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什么病灸哪个穴位,是你学习艾灸的最大障碍

 为什么73 2017-11-23

类似的问题通常只能这样回答,不知道这样的回答您是否满意:


对一些典型问题,我们后续会推出治疗案例供大家参考。今天主要说说为啥问「什么病灸哪个穴位」这事儿不那么靠谱。


艾灸能给予人治疗和保健的作用,简单说是艾火的能量对人起到了辅助作用,而穴位就是身体接纳这个能量的入口。找对了穴位,基本就成功了一大半,要是有人能告诉我什么病灸什么穴,那真是天下无病不可医了,厚朴只需要给小伙伴们打印一个「疾病穴位对照表」就可以普救含灵之苦了。这么功德无量的事为啥没人去做?就是因为这种方法没有稳定的疗效。其实,这个思路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把动态的生命看成了静态的模型,就像建议所有人每天喝八杯水一样荒谬和僵化。


大家有这样的生活经历,几个朋友一起去吃饭,每个人点菜的口味有不同,看到自己喜欢的菜就会口水直流,各种酶和消化系统充分调动,最后吸收的也好,名医叶天士称之为「胃喜为补」。类似的,最合适的穴位对不同的人来说就像口味一样不同,同样得感冒的两个人,施灸的穴位可能一个在上一个在下,只有合适的穴位才能起到预期的疗效。


即使同一个人,在不同条件下口味也会不同。天冷了,可能就想喝碗胡辣汤,心烦了,平时不怎么待见的苦瓜似乎也变得美味了。有的小伙伴反馈,上次发烧灸大椎穴简直神效,这次症状相同,为啥灸大椎穴没啥反应了呢?这让我一下想到了刻舟求剑的成语。人因自身状态的不同,愿意接受艾火能量的区域也就有了变化,只是记录一个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下曾经有效的穴位,在逝者如斯夫的生命长河中与刻舟求剑何异呢?


有人说了,经你这么一说,这灸什么地方不就无规律可循了吗?事实上,相比「疾病穴位对照表」这种东西,正确艾灸的原理反而变得简单了,也就是案例中经常提到的灸感,手持艾条的人常感到吸点。依照灸感进行艾灸,不需要理解复杂的理论,也无需记忆各种穴位,就能获知身体能量入口的信号。但要想熟练掌握,仅仅知道原理是不够的,仍需要实际去操作和练习。真正的学习,不是知识的堆砌,而是体验的积累


《庄子·天道》中有个典故叫《轮扁斫轮》,说做车轮的行家轮扁跟齐桓公讲自己的心得,其中的规律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连自己的儿子都没办法用语言传授,所以七十岁还只能自己亲自做。大家可以感受一下那个做车轮的老人家形容核心技术的传承时的话:「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同样的道理,正确施灸的地方很简单,就是身体愿意接受艾火能量的地方,但是,找到这个地方,只能亲身去感受。


轮扁斫轮


了解了上面的原理,小伙伴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没法回答什么病灸什么穴位。如果艾灸了很多年,对艾灸的认知还停留在什么病灸什么穴位,艾灸水平就会永远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艾灸神奇的治疗作用,就很难真正得到彰显。灸无定穴,是因为人体是一个动而不居的实体,只有当下的状态里身体的反应才是真实和准确的


希望本文,像冬日清冽的风,吹去您求索路上的雾霾。


作者:李鸿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