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大学时的美术史课上,老师随手翻开美术史中一页,指着上面的一幅画对我们说:如果你们能够对着这幅作品,津津有味的讲上30分钟,甚至一个小时,那就可以了。 当时青涩的我们一脸唏嘘(meng bi),心想3分钟就够了,怎么可能讲上那么长时间?还要津津有味…… 但是随着对美术史的深入了解才逐渐发现,一幅名家力作,更何况是收录入美术史的名家和作品,其背后可说的内容太多了,串联得起文化艺术的历史脉络,有着那个时代的共性,也有着与众不同的开创探索。 就像视频中萧平老师说所:「我们在欣赏一张画的时候,实际上就像跟作者在对话。我们在画中看到他当时的心路历程,这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所以我们看画的时候,不单是看好看和不好看,像和不像,我们要能找到作者的心灵,他想怎么画,他想表达什么,他跟诗的对照和关联又是什么?这样我们欣赏一张画,才真正有趣味,才真正从一张画中得到很多的营养和教诲。」 这样看来,3分钟怎么可能介绍的全面清晰呢?只是当时不懂,也就说不出来罢了。 萧平老师是著名的书画家、鉴赏家,他曾任书画鉴定之职于南京博物院十九年。在书法、中国画创作及书画鉴赏和美术史论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鉴赏的功夫有多深,我们一起来看看萧平老师品鉴石涛《杜甫诗意册》。(ps:一件好的作品遇到懂它的人,细细品赏起来,在与作者穿越时空的对话中,能获得多少趣味?围绕一套册页,萧老师讲了40分钟,其功底可领略一二,先收藏起来,带你进入石涛的绘画世界) 石涛 杜甫诗意册 石涛 杜甫诗意册 纸本册页(8开) 本幅:38.6×26.7 cm×8 题跋:47×67 cm 估价待询 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石涛绘杜诗册,他画的是杜甫的诗意,一共是八张。最早的题签是嘉靖二十年,篆刻家黄学圯(yí)所有。其次到了光绪年间由上海的一位著名书画家高邕(yōng)收藏。高邕专门收藏石涛和八大山人,而且还把它出版了。 大概在二十年代的初期,这本画册卖给了上海的一位女画家吴兴芬,最后这本画册被日本的一个大画家桥本关雪买到日本。这位日本画家在册页的后部,饱含真情的长题、作诗,而且记录了史书对于石涛的若干记载。 桥本关雪 题跋 这本册页不仅流传有序,多次地被引用、出版,而且传播面积非常广,一方面它在中国经历了若干名人的收藏,在日本又被保存了许多年,甚至在当时影响到桥本关雪的画风,后来又被美国出版。作为文化传播和艺术传播来讲,这本册页起的作用很大。 出版著录资料 石涛是一个富有革新精神的画家。他自己讲,我不能让古人的胡须长在我的面目中间,当然他也不能让同时代的名家的须眉长在自己的脸上。所以他讲究多创,在离开黄山之后他到南京,到扬州,慢慢的笔墨也在转变。 他离开黄山以后,受到黄山画派尤其是梅瞿山他们的影响,他以枯笔画山水。他用枯笔,就不能用过快的速度去画,他在行笔的时候速度是很慢的,节奏虽慢了下来,画里面又有无穷的韵律感。 石涛又是一位和尚,他的画当中带有一种禅趣,行笔中间带有他的静气,这个心灵跟造化的和气是非常重要的。 秋水纔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石涛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的大画家,一生浪迹江湖,跑遍了半个中国,他把对于自然的那种情感完全变成了他的笔墨,他的笔墨是造化和传统有机而自然的结合,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带有创造性的笔墨语言。 石涛六十岁左右生活在扬州,在这个阶段中他的笔墨产生的变化,他创造了一种新的方法,我们现在用拖泥带水四个字形容。 石涛在这本册页的大部分都用了拖泥带水皴。在那个时期中国的山水画都是一遍一遍地画上去,先枯后湿,慢慢地一遍一遍地加上去。但他创造的拖泥带水,所谓的笔墨并用,枯湿并用。一笔下去有枯湿,有浓淡,有变化。所以他的画中会产生一种水墨淋漓的感觉,三百年过去了仍然感觉到还是湿润的。 天畔群山孤草亭,江中风浪雨溟溟 涧水空山道,柴门老树邨 这本册页,当然也是他的一本重要的杰作。我们可以从中感知许多东西,不但认识石涛这个人,认识中国山水画承传的一个历史和承传变革的方法,他更是一个典范,带给我们许多的启示。 