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肺病的方法

 事不宜急缓则圆 2017-11-25

近来,发烧和咳嗽患者增多,医院人满为患,很多人反复发作,感冒咳嗽是一种病毒性疾病,中医责之于感受外来之邪,在治法上首先要宣肺解表,或疏散风寒或疏散风热,兼以化痰、化饮、清肺利咽等,例如用参苏饮、通宣理肺丸、桑菊饮等方。在此期间不宜使用抗生素,中医药作用远远高于西医治疗的效果,而且没有副作用,也不宜使用收敛止咳之品,一旦使用这两类药,往往正气被抑郁、邪气留滞于内,迁延日久,反复发作。针对此情况,我们特别为广大患者朋友集合各中医古方,同时附上医学治疗数据,以供大家参考。

 

          治疗咳嗽方集

 

1生姜五味子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九引《小品方》。

【组成】五味子9克、生姜15克、紫菀3克、半夏6()、吴茱萸3克、款冬花1.5克、细辛3克、附子9()、茯苓12克、甘草6()、桂心3

【用法】上十一味,切。以水一升,煮职500毫升。分三次温服。老人可服50毫升。

【功用】温肺化饮,散寒止咳。

【主治】咳嗽。

【禁忌】服药期间忌海藻、菘菜、猪肉、冷水、羊肉、饧、生菜、醋物、生葱。

 

2 百合固金汤

【来源】《慎斋遗书》卷七。

【组成】熟地、生地、当归身各15克、白芍10克、甘草3克、桔梗、元参各10克、贝母、麦冬、百合各8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热,润肺化痰。

【主治】肾水不足,虚火刑金,咳嗽气喘,咽喉燥痛,痰中带血或咯血,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现用于肺结核、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中后期、肺癌、咽炎等属肺肾阴虚者。

【加减】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20粒。

【方论】方中百合、生熟地滋养肺肾阴液,并为君药;麦冬助百合以养肺阴,清肺热,玄参助生熟地以益,肾阴,降虚火,共为臣药;当归、芍药养血和营,贝母、桔梗化痰止咳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使阴液恢复,肺金得固,则咳嗽、吐血诸证自愈。

 

百合散1

【来源】《重订严氏济生方》。

【组成】百合()、紫菀、贝母、白芍、前胡、赤茯苓、桔梗()30克、甘草()15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2克,用水22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妊娠感受风热,咳嗽痰多,心胸满闷。

 

百合汤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六。

【组成】百合、人参、紫苏、茎叶()、猪苓(去黑皮)、桑根白皮()、大腹皮()、赤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锉)(汤浸,去白,焙)30克、马兜铃7(连皮)、麦门冬(去心,焙)、枳壳(去瓤,麸炒)30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6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如枣大)1块,拍碎,同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主治】肺气壅滞,咳嗽气喘,胸闷口渴,腰膝浮肿,小便淋涩。

 

麻黄散1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四。

【组成】麻黄(去根、节)300克、款冬花(去芦、枝、梗、)诃子皮(去核)、甘草()150克、肉桂180(去皮,不见火)、杏仁(去皮、尖,麸炒)90克。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6克,用水150毫升,入好茶3克,同煎至120毫升,食后及夜卧时服。如半夜不能煎,可用药末入茶和匀,开水送下。

【主治】咳嗽喘急,痰涎壅塞,坐卧不安,心胁疼胀;兼治伤风咳嗽,膈上不快。

【禁忌】服药期间,忌鱼、酒、炙熄、猪肉、腥臊之物。

麻黄五味子汤

【来源】《外台秘要》卷九引《古今录验》。

【组成】麻黄9(去节)、五味子6克、甘草6()、半夏9()、干姜3克、细辛3克、桂心6克、杏仁9(去皮、尖)

