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丽的主页

 长青马圆圆191 2017-11-23

  幸福课堂  高效教学

——船营区地十七小学  陶 丽

这段时间以来,我在努力实践着“小班化 三段式”的幸福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利用这种模式来创建高效课堂?”是我一直以来研究的课题。结合新课程改革,我通过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中展示(小组合作探究)——课后延伸(课堂内容拓展延伸)等方面的实施,我认为,对于我们的教学实践确实很有帮助,下面我就几个方面谈一下自己的体会:

一、准备工作

想要让学生在一节课内吸收、学习、完成既定学习目标,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不再各自为战,而是交流合作,把几个同学的智慧真正发挥出来。分组时小组长的确定很关键,因为小组长负责整个组成员的任务分配和学习监督,因此,挑选小组长必须选择认真负责、学习程度较好、有威望的学生。在分配组员时,要好生、中等生、学困生按比例调配到各个组内,以促进各组的均衡发展。

二、课前预习

增强指导预习的意识。预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环节。中年段的语文教师必须增强指导学生预习的意识,提高指导学生预习的自觉性,让学生的预习活动成为教学的一部分。我们要放下教师“架子”,主动参与到学生的预习,适当指导,要一步一步地教给学生,如何去收集有用的课堂信息。师生之间应是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对话中的首席”。

三、课中展示

自主合作探究是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展示方式

1.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选择一个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创设一个合适的背景,调动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性,是提高探究学习能力的关键之一。

2.留出展示个性的空间面向全体,鼓励创新,关注学生个性,是提高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3.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通过动手动脑来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充分发展。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扩大学生视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把学生推到思维活动的前沿。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留给学生一片宽松的探究活动空间,精心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操作活动过程,让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等多种感官的协调活动,多角度、多形式地进行对问题的探究,使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和运用过程。

   4.搭建提升自我价值的平台新课程理念中,师生关系已从过去的师徒关系转变为平等对话的关系。

四、课后延伸

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拓展已经被广大教师所接受,但是由于我们缺乏对拓展尺度的把握和有效拓展的经验,因此在教学中不免出现了一些低效的或者说是无效的拓展。语文课堂教学就如一道道菜肴,课堂教学中的拓展延伸就如烧菜用的盐,没了少了,这道菜则给人感觉淡而无味,多了乱了同样让人无法入口。

1.自然拓展:有效的拓展应该是跟文本之间有一种“互文性”的关系。拓展的内容和教学需要达成的目标也应该有一种密切的联系,因此在拓展时,也应该是自然的、不露痕迹的。

2.适度拓展:拓展延伸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突破“文本”的限制,对文本进行有效的拓展与超越,因为教材提供的文本是有限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语文学习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超越课堂、超越文本。拓展延伸应该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任何离开课文的拓展延伸都是空中楼阁,不着边际的。为了拓展,将课上延到野外去,新是新了,却没了原则和规矩;为了创新,囫囵吞枣学习课内知识,忙于拓展中的“表演”和“作秀”,新是新了,却多了几分浮艳。因此,只有文字才是教学之本,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也才是最好的课程资源。拓展延伸是为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让内容为拓展延伸服务。正如于漪所说:“离开文本去过度发挥,语文课就会打水漂。”所以在对课文拓展延伸时,首要的就是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的价值取向。同时,拓展的内容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包含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知识积累、学生能力发展水平等。做到切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要适当变换内容或改变难度,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到很亲切,都有话可说。

3.巧妙拓展: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课内外的适度拓展延伸,可以让语文更加充盈和丰富!教师在课堂上恰当地选择拓展的内容,适当地选择拓展的时间,则有助于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拨动学生内心的感情之弦。

只要能做到以上几点,我相信,我们的课堂教学肯定会有成效,学生的成绩会得到提高,学生的素质会得到提升,那我们的课堂自然就成为幸福课堂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