这也是一件很令人玩味的作品,石涛的画中间有许多对比,而非千篇一律的笔法,其中变化很多,耐人寻味。 对于一个艺术家来说,我们有他的一件可以确信无疑的作品的时候,尤其是册页,是很难得的。 我们以前说册页对比手卷有一个好处 ,就是它呈现的绘画面貌比较多,比如这本册页中间八张作品,起码有四五种面目,很丰富。关于石涛的绘画技法,画风中间的变化,在这本册页中都非常清晰了然。这也是这本册页的重要意义。 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 明清时期流行以杜诗为题的山水创作,石涛也喜欢以唐人诗意为题创作,其中对于杜诗又是尤为偏爱,石涛自己提供过一个说法:“偶观少陵诗,随意点染八幅,和无声之韵。” 这本石涛的册页完全画的是杜甫的坎坷经历,那个境遇,仿佛他感同身受。石涛画杜诗也画过不止一本册页,或许这就是他们在心灵上的一种沟通。 高邕、桥本关雪、钱瘦铁 题签 值得一说的是,《杜甫诗意册》还有钱瘦铁的题签:“石涛山水神品画册。桥氏白沙村庄珍藏,痩铁钱厓题。”这应是钱瘦铁在日本关雪家中所题,1923年,钱瘦铁在关雪家中住了一年,之后在1924年、1925年都应桥本关雪邀请赴日考察。 这套《杜甫诗意册》共钤盖了三方印,分别是朱文“零丁老人”(3次)、白文“清湘石涛”(3次)、白文“前有龙眠济”(2次),由于这三方印出现的频率都较高,可以借此推断出此册的创作时间段。 钤印:零丁老人、清湘石涛、前有龙眠济 “清湘石涛”是石涛的常用印,“清湘”即明代桂林所管辖的全州,表明他的籍贯,代表石涛自我身份的认定,他有诸多相关的别号,如“清湘遗人”、“清湘老人”、“清湘野人”、“清湘陈人”、“清湘道人济”、“清湘小乘客济”。这方印有时作为落款印,有时作为押角印。 “前有龙眠济”即“前有龙眠今有济”之意,这方印使用的时间见于李驎《大涤子传》的记载。康熙六年(1667),石涛26岁时绘《十六尊者像卷后》,梅清见之赞誉有加,称为可匹敌李公麟,并以“前有龙眠”印相赠。石涛据此又另刻一方“前有龙眠济”,从青年的宣城时期到晚年的扬州时期一直使用,属于石涛使用时间最长的印章之一。
相较于以上二印的持续使用,“零丁老人”一印出现的时间较晚,如作于1697年的《山水册十二开》(四川省博物馆藏)、约作于1701年的《黄砚旅诗意册》(香港至乐楼藏)以及作于1705年的《梅竹图》(上海博物馆藏)、《淮扬洁秋图》(南京博物院藏)等,这个时间段正是石涛南下定居扬州之后。 石涛 杜甫诗意册 ✎出版: 1.桥本关雪编《石涛》P1-8,日本东京中央美术社,1926年。 2.高邕《泰山残石楼藏石涛上人山水册》第三册,西泠印社,1929年。 3.《南画大成》第九册P2270-2272,广陵书社,1935年。 4.傅申、王妙莲合编《沙可乐藏画研究》P247-248,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1973年。 5.《历代名画大观·山水册页》P220-227,上海书店出版社,1997年。 6.朱良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P442、573-574、592,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年。 ✎著录: 1.郑拙庐《石涛研究》P91,人民美术出版社,1961年。 2.喜龙仁《中国古代绘画选集》第七册P411,纽约,1973年。 ✎备注: 1.高邕、吴杏芬、桥本关雪递藏。高邕(1850-1921),字邕之,号李盦,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寓上海。官江苏县丞。工书,好李邕。能以草书作画,家有泰山残石楼,以藏石涛、八大山人作品闻名。吴杏芬(1853-1931),名淑娟,晚号杏芬老人,吴子嘉女,适同邑唐昆华,安徽歙县人。工画,擅花卉、山水,晚寓沪鬻画,为沪渚女画家之耆宿,其画尝赴巴拿马博览会展示。并得丹麦女王御赏。桥本关雪(1883-1945),日本著名画家,大正、昭和年间关西画坛的泰斗,日本关东画派领袖。自1914年起,曾30多次来到中国,精通中国古文化。与吴昌硕,王一亭等结为至交。 2.黄学圯、高邕、钱瘦铁题签。黄学圯,字孺子,号楚桥,江苏如皋人。工篆刻,融二汉、程遂、浙派等特点于印间,尤得力于如皋派。嘉庆丁已(1797)年编自刻印成《历朝印史》十卷。 3.桥本关雪题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