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文与我们

 采菊东篱630 2017-11-23

今天下午,在嘉兴南溪中学给嘉兴南湖区初中语文老师讲座。讲座过程中,随即抽了几位老师回答问题。最后的奖励是,讲座后写一篇文章!哈!赵毅萍老师完成得最快。我得盯着他们,叫他们写成论文!——肖培东

语言课堂,魅力流淌

(南湖区七星中学   赵毅萍)

天微蒙,可遮不住热情的传递。更为幸运的乃是在这一天与肖培东老师的精彩相碰撞。他用精辟的语言、幽默从容的风格、激情四射的魅力征服着在场的每一位语文老师,拨动着我内心迫切想突破语文教学的神经末梢。迫不及待地跟随他走进语言课堂教学。

一直以来,思维固定在王国维的《三境》,觉得只有他的《三境》才能概括学习的历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贴切如斯,怎还有可超越的?未曾想过,在肖老师的口中,简简单单的《桃花源记》竟能涵盖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林尽水源,便得一山”道出经历奋斗,另有一番天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然”不正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才让人有探索求知的欲望;而“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要求学习时心无旁骛,“素其位而行”……不是比《三境》更具体吗?想不到一篇《桃花源记》语言竟如此丰富,惭愧平时只看到语言的表面,永远触不到文本的底蕴。

由此可知,语文课堂即是教会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课堂。课堂应以语言为主体,即课堂重听、说、读、写、思,课堂体现语文味,用主问题串起课堂,课堂应是“有所发生”的课堂,让学生的思维触动自己的灵感。用巧妙的“导”来引学生的“思”,如肖老师所举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老师故意说:“碧绿的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我均理解,可石井栏为何是‘光滑’呢?”一下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思想的火花即刻激烈碰撞,“因为孩子们常在这里玩,常玩常碰常磨,久而久之,便光滑了。”由此便引出孩子们常在此处玩乐,这里便是孩子们的“乐园”,文眼一下跃出,让人恍然大悟之余不免感叹“巧妙”。

语文课堂是语言的课堂,玩的是语言游戏,在游戏之中感受中华语言文化无穷的魅力。“扎扎实实品语言”,做到了,即是成功的语文课堂。不该称肖老师的讲座,而应称肖老师的课堂,半天的课堂,让我第一次怀疑自己平时上的可是语文课?让我第一次想对我的学生说“抱歉”,让我第一次正视今后的课堂。平时,《皇帝的新装》在欢乐中开始,在“定义”中结束,只把它当成欣赏课在进行,可谓是白白浪费了这一则童话,白白浪费了宝贵的课堂。“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漂亮”是“大人们”用尽量大的声音在说给旁人听,在宣告自己的“聪明”,可我平时的课堂呢?为何就没关注此类细节。

昨夜制作着《香菱学诗》的课件,视频,尽可能的详尽,立足通过对本文人物的解读来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今天肖老师的一句“课件制作越详细的老师,越有可能是上不好语文课”,让我羞愧不已,反思自己平时过于依赖大量课件,形成了固定的课堂模式。在课堂中学生只会跟着老师的预设走,只会失去自己的思维,长此以往,极为可怕,谈何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也即是让学生有自己的语言可说,尊重学生的语言,引导学生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因此,彻底推翻了之前的《香菱学诗》教学设计,尝试着从语言的角度欣赏文本。如“只见香菱笑吟吟的送了书来”中“笑吟吟”一词也可品出些许味道,可见香菱对学诗的浓厚兴趣,她不觉苦,可是觉着“乐”,是一种乐学精神的体现。又设想,《香菱学诗》这一题目本身也值得探讨,如设计得好,题目也可作为主问题来贯穿课堂,因题目中即可挖掘出连串问题:香菱是谁?香菱是怎样一个人?香菱如何学诗?香菱向谁学诗?学得如何?进步如何?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解决?……一连串的问题呈现在脑海中,也促使我熬夜重新进行设计。

今天,肖老师的课堂让我收益颇丰,感慨良久。如何带领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学习,将成为我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语文课堂不仅是诗意的课堂,更应是语文味浓浓的课堂,用“窥一斑见全豹”(细微之处见真知)的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解读,重细节,以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从来都不晚”            

                    ——听肖特讲座之小感

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学 费姚红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肖特一席话,不至于胜过十年书,但是可以说是点醒我这颗入教整整三年以来迷惑的心。

 我不赞同我是一个聪明的人,一个最优秀的人,但我不辜负“努力”二字。初二的时候,那个语文老师因为一个高尔基的原名,让我开始爱上语文,并且很执着的就这样把成为一个语文教师作为我之后日子的人生目标,到了高中,高考失利,没能如愿考上师范,但是我毅然决然地填报了湖师院求真学院文学系。也许我的一生和老师终有一场不解的缘分,加上自己的勤勤恳恳,一直在大学认真求学,为自己的教师梦而努力。所以肖特说我是个不好好学习的娃子,心里稍有些失落落。毕业后,非师范也能考教师,我不知道算是幸运还是不幸运,我能做老师了,我真的能做老师了!但是命运又是如此的捉人,由于国家资格考试的出现,作为浙江教师资格拥有者的我们因为教育系统录用改革,毕业后的第一年我们没能和很多师范的同学一样立马就能踏进校园开始自己的教师生涯。就这样耽搁了一年,那个暑假熬过了,开学了,学校都不缺代课老师,怕自己的教学基本技能生疏,于是去了一家民工子弟学校,我感谢那一个学期的尝试和体验,我挑战着自己的教学极限。