【用法】上八味,切碎。用水1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二次温服。

【主治】咳嗽。

【禁忌】服药期间,忌海藻、菘菜、羊肉、饧,生莱、生葱。

麻黄杏仁饮

【来源】《医学入门》卷四。

【组成】麻黄6克、桔梗、前胡、黄芩、陈皮、半夏各12克、杏仁、细辛各6克、防风10克、甘草1.2

【用法】加生姜3片,水煎,温服。

【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咳嗽,脉浮紧。

麦冬平肺饮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异名】麦冬清肺饮(《杂病源流犀烛》卷二)

【组成】人参、麦门冬、赤芍、槟榔、赤茯苓、陈皮、桔梗各3克甘草1.5

【用法】用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空腹时服。

【功用】益气养阴,化痰排脓。

【主治】肺痈初起,气阴两虚,咳嗽气急,胸中隐痛,呕吐脓痰。

麦门冬饮2

【来源】《古今医统》卷四十四引《家抄》。

【组成】川芎、当归、白芍药、生地黄、黄柏、知母、麦门冬各3克、五味子15粒桑白皮2.4

【用法】上药用水300毫升,加生姜1片,大枣1枚,煎取240毫升,食后服。

【功用】滋阴降火。

【主治】虚劳阴虚火旺,咳嗽,午后为甚者。

蜜酥煎

【来源】《外台秘要》卷十。

【组成】杏仁420克、白蜜200毫升、牛酥400毫升

【用法】上三味,先将杏仁放瓷盆中捣碎,研取汁1升,放净器中慢火煎至600毫升,入白蜜及酥,再煎至600毫升即成,瓷器收贮,每以暖酒服1015毫升,一日三次,不能饮酒者,和粥服亦可。服一七日唾色变白,二七日唾稀,三七日咳断。

【功用】降气止咳,润肺补虚。

【主治】咳嗽上气,胸痛。按:本方在原书中无方名,名现据《古今医统》卷四十四补。

 

玄霜雪梨膏

【来源】《万病回春》卷四。

【组成】雪梨汁(雪梨60个,去心、皮,取汁,酸者不用)4升、藕汁2升、鲜生地黄汁2升、麦门冬汁1升、萝卜汁1升、茅根汁2

【用法】入火熬炼,入蜜500毫升、饴糖250克、姜汁80毫升,入火再熬如稀糊即成膏。

【功用】生津止渴,凉血止血,消痰止嗽。

【主治】咯血、吐血、嗽血久不止,劳心动火,劳嗽久不愈。

【加减】如血不止咳嗽,加侧柏叶捣汁200毫升、韭白汁100毫升、茜根汁100毫升,俱去滓,入前汁内同煎成膏。

玄妙散

【来源】《医醇剩义》卷三。

【组成】玄参4.5克、丹参9克、沙参12克、茯神6克、柏子仁6克、麦冬4.5(朱砂拌)、桔梗3克、贝母6克、杏仁9克、夜合花6克、淡竹叶10张、灯心100厘米

【用法】水煎服。

【功用】养阴清心,化痰止咳。

【主治】心阴不足,咳嗽痰少,心烦,夜不成寐。

玄参甘桔茶

【来源】《中药制剂手册》。

【组成】玄参4.5克、麦门冬4.5克、桔梗3克、甘草1.5

【用法】以上四味,共轧为粗末,和匀过筛,纸袋装,每袋重13.5克,每次1袋,用开水冲泡代茶饮。

【功用】润肺生津止渴,

【主治】由肺阴不足引起的喉痒咳嗽无痰,口渴咽干。

宣肺汤

【来源】《百一选方》卷五,

【组成】细辛6克、甘草3克、防风6(去芦)、麻黄10(不去根、节)

【用法】上药哎咀。每服10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去滓温服。

【功用】宜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肺气不宣,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苔白脉浮。

宣肺散1

【来源】《百一选方》卷五。

【组成】白茯苓120克、干姜45克、五味子、细辛、甘草()75克、人参30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服6克,食后及临卧沸汤调下。

