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土玉器真赝对比鉴定

 自华居 2017-11-20

《兽面纹玉圭》龙山文化

长17.8、宽4.6厘米

1969年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

质呈墨绿色,局部有白色斑和乳白色浸蚀。扁平体,中部断接。上端平直,下端单刃,磨制光滑。上部两面均阴线琢一兽面纹,头戴“介”字形冠,兽面以两眼为中心,用旋

转的曲线环绕其展开,形象狰狞。此类兽面纹玉圭为龙山文化所独有。

《兽面纹玉圭》现代仿品

长14.6、宽5.3厘米

此圭时代原定为龙山文化。玉质墨绿色,大部灰白沁。造型与真品近似,当系直接仿制,琢工较好。但二者仍有区别:

1.外形上,真品窄长,线条肯定挺拔;仿品宽短,线迟疑不畅圆

2、技法上,真品兽面纹阴线刚硬古朴,富有原始工艺特点;仿品阴线微带隐起,线条过于柔畅滑利,具现代工艺特点。

3、玉质上,真品灰暗沉着,有久远之气;仿品虽经做旧,灰白沁仍然跳眼,有过新之感。

《 四孔玉刀 》龙山文化

长48、宽13厘米

1969年山东日照两城镇出土

质呈青绿色,周身有褐色沁。长方形,双面刃,磨制光滑。单面钻有四孔,三孔近

背处,一孔位于尾端中部。多孔玉刀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一般不作实用,而是礼仪用器。

《四孔玉刀》现代仿品

长29、宽8厘米

此刀原定品名为玉笏,时代未标。玉质土黄色,局部有赭红沁。从形制看,应仿龙山

文化,与真品不同之处在于:

1、外形上,真品前宽后窄,边线劲利;仿品前窄后宽,边线不挺。

2、玉质上,真品沁色由里发散,细裂如冰纹;仿品沁色附著于表面,系人为短时强力而成。

《 玉三牙壁 》龙山文化

直径8厘米

1978年山东藤县里庄出土

质呈浅灰色,扁平状,中部钻一大孔,外缘等距突出三个大牙,方向、形状一致,各

大牙之间又等距琢出四组小锯齿形牙,每三小齿为一组。

这种三牙壁是龙山文化的典型器物,大汶口文化亦偶有发现,以前称之为玑,认为

是天文观测仪器。现一般认为是一种异形壁,或谓之威壁,供装饰之用。

《 玉三牙壁 》现代仿品

直径7.5厘米

此壁原定品名为玑(戚壁),时代定为西汉。但从出土资料来看,此种牙壁一般多为

史前器。玉质褐色,造型与真品类似,但细察之,仍有相异之处

1、外形上,真品外圈如用虚拟线加以连接,可形成一整圆,这是早期同类器物的做法

因为它是在圆环形器基础上再琢出齿牙的:而伤品则不能。

2、齿牙上,真品三大牙之间各有四组小齿牙,每组有三小齿,每组、每齿均对称,持

列规则,齿口锐利;仿品三大牙之间只一组三齿,且齿口圆钝

3、玉质上,真品质朴色杂,有历久之气;仿品色泽一致,多有蚀斑,不似自然形成。

《虎面玉饰》石家河文化

1989年湖北荆州天门出土

质青绿色,表面受灰白沁。圆雕,作一虎面形,阴刻单圈眼,长眉,宽鼻,两耳半凹

内各钻一小孔,面部中间起脊。

这种造型的虎面传世品时有所见,以前多断为三代,现知为石家河文化所特有,为其

代表性器物之一。

《虎面玉饰》现代仿品

宽2.4厘米

此三面时代原定为西周。玉质青色,大部分有褐色沁。仿品形貌略同真品,细微差别

1、局部上,真品双目较平,眉弓较窄,耳内穿孔较小,面中部有突脊:仿品双目突出,

在于眉弓较宽,耳内穿孔较大,面中部无突脊。

2、玉质上,真品沁色似鸡骨白,原色与沁色交互融合;仿品原青色缺乏旧气,沁色过

艳,二者分界明显,颇不协调。

《龙形玦》商代晚期

直径4.5厘米

传河南安阳出土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青玉,表面灰白沁,有朱砂痕。龙作“C字形蟠曲,首尾相对。葉菇形角,“臣‘’字形眼,张口露齿,上唇上卷,下唇内敛,身饰云纹,背出齿牙状扉棱,尖尾外卷,颈部穿一孔,可供系挂。造型特征与殷墟出土同类器一致。

此类龙形块所见甚多,是商代晚期的典型作品。

《龙形玦》现代仿品

直径6厘米

此块原定品名为夔龙纹块佩,时代定为商代。玉质灰黄色,部分朱砂痕。造型略如真

品,其不同之处甚多:

1、整体上,真品龙形蟠曲有力,富内在力度;仿品松散软沓,缺乏精神

2、细部上,真品眼、角、尾、扉棱均结构谨严;仿品则与之相差甚远,和商代特征不

3、玉质上,真品沁色古朴,有历久之感;仿品较新,且朱砂色泽不正,极不自然

人工为之。

《玉虎》商代晚期

长13.3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质呈绿色,有灰黄沁。扁平体,虎作行了走状,昂首,张口露齿,“臣”字形眼,云形大耳,鼓腹突臀,尾略上卷,肢前屈,足雕四爪。颈饰鳞纹,身饰变形云纹,尾饰节状纹背面相同。眼角上穿孔,供佩系。

此虎具商代晚期玉器的典型特点。

《玉虎》现代仿品

高6.9厘米

此虎原定品名为虎纹璜形佩,时代定为商代。玉质灰黄色,大部有朱砂痕。形类直品

但错讹处显明:

1、整体上,真品虎身比例匀称,形态活泼;仿品比例失调,形态拘谨

2、细节上,真品眼、牙、耳、尾、关节和饰纹章法井然,刻划准确;仿品各部无序,

刀法板滞。

玉质上,真品本色、次生色色泽融合无间,浑然一体仿品原本玉色不似商代,且

朱砂沁痕生硬做作。

《玉马》商代晚期

长6.3、高2.9厘米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质青白,微有沁蚀。扁平体,作一马行走状,俯首,“臣”字形眼,张口,竖耳,琢出颈部鬃毛,足肢粗短,长尾下垂,尾末磨成斜刃,马耳后穿一孔,可穿系。

这种玉马在商代十分少见,也是玉器中最早的马形象。

《玉马》现代仿品

长4.4厘米

此马原定品名为立姿马佩,时代定为殷商。玉质褐黄,微有沁斑,造型明显仿真品,

但技艺拙劣1、整体上,真品体态匀称,比例合度,头、足、尾支撑有力;仿品头重脚轻,比例失

调,腿足肥硕无力。

2、玉质上,真品纯净,沁蚀深浅自然;仿品杂浑,沁色做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纠错、投稿、入会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9号联合国际大厦乙段B610-611号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文化部为主管单位,由全国著名的文博考古单位、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组织、玉雕艺术机构、玉器收藏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国家一类社会团体。

本团体的宗旨是团结国内外玉文化爱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鉴赏家、雕刻家和相关大专院校、玉文化研究机构、玉雕艺术机构,开展玉文化研究的相关工作,为提高玉文化研究水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是:进行玉文化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举办展览、展示活动;开展玉文化创作及评比表彰,促进玉文化事业的发展;普及、推广玉文化知识,开展玉文化服务和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交流合作、法律咨询等服务;做好玉文化宣传、出版、档案和专业网站的建设;承接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