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去人欲,识天理

 木易卿夫 2017-11-21
|正文|

曰:“何者为天理?”
曰:“去得人欲,便识天理。”
曰:“天理何以谓之‘中’?”
曰:“无所偏倚。”
曰:“无所偏倚是何等气象?”
曰:“如明镜然,全体莹彻,略无纤尘染着。”
——摘自《致良知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原文版·陆澄录44.62》

|白话文|

陆澄问:“什么是天理?”
先生答:“摒除私欲,就能认识天理”
陆澄问:“天理为什么称之为中?”
先生答:“无所偏倚。”
陆澄问:“无所偏倚,又是怎样的景象?”
先生说:“像明镜一样,全体晶莹透彻,没有一丝一毫的尘埃附着在上面。”
                    
|读后感|

在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墓志铭上写着:“有两种东西,我的思考越是深沉,心中的敬畏越是持久。一是头顶上的浩瀚星空,另一个是心中的道德律令。他们向我印证,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

“头顶上的浩瀚星空”,即相当于天理;
“心中的道德律令”,即相当于良知;
“上帝在我头顶,亦在我心中”,也就是,天理即良知。
 
天理给人感觉很遥远,似乎在天上飘着。
其实天理离我们很近,天理就在我们心中。
去除心中的私欲——那些多余的部分,天理(也即良知)便得以显露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