【主治】痰饮内停,胸膈不利,咳嗽有痰,清稀色白,气逆喘促,食欲不振。

 

 

: [经验心得] 治疗咳嗽经验

 

临诊治疗咳嗽,注重紧扣治咳各个环节,倡用截断方药,对于久嗽正虚患者,酌加益气养阴之品,每获育效。

    (
)扣住环节,迎刃而解

    
咳嗽是呼吸系统的症状,中医认为病在于肺,但也可因其他脏腑而引起,中医治疗以辨证为主,以证分类,如外感风、寒、温、暑(热或火)、湿、燥等,内伤有劳瘵(相档肺结核)虚损、脾虚、肝旺、肾亏、心火上炎等,治疗则每一证有一定治法、一定方药,各有一定的治疗规律,如劳瘵的治疗在补肺、健脾、益肾,重在杀虫(抗痨);如痰饮(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在温肺、健脾、壮火,重在温寒;肺痈(相当于肺脓疡)的治疗在清热解毒,活血消瘀,排脓散结,重在解毒。先生认为,中医对于不同病种采取不同治疗方法,正如前人所云:毋见咳而止咳,说明了专以止咳为事的方法不一定解决咳嗽,惟有扣住某一环节时,则止咳固然好,不止咳也会好。如有表症的以解表为主,痰多的祛痰,痰浓的化痰,无痰的使之有痰,咯出不爽的使之爽,气逆的使之下降,剧烈的使之缓和。

         1.
表者解之:凡一切外感咳嗽而有表症者,以解表为主。病因虽有六气之分,症状则分寒热二型。

    (1)
表寒性症状,选用下列药物:紫苏、麻黄、前胡、荆芥、防风、细辛、豆豉、生姜、葱白。成方:华盖散、三拗汤、参苏饮(去人参)。

    (2)
表热性症状(或兼肺热),选用下列药物:白前、薄荷、银花、连翘、蝉衣、桑叶、桑白皮、马兜铃、玄参、鲜沙参、黄芩、瓜蒌仁、马勃、知母、山栀、枇杷叶。成方:银翘散、桑菊饮加减。

    
如寒热症状区别不明显,上二类药可参合用之。不问寒热类型皆可加入解毒药,如大青叶、板蓝根、蒲公英、开金锁、鸭跖草等。祛痰止咳可加半夏、大贝、款冬花、百部等药,前人认为半夏用于寒性咳嗽,大贝用于热性咳嗽、其实可不必拘泥。

     2.
寒性温之:凡慢性咳嗽表现里寒性症状,咯痰清稀量多,用温热药,如半夏、陈皮、麻黄、干姜、细辛、款冬花、钟乳石等,若肢冷畏寒腿肿面浮,加附子、桂枝。成方:小青龙汤加减。

     3.
热者寒之:凡急慢性咳嗽而表现里热性症状,痰黄而浓者,用寒凉性药,如生石膏、知母、桑白皮、黄芩、瓜蒌仁、竹茹、天花粉、马兜铃、海浮石等。成方:泻白散加减。

    
临床上证见寒热有时与痰不一致,如症见热性表现,痰则清稀而多;症状寒性表现,痰则黄浓,当须分别用药,其症状属寒性者用温药,属痰热者,则用寒药,温凉并用,如大青龙汤治表寒里热,其中麻黄、桂枝治表寒,石膏则清里热。

    4.
燥者润之、清之、化之:不管急慢性咳嗽,凡痰黄浓成块,或咽喉干痒,或痰粘成丝,咳嗽费力,或干呛无痰,都用清凉性滋润药,如瓜蒌仁、玄参、麦冬、天冬、北沙参、天竺黄、天花粉、知母、生地、牡蛎、白芍、木蝴蝶、甘草、竹沥等。

    5.
湿者燥之、温之、祛之:凡咳嗽痰涎清稀而量特多,咯吐不完,有下列几种情况:

