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掉渣儿的芝麻烧饼,香酥的糖火烧,老北京的这口小吃最馋人!

 龙叔文馆 2017-11-21

北京的特色小吃数不胜数,不过要说这普遍受欢迎的,还数各式各样的烧饼了。


不管您是正宗的老北京,还是异乡的来客,没有人不爱这香脆美味的一口儿!


或是作为早餐,或是在街边偶然碰到买来品尝,好吃不贵,它们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小的一块面饼,被烹制成不同口味,其中的功夫和讲究必然少不了。





大顺斋的糖火烧



初到北京的人总是对“火烧”充满好奇,它和烧饼有什么不同呢?


老北京人可是分得门儿清:那面上有芝麻的叫烧饼,没芝麻的才叫火烧。


当然也和它们的制作方式有关,“火烧”就是一种用火烤熟、外焦里嫩的发面小饼。


这当中最著名的就是糖火烧了。


1983年师傅在加工糖火烧


作为北京人常吃的早点之一,糖火烧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用红糖和芝麻酱作配料,吃起来香酥绵软,还有一股独特的焦糖味儿,叫人欲罢不能。


吃糖火烧时,一定得等它稍凉一点,再搭配上一碗粥或杏仁茶,最是美味。目前,北京的糖火烧仍是大顺斋的最为地道。


1983年大顺斋的糖火烧


相传远在明朝崇祯年间,一位名叫刘大顺的回民,从南京随粮船沿南北大运河来到了古镇通州,即今天的北京通州。


刘大顺见这通州镇水陆通达,商贾云集,是个落脚谋生的好去处,便在镇上开了个小店,取名为''大顺斋'',专门销售糖火烧。


清朝乾隆年间,大顺斋的糖火烧已经远近闻名了。


多少年来,大顺斋的师傅们坚持面要用纯净的标准粉,油要用通州的小磨香油,还要加上天津产的甜桂花。而必不可缺的红糖和芝麻酱,也是专购一地,绝不含糊。老字号的讲究可见一斑。



香酥掉渣儿的芝麻烧饼



说完了这火烧,紧接着就得聊聊咱老北京的烧饼了。


论品种和吃法,北京的烧饼都可谓十分丰富。


1962年北京饭馆里的烧饼


梁实秋曾在《谈吃》中写道:


北平的烧饼主要的有四种,芝麻酱烧饼、螺丝转、马蹄、驴蹄,各有千秋。


芝麻酱烧饼,外省仿造者都不像样,不是太薄就是太厚,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总是不够标准。螺丝转儿最好是和“甜豆浆”一起用,要夹小圆圈油鬼。马蹄儿只有薄薄的两层皮,宜加圆饱的甜油鬼。驴蹄儿又小又厚,不要油鬼做伴。


您瞧,不同的烧饼都有着各自的搭配。




最为讲究的马蹄儿烧饼,烙制时在面饼上沾些芝麻,再刷一层油和糖水,然后在马蹄儿形状的模子里一贴,烤熟后外焦而中空,掰开正好夹进去一个油炸鬼。


老北京人管这叫“一套”,还有句俗语:“东一伙子,西一伙子,早点就吃马蹄烧饼夹果子。”


真是满满的京味儿,听着就馋人。


至于这驴蹄儿烧饼,现在比较少见了。不同于马蹄儿烧饼,它的个头儿稍小,面上沾的芝麻略多,瓤儿充实,用来就腌萝卜、酱疙瘩倒是别有一番风味。


目前最常见的就是芝麻烧饼,不管是作早点还是当小食,正宗的北京餐馆里总能找到它的身影。


茶杯口大小的烧饼,每个约有一两重,上面沾满了白芝麻,又扁又圆,可以单吃,也可夹着酱肉。这后一种吃法,不少人至今想起都会垂涎三尺,正应了那句俗语:“烧饼夹肉,吃起没够。”




好的烧饼,关键在于“烤”的功夫,火大些外焦里不熟,火小了烤久难酥脆。所以千万别小看了它,里边的技术可一点不少。


多少有名的烧饼铺子外,都有一长串食客的队伍,等着师傅把握着火候和时间,待那香喷喷的烧饼出炉呢!


刚出炉的烧饼 京报网 张小英/摄



北京特色螺丝转儿



刚出炉的芝麻烧饼吃着怕掉渣儿,相比之下,螺丝转儿就让人“安心”多了。


螺丝转儿


它是用发面抻成细条,再加上麻酱、油、盐、花椒、茴香等料,盘成如螺丝的形状烤制而成。一般有甜咸两种口味。


在物资不充裕的年代,一个螺丝转儿得要6分钱,早餐吃一个算是很奢侈了。有些孩子舍不得一口咬下去,就把烧饼上的丝一点点绕下来掰着吃,当作零食慢慢品味。


上好的螺丝转儿丝匀、色正,闻之酥香,食之松软,回味无穷。


旧时,京城一些小吃店常常把当天售不完的螺丝转儿用微火烤干,第二天接着卖,没了水分的螺丝转儿又叫“干蹦儿”,用手一拍就碎,吃起来焦香酥脆。


老北京人到小吃店里买个“干蹦儿”,再打上二两二锅头,既能当酒菜又可做主食,所以北京有句俗语就叫:“干蹦儿就酒嘎巴脆”!

 

今天,螺丝转儿作为北京寒食十三绝中的一种闻名全国,仍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小吃。




 


多种多样的烧饼成为北京人的重要吃食,早餐吃烧饼,烤肉就烧饼,晚上饿了,还不忘在街边买两个烧饼。


甭管酷暑严寒,饼铛里烙的,烤炉里烤的,都有那不变的香味儿等待着各位食客。


酥酥脆脆、焦焦黄黄的烧饼,面香油香芝麻香椒末香融为一体,就像老北京人的生活,简简单单,却也有滋有味儿!


刚出炉的各式烧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