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储殷:我在菜市场中看懂了中国

 昵称22998329 2017-11-23





演讲者:储殷(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


在菜市场里看懂中国



我在菜市场里看懂了中国。

先讲两个小故事:

第一个,中国大妈,买菜六块钱一斤,上来就对半砍:两块,最后还得来一句“小伙子人不错,我再拿个西红柿走。”手脚特别快,已经拿走了,你追都追不出来,只能看她拿。


第二个是小姑娘,卖菜给小姑娘特别容易,她们连菜都不认识,她就指指这个,最后算个总帐。有时候五块八,她还会说:“给你六块不用找了。


有的人会说大妈都是小姑娘变的,小姑娘终将成为大妈,其实是一波人,对吧?完全不是这样,为什么?这是“两个时代”。


今天的中国是个转型的国家,同时存在着“两个时代”。


中国大妈来源于短缺的时代、匮乏的时代,在那个时候什么叫好?吃饱,穿暖,衣服不容易坏。所以她们买东西对价格是极其敏感的,我记得小时候,哪怕一个包子可能便宜一毛钱,我母亲宁愿多走一公路,她觉得这一公里,比这一毛钱来讲太合适了。


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作为年轻人,那些小姑娘是成长在一个富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你关心的是什么?品质是不是好,符不符合生活观念,个性体验是不是好等等。这时候,菜价不重要了,卖菜大叔的服务是不是很周到很满意,这个很重要。


今天一顿好饭也跟过去不一样了,过去的好饭要吃撑,今天一顿好饭叫六分饱,还要有机环保绿色,带点背景音乐,最好陪你吃饭的人,长得还要好看,要赏心悦目。


所以,在今天这个时代,中国正在由一个短缺、匮乏的时代,快速变成一个丰裕的时代,这是我在菜市场里真正的感觉。


所以你说中国变没变?中国真的变了。它对于年轻人的影响到底是什么?第一,你成长于一个丰裕的时代会过得很舒服;可另外一方面,我要讲的是第二个感觉:沉重。


有时候我们讲勤劳致富,在这个菜市场你会茫然,勤劳能改变命运吗?努力地干了一上午,我觉得挺对不住小姑娘的,我给她做赔了。所以,年轻人迷茫是可以理解的。很多年轻孩子,他们不努力、不奋斗吗?可是他们真的很难难,很难获得70后、80后时代大学生的机遇了。



那么,在今天,我们的出路在哪里?


旧的需求减少了,但是新的需求在增加。原先需求这个东西,是物理的性能、价格的衡量,今天需求的是体验、是精神的价值。换句话讲,要学会将简单的货物,赋予时代的精神,要找到人民真正的焦虑点,找到时代的痛点,你才有机遇。


比如,女孩子都喜欢钻戒,是不是结婚的都有?可是,钻石以前是最不值钱的东西,是切割玻璃用的。那么,什么时候钻石值钱了?“爱情很久远,一颗永流传。”当你讲出这个故事的时候,钻石不仅成为了奢侈品,而且成为了必需的奢侈品。


曾经,我到深圳去,一个朋友开了间商场,他买了一大批50到100块钱一双的男士袜子,这是个灾难性的决定。因为买这个袜子的人,根本不逛商场,我这种逛商场的大叔,十块钱三双是我的价格极限,所以怎么都卖不出去。几个教授帮老板分析,最后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没戏了,放弃吧。


我的一个学生却说:“这个袜子你卖不给男人,因为买它的男人不在商场里,你为什么不卖给女人?”我当时说:“女人买男士袜子,这不搞笑吗?


他说:“你把高档男士袜子,摆到女性高档化妆品专柜旁边,她买了几千块钱的化妆品以后,她内心深处多少有那么一点点的惶恐,我怎么只顾我一个人。她一扭头一看到,500块钱到1000块钱一沓的袜子,拿上两沓,回家的时候腰杆就硬了:‘你不能说我败家,这是我们家共同败的家,你知道吗,败家的里面有你的一份。’”


这卖的是袜子吗?这卖的是良心。其实今天中国社会,我们一面讲它过剩了,但另外一方面,它又是匮乏的。


因为这个社会,在物质过剩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处于空前的不安,人们需要找到方向,需要找到价值。以前的消费是为了满足需要,今天的消费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存在。所以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才会有真正的机遇。


今天,创造力、对于时代脉动的感触,才是你成功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你们恰恰比我们强,为什么?我们70后、80后已经老了,我们对于社会敏锐动态的感知能力不如青年,而这恰恰是青年成功的关键。


你们这一点比我们强,而这一点是世界最大的痛点。所以抓住这个痛点,才能真正改变人生,这就是我在菜市场里领悟的道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