     (1)
因表邪而致痰壅肺实,以祛除为主,用三子养亲汤加味,加半夏、南星、苏子、陈皮、白芥子、桔梗、远志、莱菔子等。

     (2)
慢性咳嗽责之在脾,脾虚则中气不足,津液化痰(表现气虚)用健脾燥湿药,香砂六君汤加味,如党参、白术、茯苓、姜半夏、陈皮、砂仁、干姜、木香、钟乳石、甘草等。

     (3)
慢性咳嗽由于肾阳虚,脾阳虚弱,津停化痰,兼见肢冷畏寒便溏(表现阳虚)同上方加温阳药,如附子、肉桂、益智仁、潼蒺藜等。

     6.
逆者降之:

    (1)
肺气上逆,壅滞胸中,致胸闷气急(表现气窒)根据不同类型酌加下药:旋覆花、枳实或枳壳、川厚朴、苏梗、瓜蒌皮。

    (2)
肝火上冲,表现肝胆火旺,气常上冲,咳引胸胁痛,兼有目赤,性躁,咽干,痰少(表现肝火),用清火降逆药:桑叶、青黛、钩藤、丹皮、山栀、白芍、蛤粉、郁金、枳壳、黄芩、木蝴蝶、百部。

     (3)
心阴耗损,致心火上亢,咳嗽痰少,兼见心烦、心悸、不寐、易醒、舌红口干、或见口疮,调养心血,清降心热(表现心虚),用归脾汤    加减:党参、当归、五味子、茯神、柏子仁、枣仁、龙眼肉、川黄连、连翘、山栀、百部。

    (4)
肾阴不足,相火上炎,致肺阴受烁,肺叶热燥,咽干无痰或痰粘成丝,咳嗽连连,兼有腰酸膝痛,咳在于肺而本在于肾”(表现阴虚肺燥),用益阴滋水法,七味都气丸加减:生地、熟地、山茱萸肉、山药、五味子、丹皮、茯苓、款冬花、天冬、麦冬、百部、阿胶、玉竹、胡桃肉。
  
    7.
剧者止之:凡急慢性咳嗽剧烈,或持续性,或阵发性、无痰或少量痰,可用止咳药:百部、天浆壳、南天竺、马勃、木蝴蝶、甘草,可酌加玄参、麦冬、沙参、瓜蒌仁。上方集自民间单方,不管新老,不论季节,任何咳嗽,皆可应用。急性亦可加入开金锁、千日红、知母、枇杷叶、西青果等。成方止嗽散用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治诸般咳嗽。
    (
)截断扭转,遣药精专

    
治肺病,颇重截断。截断的需求是:辨证准确,立法熨贴,遗药精专,能迅速有效地控制病情和症状,选用经得起重复的有效方药及早截断病患,解除病者疾苦。咳嗽,是临床常见之病,也是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咳嗽虽为常见小恙,但有的患者久咳不愈,辗转治疗无效,常常会使医生心中茫然,无所适从。而且久咳易伤肺,肺伤则有成痨之虞,由轻到重,转成他症,因此在某种意义来说久咳亦属难治病范畴。因此,对于咳嗽不可轻视、拖延,宜采取治咳截断方药,一则从速平患,二则慎防他变。

