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城民间:迎春场地,打“春牛”的故事

 三余杂谈 2017-11-22

迎春场地一一春厂

聊城民间:迎春场地,打“春牛”的故事

网络配图

原高唐城东门外,有个小村子名叫春厂,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城区建设的扩大,这里早已成为城区. 起初与一里庄并为同一个村支部、村委会,现已归鱼丘湖街道办事处了,仅留有一条南北街道穿村子的原来位置而过,名叫 “春厂街”街牌上现标为 “春长衔”。

春厂村的地理范围大概包括现在的高唐交通局大楼和“春厂街”路东县面粉厂一带,北面与一里庄有一道水沟为界。年龄大的人还能谈上这个村子的由来,年轻人便茫然不知了。

春厂村原来是古塘东门外一片约十余亩的静地。按照旧社会的礼制,每年立春那天,地方官要在此举行迎春仪式。因此,这里便叫 “春厂”,即 ”迎春场地”的意思。这种仪式究竟在高唐始于何时已很难考证。查高唐旧志,高唐在明朝时就己有这种仪式了。到清朝时又作为一种典制规定下来, 由钦天监定制,冬至后做好举行仪式的准备。那仪式当然完全是迷信的,并且十分繁琐复杂。每年冬至后要先在这里造作土牛,名曰“春牛”,并制作芒神,其貌像、服色、装饰均有规定,还要准备好打牛的鞭子。到立春这天,时辰一到,芒神要用鞭子打土牛三鞭。立春如在阴历十二月朔日 ( 一般是十五日 ) 之后,就打牛背;若在第二年的正月朔日 ( 一般是初一) 以后,就打牛腹;若在正月望日以后就打牛膝。当然是人代芒神打中。因为这风俗延续下来,高僧老百姓一般对“立春”不叫 “立春”,而叫 “打春”。举行这种仪式的愿望是盼望春天早日到来,以计算农时的早晚,一切农事活动好早开始。庄稼开始种植生产,以期风凋雨顺,年终有个好的收成。

立春这天,州衙或县衙的小吏们先设供案于芒神和土牛之前. 并摆上香烛和酒果等祭品。然后,地方官穿朝服到现场,等待立春时辰的到来。据说还有一种测定立春时辰的设置( 即日晷),时刻既到,地方官便按照程序履行各种仪式。地方官为首,带领众官吏对芒神和土牛跪拜,行三叩礼,再斟酒三巡祭祀, 复行三叩礼。礼毕,奏鼓乐并导引芒冲和土牛进入城中,安置在公所,诸官吏环立周围,在鼓乐声中执彩杖( 即所谓打牛鞭),打土牛三下,仪式完毕。当时,家家户户还举行庆祝活动,吃春饼、春盘等。

这种仪式大概延续到清朝灭亡,但 “春厂” 这个名字却保留下来。明正德年间( 1506一1521 ),有个张从周举家自禹城迁来春厂居住。后又迁来其他姓氏,于是以张姓为主成为村庄,名即 “春厂”。原来祭祀的场地,也因用土变为湾坑。张姓传至第四代有张其抱者,为清顺治丙戍科进士,曾任虞城县尹,称循良之最。之后,累世读书,举孝廉,列黉序者代有其人。清光绪年间被列为高唐大氏族。查清光绪( 高唐州志)、(高唐州乡土志) 均有此村名,日 “春厂”。

聊城民间:迎春场地,打“春牛”的故事

百度地图

本文内容由高唐村村通据地方书籍、互联网、民间综合整理!由于信息量过大,难免有疏漏和不正之处,还望老乡们多多传阅、指正补充!谢谢!

聊城村村通,掘民俗风情,记录城镇。

老乡们对我们的关注是最大的鼓励!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