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电气线路敷设工艺

 启程的男孩 2017-11-20

系统电气线路敷设工艺
1. 材料要求
(1)电缆保护管不应有变形、裂缝、显著的凹凸不平及严重锈蚀现象,管子内壁应光滑无毛刺,附有材质合格证。管子、管件和型钢的材质、规格及型号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合格证应齐全。
(2)电缆规格、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
(3)电缆表面应无任何损伤,绝缘检查其芯线之间、芯线对地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5MΩ。
(4)电气线路敷设中的接线盒、接线箱必须符合设计防爆等级要求,使用密封材料的材质和成分应符合设计要求。
(5)槽板、桥架的结构形式、规格、选材、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原材料及产品应有合格证。外观应平整光洁,配件应齐全。
2. 主要机具
直流电焊机、气焊工具、无齿锯、弯管器、套丝机、液压开孔器、手锯、台钻、电锤、兆欧表、管钳子、台虎钳、手电钻、角尺等。
3. 作业条件
(1)施工图应齐全,并已经图纸会审。
(2)施工技术方案应齐全。并已向施工人员进行交底。
(3)槽板敷设所需钢结构已安装完毕。控制室的盘、柜及现场仪表设备应已安装就位。
(4)焊工应持有效的焊工合格证书。
4. 施工操作
(1)施工程序:



(2)施工操作:
1)仪表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符合下列一般规定:
A. 仪表电气线路的敷设,应符合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及《电气装置安装工程1kV及以下配线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5896中的有关规定。
B. 电缆电线敷设前,应进行外观检查和导通检查,并用直流50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100V以下的线路采用直流250V兆欧表测量绝缘电阻,其阻值不应小于5MΩ;当设计文件有特殊规定时,应符合其规定。
C. 线路应按最短路径集中敷设,横平竖直,整齐美观,不宜交叉。敷设时,应使线路不受损伤。
D. 线路不应敷设在易受机械损伤、有腐蚀性物质排放、潮湿及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干扰的位置;当无法避免时,应采取防护或屏蔽措施。线路也不应敷设在影响操作和妨碍设备、管道检修的位置,并应避开人行通道和吊装孔。
E. 当线路周围环境温度超过65℃时,应采取隔热措施。线路附近有火源时,应采取防火措施。
F. 在确定线路的敷设位置时,不宜选在高温设备、管道的上方,也不宜选在具有腐蚀性液体的设备、管道的下方。线路与绝热的设备、管道绝热层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0mm;与其他设备、管道表面之间的距离应大于150mm
G. 线路从室外进入室内时,应采取防水和封堵措施。
H. 线路进入室外的盘、柜、箱时,宜从底部进入,并应有防水密封措施。
I. 在线路的终端接线处及经过建筑物的伸缩缝或沉降缝处,应留有余度。
J. 电缆不应有中间接头,无法避免时,应在接线箱或拉线盒内接线,接头宜采用压接;如采用焊接时,应用无腐蚀性的焊药。补偿导线应采用压接。同轴电缆和高频电缆应采用专用接头。
K. 线路敷设完毕,应进行校线和标号,并应按本节B的要求测量电缆电线的绝缘电阻,填写绝缘电阻测量记录。测量绝缘电阻应在仪表设备及部件接线前进行,否则必须将已经连接上的仪表设备及部件断开。
L. 在线路的终端处,应拴标志牌。地下埋设的线路,应有明显的标识。
M. 敷设线路时,不应在混凝土梁、柱上凿孔。在有防腐层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上,不应损坏其防腐层。
N. 电缆槽内的电缆敷设完毕,应及时盖好槽板盖,防止损伤电缆。
2)支架制安:
A. 支架制作时,应将材料矫正、平直,切口处应无毛刺和卷边。制作好的支架应牢固、平正。并涂刷底漆和面漆,待干后安装。
B. 安装支架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允许焊接的金属结构上和混凝土构筑物的预埋件上安装,应采用焊接固定。
b. 在混凝土上安装,采用膨胀螺栓固定。
c. 在不允许焊接的管道上安装,应采用U形螺栓或卡子固定。
d. 在允许焊接的金属设备和管道上安装,可采用焊接固定。当设备、管道与支架不是同一种材质或需要增加强度时,应先焊接一块与设备、管道材质相同的加强板后再在其上面焊接支架。
e. 支架不应与高温或低温管道直接接触。
f. 支架应固定牢固、横平竖直、整齐美观、在同一直线段上的支架间距应均匀。电缆槽及保护管安装时,支架之间的距离宜为2m;在拐弯处、终端及其他需要的位置应安装支架。
g. 支架安装在有坡度的电缆沟内或建筑结构上时,其安装坡度应与电缆沟或建筑结构的坡度一致。支架安装在有弧度的设备或结构上,其安装弧度应与设备或结构的弧度相同。
h. 直接敷设电缆的支架间距宜为:水平敷设时为0.8m;垂直敷设时为1.0m
i. 支架焊接固定后,应打掉药皮补刷防腐漆。