    
用截断方药止咳的观点,在程钟龄的《医学心悟》中已有所反映。程氏的止嗽散在临床应用对止咳确有一定疗效。止嗽散有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甘草、陈皮七味药,程钟龄有谓:予制此药普送,只前七味,服者多效。或问:药极轻微,而取效甚广,何也?予曰:药不贵险峻,惟其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先生指出,既然服者多效,说明有重复疗效;因为药不贵险峻,所以临床常用;程氏将苦心揣摩而得的效方,名为止嗽散,这个字,也就是截断制止的意思。截断就是要有效地控制疾病,而且能有一定重复性的疗效。程钟龄推崇止嗽散本方温润和平,不寒不热,既无攻击过当之虞,大有启门驱贼之势。是以客邪易散,肺气安宁。宜其投之有效欤。先生认为这也是实事求是之词。不过此方侧重止咳化痰,疏表宣肺,还是以祛邪止咳为主,若有兼证,必须化裁,所以程氏用止嗽散有加减法近二十条,这就是辨病专方与辨证用药的灵活结合。对于止嗽散中的桔梗,先生认为是一味刺激性祛痰药,有升提宣散有作用,咳嗽初起宜用,但对于久咳的患者若用刺激性化痰药桔梗,反因其性升提而促使肺气上逆,加重咳嗽,故不宜应用。而方中的百部,百部9g  天浆壳3只,南天竹子6g  马勃3g。四味药组成一个基本方,水煎服,每日一贴,8岁以下儿童减半,如有其它兼证,可将四味药加减用于复方之中。

    
考百部性味苦甘微温,功能温肺润肺,下气止咳,因百部温润而不燥,又有开泄降气作用,故能治新久诸般咳嗽,尤为久咳良药,也是截咳方中主药;天浆壳性味甘温,功能化痰止咳平喘,与百部配合,民间用治百日咳有良效;南天竹子性味苦涩、微甘、平、有小毒,功专止咳,有较好的镇咳作用;马勃性味辛平,功能清肺利咽,可泄肺热而止咳。经现代药理研究,百部与马勃对呼吸道及肺部的多种病菌感染有抑制作用,并能保护支气管粘膜,降低呼吸中枢的兴奋性,有助于抑制咳嗽反射。从中医的传统理论看,四味药相辅相成,既能温肺润肺,又能清肺肃肺,邪去肺宁,其咳则遽然而止。

    
治疗咳嗽,在辨病的基础上,还着重中医的辨证;既用专病专方,也有随证取舍;辨病与辨证结合,验方与变通结合;一切从疗效的角度衡量,这就是辨病辨证截断法。

     (
)久咳正虚,益气养阴

    
《素问·宣明五气论》说:五气所病… …肺为咳。《景岳全书·咳嗽篇》说: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总的说来,古人认为不论导致咳嗽的原因如何,都必须病起于肺或由他疾累及肺系才能发生。因此以病证结合的观点看,诊断治疗也大多以肺为重点环节。先生认为,咳嗽病变部位主要在肺,但与肝、脾、肾等脏亦密切相关。肝火灼肺,脾虚生痰,肾不纳气等型咳嗽在临诊并不少见,尤其久咳、顽咳,最易伤正,造成肺肾气阴两虚,肺肾虚则有成痨之虞,不仅咳嗽难平,还易酿成它患。因此先生对于久咳正虚的患者,常于截咳方中去马勃加五味子。因久咳伤肺,不宜再用清肺泄肺之品,而五味子能敛肺补肾,益气生津止咳,对久咳肺损者尤为合拍。现代药理研究认为五味子有良好的抗应激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所以是一味强壮药,同时又有较好的祛痰止咳作用。因此,对于年老久咳患者,扶正止咳一举两得,是一味比较合适的药物。
五味子的用量一般为610g  贴量过大,易引起运动兴奋、失眠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对于久咳兼气虚者先生常在截咳方中加党参、黄芪、黄精等品阴虚干咳者另加北沙参、麦冬、天冬等药;痰黄难咯者属阴虚夹有痰热,也可酌加南沙参、竹沥以润肺化痰。

 

                               