 守得云开见月明,那个春天的明媚终于让我迎来。首次参加招聘考试,所以貌似“初生牛犊不怕虎”。以南湖区第一名考进来我现在的学校,成为了一名中学语文老师。那一刻感觉梦想实现了,但是之后的路途艰巨。身为一个新老师,第一年摸爬滚打着痛并快乐着。由于很多都是新接触的,新的环境,新的身份,新的工作,而最让我亲切的便是那三尺讲台,还有那群天真浪漫的学生。有人把教师作为职业,而我的心里把它作为事业。因为喜欢,所以愿意。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式,愿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愿意为了学生舍弃休息时间,愿意为了……

 三年了,我在自己的岗位上,不断在教学和教研上力求尝试,但是总是缺少了一些,很庆幸学校的一些前辈,指点迷津,让自己喜欢的科研有了一些起色,也许:从来都不晚。我比同龄人晚了一年上一年级,我比同龄人又晚了一年工作,我比别人晚认识肖培东这个人物。但是还好我都来得及,来得及踏上从师之路,来得及点亮科研之路,来得及听到肖特的一席话。我总是在自己的位子上摸索,似乎欠缺了一个引路人,一个愿意指导自己的良师,一个同进步的益友,故在自己的世界里迷惑了很久,我尝试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步调,来调试属于我的节奏。

 从来都不晚,我就是这样对自己说。你可以说我是在为自己的不进步找借口。但是今天我就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学习的,欣喜的是意外的收获很多。美其名曰和专家的互动五次,但是我知道每次的回答都是不尽如人意。常常鼓励孩子积极回答,错了没关系。今天似乎又回到学生时代,不过没回答好的感觉真不是很好。但是我真的感谢这五次,在我语文教学路上泼了一大桶冷水,在这寒冷的夜,冷得很彻骨,所以我才有机会思考,才会有所悟:

一、始于语言,终于语言

  本该在这个报告厅听着肖特的演讲“老老实实教语文”,记着比记,感受午后透过窗子钻进报告厅好久不见的阳光。多么美妙的画面,被“来,第二排的女老师来回答下,什么是语文学科?对,没错,就是你,戴眼镜的那个”。一脸蒙圈的我就这样站了起来,偌大的报告厅我听不见任何声音,我只听到内心:“快回答呀?”“怎么回答呀?”“这不就是……”为接下来就不知道了,听到肖特的复述,我知道了,我刚才说来哪四点。什么叫语文?我想这辈子从教之路我大抵都不会忘记“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多少次在课标中看到,我都没曾记住它,今天变成了永生难忘。整个过程停下来,多次的被互动,多少个案例的重现。我知道语文,从我们一说话就开始,你的牙牙学语,你的零星碎语,你的……难道这些不是学习和运用的过程?语文的学习,我们必经“读”这一关,最终来提升我们的语言能力,从碎语到出口成章,从出口成章到思想的表达。语言实在太奇妙,语文的学习,从语言学习开始,到最后以语言的形式进行表达。

二、从文本来,往文本去

不管是朱自清的《春》,还是鲁迅的《孔乙己》,亦或是《植树的牧羊人》……肖特大量的案例再现,以幽默的方式表达,不乏是一场视听的盛宴。有失败的例子,有成功的例子。但是有一点我算是看到了:语文教学怎么老老实实教?没错,就是你迈着轻盈步伐从文章中走来,初读的感觉不觉惬意,要想在咸鸭蛋上扎出吱吱吱的黄油,那少不了踏着坚定地步伐再走进文本,我们常常用很多花哨的形式把文章包装的吸引人,但是余温过后却总是不能够再记起丝毫的刻印,而往往那些爱拿着文本读来又读去的文章,却在多年后的今天,在记忆深处泛起点点涟漪。这不禁让我想起大学的国文老师,对文本透析的精神,在我今天的课堂没有显得如此让在座的心热血沸腾——文字感染的沸腾。故:语文之妙哉,妙于其文哉!精于其字哉!读之,思哉,乐哉!复读之,悟也!

三、何为语文,贵在“真”“实”

何为语文?从今天对我的触动来说,我想它应该贵在“真”、“实”二字。何出此言?“真真实实”、“扎扎实实”:即是实。所谓“回到原点去发现问题”,就是老老实实教语文,老实教语文,不但是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要求,我想对于语文也是力求还原语文的本真,和其原有的语文气息。而“真真切切”即是:真。有句话我蛮欣赏的“真教语文,教真语文”,让我想起了陶行知的一句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想这就是对“真”最好的阐释。真就是要从学生出发,知道教书之本,乃以学生为本,以学为主。做到“真”、“实”,我们就会找到我们为什么当初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想起我们教书的初心,我们会明白诗和远方,我们就会活灵活现讲艺术。从来都不晚,学与教一直都在路上不断得到修行。

天下老师万万千,我们总是在这欲望纵横的时代里,迷失方向,忘记初心,停下来,深深地去阅读,浅浅地去教书,常常地去思悟,前行从来都不晚,就怕迷茫地走得太急,然后在原点打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