3)电缆槽安装:
A. 电缆槽安装前,应进行外观检查。电缆槽内、外应平整,槽内部应光洁、无毛刺,尺寸应准确,配件应齐全。
B. 电缆槽的安装程序应先主干线,后分支线。应先将弯通、三通和变径定位,后安装直线段。
C. 电缆槽安装在工艺管架上时,宜在管道的侧面或上方。对于高温管道,不应平行安装在其上方。
D. 电缆槽采用螺栓连接和固定时,应采用平滑的半圆头螺栓,螺母在电缆槽的外侧,固定应牢固。
E. 电缆槽不宜采用焊接连接。当必须焊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焊接应牢固,且不应有明显的变形现象。
b. 扁钢连接件与槽体两侧面的焊接,应在扁钢件两侧点焊,每侧焊点应不少于2点,每点焊缝长度约30mm
c. 扁钢件与槽体底面的焊接,应在扁钢件两侧采用交错点焊,每点焊缝长约30mm,每侧焊缝间距约150mm
d. 焊接后,应打掉药皮将焊缝磨平,并应补涂防锈漆。
e. 电缆槽的安装应横平竖直,排列整齐。多层电缆槽安装时,弯曲部分的弧度应一致。电缆槽的上部与构筑物和建筑物之间应留有便于操作的空间。
f. 槽与槽之间、槽与仪表盘柜和仪表箱之间、槽与盖之间、盖与盖之间的连接处,应对合严密。槽的端口宜封闭。
g. 槽内隔板的焊接,应在隔板两侧采用交错焊,焊点交错间距约500mm,每点焊缝长度约30mm
F. 电缆槽安装后,应按设计规定焊接接地片,接地线引下后应接至附近的已作可靠接地的金属结构上。
G. 电缆槽的直线长度超过50m,应采用在支架上焊接滑动导向板的方法固定,并使电缆槽在导向板内能滑动自如,电缆槽接口处应预留适当的膨胀间隙。
H. 电缆槽垂直段大于2m时,应在垂直段上、下端槽内设固定电缆用的支架。当垂直段大于4m时,还应在其中部增设支架。
I. 仪表电缆槽与电气动力电缆桥架平行敷设时,其间距不应小于600mm
4)电缆(线)保护管安装:
A. 保护管宜采用镀锌钢管,管子不应有变形及裂缝,内壁应清洁、光滑、无毛刺。当采用非镀锌钢管时,管外应除锈涂防腐漆;但埋入混凝土内的保护管,管外不应涂漆;当直接埋地敷设时,必须采取防腐处理。
B. 保护管弯管时,应采用弯管机冷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弯曲角度不应小于90°。
b. 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要求:当管内穿无铠装电缆且明敷设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6倍;当管内穿铠装电缆及埋设地下或混凝土内时,不应小于保护管外径的10倍。
c. 保护管弯曲处不应有凹陷、裂缝和明显的弯扁现象。
d. 单根保护管的直角弯不得超过2个。
C. 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或弯曲角度的总和超过270°时,应在其中间加装拉线盒。
D. 保护管的直线长度超过30m且沿塔、槽、炉体敷设,以及过建筑物伸缩缝时,应采取下列措施之一进行热膨胀补偿:
a. 根据现场情况,弯管形成自然补偿。
b. 增加一段软管。
c. 在两管连接处预留适当的距离。
E. 保护管之间及保护管与连接件之间的连接,应采用螺纹连接。管端螺纹的有效长度应不小于管接头长度的1/2。当保护管埋地敷设时,宜采用套管焊接;管子的对口处应处于套管的中心位置,对口应光滑,焊接应牢固,焊口应严密,并应做防腐处理。
F. 埋设的保护管应按最短途径敷设,埋入墙或混凝土内时,离表面的净距离不应小于15mm
G. 埋地保护管与公路、铁路交叉时,管顶埋入深度应大于1m。与排水沟交叉时,管顶离沟底净距离应大于0.5m,并延伸出路基或排水沟外1m以上。与地下管道交叉时,与管道的净距离应大于0.5m。过建筑物墙基时,应延伸出散水坡外0.5m。保护管引出地面的管口宜高出地面200mm。当引入落地式仪表盘()内时,管口宜高出地面50mm。多根保护管引入时,应排列整齐,管口标高一致。
H. 明配保护管应排列整齐,横平竖直,固定牢固。用管卡或U形螺栓固定,固定点间距应均匀。
I. 保护管穿过楼板或钢平台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开孔位置适当,大小适宜。
b. 开孔时不得切断楼板内的钢筋或平台钢梁。
c. 穿过楼板时,应加保护套管;穿过钢平台时,应焊接保护套或防水圈。
J. 保护管与仪表盘、就地仪表箱、接线箱、穿线盒等连接时,应采用锁紧螺母固定,管口应加护线帽。保护管与检测元件或就地仪表之间应采用挠性管连接,管口应低于进线口约250mm,若不采用挠性管连接,管末端应打成喇叭口或带护线帽。保护管从上向下敷设时,在管末端应加排水三通。
K. 在户外和潮湿场所敷设保护管,应采取以下措施:
a. 在可能积水的位置或最低点安装排水三通。
b. 保护管引入接线箱或仪表盘()时,宜从底部进出。
c. 保护管引至就地仪表时,应符合本节J的规定。
d. 朝上的保护管末端应封闭,电缆穿管后,电缆周围应填充密封填料。
L. 穿墙保护套管或保护罩两端伸出墙面的长度,不应大于30mm
M. 护管沿塔、容器的爬梯敷设时,应沿梯子左侧安装,电气专业的保护管在右侧。保护管横跨爬梯时,应安装在梯子后面,其位置应在人上梯子时脚踩不到的地方。