           生姜五味子汤加减治疗久咳不愈56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 患者均因患呼吸系统感染,经治疗后急性炎症消退,其他症状消失,而遗下咳嗽不愈症状;胸部X线检查示心肺无异常或肺纹理增粗紊乱,血常规检查正常;全部病例均经他院或我院行痰培养检查;经检查排除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呼吸道肿瘤等。
  1.2 一般资料 82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中,男30例,女26例;其中辨证属痰热阻肺型10例,肺燥津伤型20例,肺脾气虚型26例。对照组26例中,男14例,女12例。西医病因属喉源性咳嗽29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9例),慢性支气管炎咳嗽35例(治疗组24例,对照组11例),慢性或迁延性肺炎性咳嗽18例(治疗组12例,对照组6例)。2组病例病程最短半个月,最长3个月。2组从性别、年龄、病程及病种比较大致相同,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用生姜五味子汤为基础方治疗,方药组成:
五味子、生姜、茯苓、紫菀、款冬花、法半夏、吴茱萸、细辛、桂枝、炙甘草、附子。加减:痰热阻肺型,症见痰黄、声粗、口干胸闷者去附子、桂枝,加鱼腥草;肺燥津伤型,症见干咳无痰,咽痒声嘶者去附子、桂枝,加玄参、诃子;肺脾气虚型,症见痰白稀或痰多难咯,自汗、乏力者加黄芪。每天1剂,水煎2次服。
  2.2 对照组 痰培养阴性者,按症状予化痰止咳药:咳特灵每次3粒,每天3次;康尔止咳露每次10 ml,每天3次;橘红痰咳膏每次10 ml,每天3次;痰培养阳性者,在口服止咳药基础上,同时按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
  2组病例均以治疗4天为1疗程,最短1个疗程,最长3个疗程。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治愈:咳嗽、咳痰等症状消失,肺部听诊及胸部X线检查正常。好转:咳嗽、咳痰症状减轻,相应体征好转。无效:咳嗽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变。
  3.2 治疗结果 2组治疗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2
组治疗结果比较〔例(%)

分组

n

治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

治疗组

56

4275.0

1221.4

23.6

5496.4

对照组

26

830.8

1246.2

623.1

2076.9

  2组比较,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疗程治疗组治愈15例(26.8%),对照组治愈2例(7.7%)。治疗组全部病例均无不良反应。4 讨论
  4.1 中医认为,咳嗽不论外感或内伤所致,均须在肺之宣肃功能受损后才会发生,久咳患者一方面因外感余邪未清,或因他脏及肺,致肺之宣肃失司;另一方面,咳嗽日久,又耗气伤津,致肺失润养,故此阶段治疗宜宣散与润养并施。
  4.2 生姜五味子汤出自《小品方》,
方中紫菀、款冬花、法半夏、生姜化痰止咳;茯苓健脾益气,化痰祛湿;吴茱萸性热燥烈,辛散苦降;五味子酸温质润,入肺、肾经,上能敛肺止咳,下能益肾生津,二药配伍,一散一收,升降相乘,而能调畅肺气,祛邪扶正。全方药性虽偏温,但一般吴茱萸、细辛、桂枝用量轻,仅取其宣散透邪之功,且有五味子酸甘化阴,以柔其性,扶其正。故本方辛散不致助热,透邪不致伤正,收敛不致留邪,刚柔相济,宣降并施,攻补兼顾,故能调整机体功能,振奋胸阳,从而恢复肺之宣肃功能,达正复邪退之目的。临床用之,即使痰热型,亦优于单纯使用清热止咳之品。尚有人畏本方燥热辛散,对痰热之证,多偏重苦寒清热,欲取抗感染之效,但久咳患者,正气多虚,应着重调整机体功能。
  4.3 观察中治疗组各证型之间的疗效无明显差异。此外,在西医病种与中医证型之间有一定分布规律。肺燥津伤型,以慢性咽喉炎所致咳嗽者最多,而肺脾气虚型则以慢性支气管炎者最多。在病种疗效上,该方特别对一些慢支久咳长期使用抗生素、年老体虚者,效果尤佳。这亦与本方能扶正祛邪有关。故在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病的汤药治疗久咳,是中医的优势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