的徐建一对外发布了“蓝途战略”,计划在新能源汽车产品开发、能力建设、生产准备等方面投资98亿元,打造乘用车纯电动平台、混合动力平台、插电式混合动力平台和多个新能源商用车产品平台,共计开发13款新能源乘用车和3款新能源商用车。 一年之后,一汽就发布预计投资43.48亿元的新能源项目,但是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没有发育,在观望中,一汽的新能源项目一再拖延,以至于在后续建设中,实际投资额为2415.5万元,并且在今年被正式终止,宣告烂尾。 在被砍掉之后,一汽真的放弃新能源了吗? 显然不是的,在经历了多次换帅之后,双徐对调,新一轮的变革开启。 在8月底,一汽解放新能源商用车项目落户青岛即墨,主要生产电动卡车及城际物流车,一期产能4万辆,二期将达到10万辆,预计投产后产值可达百亿元。 在今年9月1日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2017年第8批)》中,一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终于进入目录。此外,天津一汽首款新能源车骏派A70E预计9月中旬上市。 在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之后,一汽的新能源计划终于正式开始了。 上汽集团:电池全面发展 在上汽集团2017年上半年报中,新能源和互联网产品继续强势增长,荣威品牌插电强混eRX5与比亚迪宋DM双雄争霸。 上汽集团是国内唯一一家在插电强混、纯电动、燃料电池三条技术路线上都实现布局的汽车企业,掌握了新能源汽车“电驱、电池、电控”三电核心技术。 上汽与阿里的合作,使其在互联网汽车领域先行一步,结合自身混动的优势在销量方面表现不错,与宁德时代的大手笔合作也让业内侧目,也开启了车企和动力电池强强合作的序幕。 上汽对于燃料电池的投入也一直在进行,在近期的第12批新能源汽车免购置税车型目录中,上汽大通的FCV80是唯一的一款燃料电池客车。以荣威950Fuel Cell为代表的上汽插电式燃料电池发展路线别具一格。 按照上汽集团规划,新能源车型在2020年销量要达到60万辆。 东风汽车:合作,才能共赢 在近日的合资风潮中,雷诺日产与东风作为老搭档,再次合作,尽管这样的合作针对积分的意味非常浓。 东风汽车公司是国内最早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在“九五”时期便成为行业先行者,并于1999年研发出国内第一台纯电动轿车,2001年建立国内第一家电动车公司、生产出第一台燃料电池中巴。 东风汽车与宁德时代、中航锂电等动力电池企业也展开了合作,共同打造新能源汽车平台。在2017年上半年中报中,东风汽车新能源产品实现销售7232辆,同比增长357.14%。 东风汽车的目标是: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将达到36万辆。 长安汽车:指望合资不如靠自主 在2016年,长安汽车发展非常抢眼,也是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中唯一一个自主品牌销量超过合资品牌销量的车企,当然,这也得益于SUV市场的火热,长安CS75等SUV车型持续热销。 不过,福特与众泰合资生产新能源汽车的消息,让长安颇有些尴尬,不过众泰与福特合作会采用独立的品牌,长安与福特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是有很大合作空间的。 长安的代表车型有长安逸动EV、奔奔EV等,最近长安还发布了纯电动小型SUV长安CS15EV,意图结合SUV与新能源两方面的优势。 长安汽车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提出的是“6321”的技术目标,计划在未来十年投入180亿元,并向市场推出24款全新新能源产品。 长安的目标:计划到2025年旗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将达到400万辆。 点评:受限于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技术的原因,四大集团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也未能有大的突破,而新能源汽车要想取得切实的发展,首先要摆脱的是合资的阴影,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数据来源:电动汽车在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