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总结过人们有24种容易造成误判的心理倾向,他说,这些心理倾向在一般的心理学书籍中几乎没有提及。 其中的一种心理误判倾向是,重视理由倾向。意思就是,别人提出一个观点或者一个要求,只要加上理由说明,你就很容易接受或者遵循,尽管这个理由是毫无意义或者不准确。究其原因,是因为人们认为有理由的事情是很重要。 你会有这种心理倾向吗? 因果解释每个人都会用到,但是原因和结果之间的关系判断,并非每个人都能清晰明了。如何判断一个因果解释是有道理的? 1.判断因果解释的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这个因果解释是可检验的。 比如:
基于这个表述,你可以推断,充电了手机就可以开机了。但是,当你把手机充满电后,仍然不能开机,就可以认为上面的因果解释是错的,或者除了没有电外,还有其他原因导致手机不能开机。 另外,要注意的是,因果表述的原因不能是模糊、难以验证的。 比如:
假如这个因果解释是正确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得出,在同样价格、材质相似的连衣裙中,这个款式的连衣裙比其他款式连衣裙销量都高。但问题是,设计感是个很抽象、无法测量测的,你甚至无法具体描述什么是“设计感”。所以,上面的解释虽然不是错误,但是却没有意义。 第二个条件是,不与公认的事实或理论相冲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说法:
但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评估,暴露在正常环境的电磁场强度下,不会增加自然流产、胎儿畸形、低出生体重、先天性疾病等不良结果的风险。 所以,上面的因果解释是可以否定的。很多科学谣言,诸如XX致癌之类的,都是利用人们对科学知识的不了解和对自身利益和健康的重视,来制造传播的。可见,对于个人来说,多积累知识,提升判断能力十分重要。 第三个条件,因果解释不能是循环解释。 循环解释就是用A来解释A。比如:
这些解释可以当做闲谈唠嗑,但是却没有实质意义。 2.与因果推理相关的谬误在逻辑上,还有一些与因果解释相关的逻辑谬误,我们也要多加注意。 (1)谬误一,A发生在B之前,就认为A是B的原因 不能因为两件事在一前一后发生,就武断的认为两者存在因果关系。 比如,很多时候,我发现,只要头天晚上洗头了再睡觉,第二天起来就打喷嚏、头痛,有感冒的症状。 所以,晚上洗头是造成感冒症状的原因吗? 不一定。甚至有可能两者根本没有关系,仅仅是巧合。还有另外的因素没有考虑到,比如这段时间我都睡很晚,晚上吹风着凉了等。 (2)谬误之二,有相关性的两件事一起发生,就互为因果 请看下面两个图,图1是近一个星期,人们在淘宝上搜索“巧克力”的变化,图2是搜索“2017女夏装新款”的变化。可以看到,一个是下降的,一个是上升的。 |
|
来自: 涛mxe85bopgi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