N. 场接线箱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周围环境温度不宜超过45℃。
b. 箱体中心距操作地面的高度宜为1.21.5m
c. 到检测点的距离应尽量短。
d. 不影响操作、通行和设备维修。
e. 接线后箱体应密封,并标明编号,箱内接线标明线号。
O. 护管与电缆槽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保护管出口的位置应在电缆槽高度的2/3以上,不得从槽的底部开孔。应采用液压开孔机开孔,不得用电焊、气焊切割;开孔后边缘应打磨光滑,及时修补油漆。
b. 在电缆槽内外用锁紧螺母将保护管紧固在槽体上,管口应安装护线帽。
c. 在电缆槽隔板适当的位置开好电缆转向的缺口,并应打光毛刺。
5)电缆敷设:
A. 电缆敷设前的检查和准备工作:
a. 将电缆槽内清扫干净、内部应平整,光洁无杂物、无毛刺。
b. 电缆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外观良好,保护层不得有破损。
c. 电缆的导通试验和绝缘电阻测量合格。
d. 检查控制室盘()、现场接线箱及保护管已安装完毕。
e. 电缆敷设前对部分敷设长度实测,其实际长度应与设计长度基本一致,否则应按实际测量的电缆敷设长度及电缆到货长度编制电缆分配表。
f. 编制电缆敷设顺序表,按先远后近、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安排敷设顺序。
g. 电缆首尾两端应栓挂的电缆编号标志牌准备就绪。
h. 电缆敷设前,应停止电缆槽上空的一切吊装和焊接作业。
B. 电缆敷设时环境温度不应低于下列规定:
a. 塑料绝缘电缆:0℃;橡皮绝缘电缆:15℃;当环境温度低于上述规定条件敷设电缆时,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进行预热:
b. 将电缆盘在10℃左右环境内放置24h
c. 将电缆盘用4050℃的热风吹1824h,烘热后的电缆敷设时间不宜超过1h
d. 敷设电缆应合理安排,不宜交叉,敷设时应避免电缆之间及电缆与其他硬物体之间的磨擦,固定时应松紧适度。
C. 明敷设的仪表信号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和强静电场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电缆或穿金属保护管以及在带盖的金属电缆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D. 多条电缆槽垂直分层安装时,电缆应按下列顺序从上至下排列:
a. 仪表信号线路。
b. 安全联锁线路。
c. 仪表用交流和直流供电线路。
E. 综合控制系统和数字通讯线路的电缆敷设,应符合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文件要求。
F. 设备附带的专用电缆,应按产品技术文件的说明敷设。
G. 电缆在隧道或沟道内敷设,应敷设在支架上或电缆槽内。电缆进入建筑物后,应将电缆沟道与建筑物之间隔离密封。
H. 在同一电缆槽内的不同信号、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缆,应分类布置。仪表交流电源线路和安全联锁线路,应采用金属隔板与仪表信号线路隔开。
I. 本安线路与非本安线路在同一层电缆槽或电缆沟中敷设时,其间距应大于50mm
J. 电缆在电缆槽内应排列整齐,在垂直安装的电缆槽内,电缆应采用支架固定,并应松紧适度。
K. 仪表电缆与电力电缆交叉时,宜成直角;当平行敷设时,其相互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文件规定。
L. 塑料绝缘、橡皮绝缘多芯控制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其外径的10倍。电力电缆的弯曲半径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892中的有关规定:
M. 电缆敷设后,两端应做电缆头。电缆终端头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a. 绝缘带应干燥、清洁、无折皱、包扎层之间应无空隙;抽出屏蔽接地线时,不应损坏绝缘。
b. 从开始切剥电缆皮到制作完毕,应连续一次完成,以免受潮。
c. 切剥电缆时不得伤及芯线绝缘。
d. 铠装电缆应用钢线将电缆钢带与接地线固定。屏蔽电缆的屏蔽层应露出保护层1520mm,用铜线捆扎两圈,接地线焊接在屏蔽层上。
e. 电缆终端头应用绝缘带包扎密封,本安回路宜用天蓝色胶带。较潮湿、油污的场所,电缆头应采用热塑管热封。
N. 控制电缆不应有中间接头,当特殊情况必须做中间接头时,接头的芯线应焊接或压接,并用热塑管热封,外包绝缘带,挂上标志牌,在隐蔽工程记录中标明位置。
O. 仪表信号线路、仪表供电线路、安全联锁线路、补偿导线及本安仪表线路和其他特殊仪表线路,应分别采用各自的保护管。

