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东坡和《石钟山记》

 李磊明 2017-11-25
  在江西的湖口县,有一个小小的石头山,山不高,大概只有50米,但是名气却很大,它位于鄱阳湖进长江的入口,既是兵家必争之地,同时也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名胜。

  读过《石钟山记》的朋友们一定对这个小山不陌生,这篇课文是高中语文里必背的一篇:“《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大文豪苏东坡的这篇《石钟山记》可谓脍炙人口,名扬天下,作者不迷信权威,身体力行,自己独立探究石钟山的得名,泛舟崖下,自己找到石钟山得名的原因,其实事求是的精神让后人佩服,同时也使石钟山成为一处名胜。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大战鄱阳湖,这里是主要的战场;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这里同时也是太平军的军事堡垒所在,27岁的翼王石达开就是在这里指挥“锁湖”战役,一举打败了曾国藩,扭转了太平天国不利的军事局面;1949年百万雄狮过大江,就是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的渡江战线上,石钟山再次成为军事要地。

  今天的石钟山,不仅是一个风景名胜,同时还是一个重要的港口,它位于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这里还有国家海军基地,一旦有事,沿江上下,进退自如,此地真乃江湖锁钥啊!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来到石钟山,也挥毫泼墨写下了诗篇:

  偶至石钟山,

  江天一望宽。

  水文黄赤界,

  峰影有无间。

  日寇沉人岬,

  湘顽败阵关。

  太平遗垒在,

  党校耀人寰。

  《石钟山记》原文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