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东南2016春拍中上拍的一方清代澄泥砚出自明善堂所藏,底部镌刻有“明善堂珍赏”为记。明善堂为清代著名收藏家怡僖亲王弘晓的书房,曾历藏众多皇室秘宝。这方澄泥砚正是其珍藏之一,颜色为最上乘的鳝鱼黄,包浆浓厚,淳古可赏。整件作品造型为辟雍式,所谓“辟雍式”,源于西周天子所设之明堂。“辟者,璧也。象璧圆又以法天,于雍水侧,象教化流行也。”,因而辟雍四面环水,圆如玉璧——这也是辟雍式砚台的造型特征:砚堂凸起,四周下凹犹如水池。这件辟雍式澄泥砚,砚堂留有研痕,砚池则依稀可见当年蓄墨余迹。砚台侧面环边圆雕三组博古兽面纹作为装饰,栩栩如生,又有薄雕博古兽纹饰带,与辟雍式这一古典的砚台形制相互呼应,古朴大方,韵味深厚。同时又配有红木砚盒,更显典雅珍贵。 清 海屋添寿端砚 除了澄泥砚以细泥烧制而成之外,其余三大名砚均为石质,其中由以端砚最受文人喜爱。依然是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写道:“端砚,青紫色,琢之为砚,可值千金”,明代大收藏家项元汴的《蕉窗九录·论砚》认为:“砚以端歙为上,古端之旧圪下岩,天生石子,温润如玉,眼高而活,分布成象,磨之无声,贮水不耗,发墨而不坏笔者,为希世之珍。”可见其在文人眼中,价值胜于千金。端砚之所以如此受推崇,主要原因在于它的质地。 吴昌硕款砚台(桥本关雪旧藏) 端砚之石采自端溪,其石性温润、纹理续密、发墨贮水、磨之无声、溜不损毫。张潮在《砚林小引》中提到,很难寻觅到完美的砚台,主要原因在于“其或宜于笔者,辄不肯轻易受墨。能发墨者,又往往不宜于笔。二者不可得兼。”能够顺畅磨墨的砚台往往对于毛笔也有磨损的伤害,而不磨损毛笔的砚台又常常不能轻易受墨,难以兼顾。然而上好的端砚就是一种既不损毫又易发墨的佳品,其温润程度犹如美玉,徐渭称赞端砚“端石之佳,生于水涯。温腻为玉,斯乃然也。翩翩公子,弄笔生花。”这种形容一点也不为过。而端石的开采又极为艰险困难,苏轼在《端砚铭》中写道:“千夫挽绠,百夫运斤,簧火下缒,以出斯珍。”物以稀为贵之下,上品端砚又更加珍贵了。难怪徐似道《买砚》诗中说“俸余宜办买山钱,却买端州一砚砖”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