6)补偿导线敷设:
A. 补偿导线(电缆)的型号、规格、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绝缘层表面应平整、光泽均匀,无损伤。
B. 补偿导线(电缆)应穿保护管或在电缆槽内敷设,不得直接埋地敷设;不应与其他线路在同一保护管内敷设。
C. 补偿导线(电缆)的型号应与热电偶及连接仪表的分度号相匹配;包括热电偶在内的线路总电阻值,应为配套仪表允许的线路电阻值。
D. 补偿导线(电缆)宜直接与仪表相连接。
E. 补偿导线(电缆)不应有中间接头,必须接头时,应将同极性的芯线相缠绕,应采用压接;当有屏蔽层时应确保屏蔽层连接点接触良好,外包绝缘带用热塑管热封,并做好隐蔽记录,挂上标志牌。
F. 补偿导线(电缆)穿保护管时,应采用14号钢线引导。多根补偿导线(电缆)在同一保护管中敷设时,应将多根线端与引导钢线捆扎牢固,穿线时宜涂抹适量滑石粉,遇到阻碍时不得强拉硬拽。
G. 补偿导线(电缆)与热电偶及仪表连接时,应确保极性正确,严禁接错。
7)仪表线路的配线:
A. 从外部引入仪表盘、柜、箱的电缆电线应在其导通检查及绝缘电阻检查合格后再进行配线。
B. 仪表盘、柜、箱内的线路宜敷设在汇线槽内,在小型接线箱内也可明线敷设。当明线敷设时,电缆电线的线束应采用绝缘扎带扎牢固,扎带间距为100200mm
C. 仪表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 应将电缆电线固定牢固,不应使端子板受力。
b. 接线前应校线,线端应有线号标识。
c. 剥芯线绝缘层时,不得损伤线芯。
d. 电缆与端子的连接应均匀牢固,导电良好。
e. 多股线芯的端头宜采用接线片,电缆与接线片的连接应采用压接。
D. 仪表盘、柜、箱内的线路不应有接头,电线的绝缘保护层不得损伤。
E. 仪表盘、柜、箱接线端子两端的线路,均应按设计图纸标号,线号应正确、字迹清晰且不易褪色。
F. 接线端子板应安装牢固,当端子板在仪表盘、柜、箱的底部时,距离基础面的高度不宜小于250mm。当端子板在顶部或侧面时与盘、柜、箱边缘的距离不宜小于100mm。多组端子板并排安装时,其间距净距离不宜小于200mm
G. 剥去外部护套的橡皮绝缘芯线及屏蔽线,应加设绝缘护套(通常采用穿塑料管保护)
H. 导线与接线端子板、仪表、电气设备等连接时,应留有余度。
I. 备用芯线应接在备用端子上,或按可能使用的最大长度预留,并应按设计图纸要求标注备用线号。
5. 质量标准
(1)支架、电缆槽、桥架安装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1.5.(1)的规定。 

6.3.1.5.(1) 支架、电缆槽、桥架安装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质量要求

位置符合施工图纸的规定

拐弯处的内侧无直角弯;成排时弧度一致

补偿装置直线长度超过50m时,有热膨胀补偿措施

不同宽(高)电缆槽的连接应平缓过度

固定牢固,无变形,螺母在槽板外侧

焊接符合国标《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

防护油漆完好

检验方法

观察

观察
用手试动

观察

(2)电缆(线)保护管明敷设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1.5.(2)的规定。
6.3.1.5.(2) 电缆(线)保护管明敷设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质量要求

无铠装电缆的弯曲半径≥ 6D铠装电缆的弯曲半径≥ 10D

单根管直角弯数量不超过两个。

管口光滑无毛刺。

经过高温区有隔热措施

接线箱安装应符合GB 50093-20025.2.12条的规定

成排敷设应横平竖直

普通管连接牢固,并保证电气连续性

固定牢固;卡子距离均匀

检验方法

用样板尺检查

观察

观察手触检查

观察

观察;用万用表测试

观察;
用手试动或扳手试紧

:D为保护管外径。

(3)电缆(线)保护管暗敷设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1.5.(3)的规定。
6.3.1.5.(3) 电缆(线)保护管暗敷设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质量要求

电线管弯曲半径≥ 6D 电缆管弯曲半径≥ 10D

埋设深度与宽度符合设计要求


与热力管道距离平行时≥2m交叉时≥0.5m

经建筑物伸缩缝和沉降缝时,有补偿措施

焊接牢固,焊口严密,有防腐处理

管口光滑无毛刺

检验方法

用样板尺、角度尺测量检查

按设计检查

核对记录

观察

观察;
用手触摸


(4)电缆明敷设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1.5.(4)的规定。
6.3.1.5.(4) 电缆明敷设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质量要求

信号电缆与电力电缆距离:交叉时成直角,平行时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排列:信号电缆在上层,安全联锁电缆在中层,交直流供电电缆在下层

接地符合设计要求或规范规定

记录齐全

标志牌齐全、正确、清晰

检验方法

观察

观察

按标准检查

核对记录

观察


(5)电线、补偿导线敷设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1.5.(5)的规定。
6.3.1.5.(5) 电线、补偿导线敷设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质量要求

线路敷设无扭绞,通过高温区有隔热措施

线端连接螺钉和垫圈齐全、正确、牢固导电良好

线号标志正确,清晰

信号线路与电力电缆交叉时成直角,平行敷设时符合设计要求

补偿导线不与其它线路在同一根保护管内敷设

检验方法

观察

用手试动,用万用表测试

观察


(6)电缆头制作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1.5.(6)的规定。
6.3.1.5.(6) 电缆头制作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质量要求

铠装电缆端部箍紧固

包扎清洁、紧密、干燥

多头时包扎长度一致。

排列整齐

固定牢固

卡子螺丝齐全

检验方法

用手试动,观察

用手触摸,观察

观察


(7)电缆接线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1.5.(7)的规定。
6.3.1.5.(7) 电缆接线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质量要求

芯线表面无伤痕及氧化层

芯线弯圈方向为螺钉旋紧方向

线端螺钉垫圈齐全、连接正确,牢固,导电良好

接线
正确

导线排列整齐

线号标志正确、清晰

检验方法

观察

用手试动,用万用表测量

用万用表测量

观察

观察


(8)仪表盘(箱、台)内配线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1.5.(8)的规定。
6.3.1.5.(8) 仪表盘(箱、台)内配线的质量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质量要求

端子板安装固定牢固,间距符合设计要求

汇线槽应内外光滑,无毛刺,固定牢固

芯线绝缘护套无损伤

本质安全线路与非本质安全信号线路分隔敷设

不同电压等级线路分隔敷设

成束电线绑扎紧实,排列整齐,固定牢固

接线正确、线号标志清晰、正确

接地线有绝缘护套

检验方法

用手试动观察,用尺测量

用手触试或试动

观察

观察

观察

观察,用手试动

用万用表或校线器检验,观察

观察


9)仪表用电气线路敷设允许偏差项目的质量指标、检查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3.1.5.(9)的规定。
6.3.1.5.(9) 仪表用电气线路敷设允许偏差项目的质量指标、检查数量、检验方法

项次

项目

规定值(m

允许偏差(mm

检查数量

检验方法

1

支架安装

电缆水平敷设支架间距

0.40.8

50

电气线路,按回路或系统抽检30%

用尺测量

电缆垂直敷设支架间距

0.81.2

50

汇线槽及保护管水平敷设支架间距

2

50

汇线槽及保护管垂直敷设支架间距

2

50

硬质塑料管敷设支架管卡间距

0.81.5

50

支架垂直度(每米)


2

成排支架顶部高差(每米)


2

成排支架顶部高差(总长大于5m


10

*2

汇线槽、桥架安装

汇线槽、桥架水平倾斜度(每米)


2

同上

拉线用尺测量

汇线槽、桥架水平倾斜度(总长大于5m


10

汇线槽、桥架垂直度(每米)


2

汇线槽、桥架垂直度(总长大于5m


10

3

保护管明敷

穿墙管段伸出墙面

0.03


同上

用尺测量

保护管高出楼板

1


管口距工艺设备

0.20.3


4

保护管暗敷

引出地面高度

0.2


进入盘内

0.05


5

硬质塑料保护管距绝热层表面

0.5


*6

电缆明敷

电缆距绝热层表面

0.2


同上


屏蔽信号电缆与强电磁场设备距离

0.8


无屏蔽信号电缆与强电磁场设备距离

1.5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