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者,觉也

 未暾山 2017-11-25

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锺书夫人杨绛先生悄然告别人世已经一年多了,对先生自己而言,‘我们仨’终得团圆,是件温暖乐事;而对于我等无数崇拜、敬重、热爱她的普通读者来说,想起她来依然感到深深地怀念和悲哀。唯一值得安慰的是先生毕生营造的书香世界,不会因她的离去而销蚀蜕变,而将永葆青春活力,芬芳人间!

在我看来,怀念杨绛先生最好的方式是读她的书,接受她的作品的熏陶与精神洗礼,感悟一个智者的睿智,从容,心静如水。

最近,又一次读完了杨绛先生的散文《在人生的边缘上》,作为临睡前的枕边书,这本书断断续续反反复复地了读了多年了,每读一次都觉得很有受益。

本书的《前言》里先生用了39个问号,其中27处是先生自己的发问。读着这些问号能够感觉到先生真诚的为人处世。

先生在自序中说:“真没想到我这一辈子,脑袋里全是想不通的问题。”先生是什么人啊?!以她的人生阅历、以她的智慧和思维,她居然会有那么多想不通的问题!那我们呢?我们有她那样的经历和学识吗?应该是没有的吧!问题是我们认真地想过吗?如果认真想一想是不是也有会很多很多想不通的问题呢?    

也许是因为走到人生边上的缘故吧,先生所言几乎是随心所欲,直白的让人感觉一无遮掩。不论是对自己的疑惑还是对世事的感慨,无一不是直抒胸臆,毫无矫揉造作之处:

“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来出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说这话的,是意味着灵魂是上帝给的,死了又回到上帝那儿去。可是上帝存在吗?灵魂不死吗?”

先生是信天命的,她认为“人各有命”,“人生的穷通寿夭确是有命。”但先生也认为“命运最不讲理。”并举出“傻蛋、笨蛋、混蛋安享富贵尊荣,不学无术的可以一辈子欺世盗名。有才华、有品德的人多灾多难,恶人当权得势,好人吃苦受害”为例证。  

在谈到人类的文明的时候,先生问道:“我们承袭了数千年累积的智慧,又增长了多少智慧?几千年来,有灵性有良心的人至今还在探索人生的真理,为人的准则。好几千年过去了,世道有所改变吗?进步了吗?古谚:‘直如弦,缩短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现在又有多大不同?现代的书籍,浩如烟海,和古代的书籍不能比了。现代的文化,比古代普遍多了,各专业的研究,务求精密,远胜古人了;但对真理的认识,突破了多少呢?古代珍奇的文物、工艺美术品,当今之世,超越了多少呢?”

哦,这样的文字,如果不是在书上亲眼看到,我还会以为是某个愤青之言呢!

说到人生,先生认为:“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先生把人生说得多么透彻啊,简直说到我心坎上了。

先生说,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先生还说,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人虽然渺小,人生虽然短促,但是人能学,人能修身,人能自我完善,人的可贵在人自身。

这一字字一句句都是先生的肺腑之言啊! 经历过大半辈子的风风雨雨,先生自然处事,淡然为人,超然物外,泰然自若,坦然无惧,淡定自如,酸甜苦辣对她来说似乎都成了过眼烟云。  

关于爱国,先生说:“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意逃跑,不愿意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我国是国耻重重的弱国,跑出去仰人鼻息做二等公民,我们不愿意。我们是文化人,爱祖国的文化爱祖国的文字和语言。一句话,我们是倔强的中国老百姓。”多么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文字,对于那些高唱着爱国的口号,干着卖国的营生的无耻之徒是一击响亮的耳光!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只是担心自己到那个地方的时候遇见自己的爸妈,这个样子的自己父母还认得不?担心父母认不出变成老太婆的自己,还担心没办法跟他们交代。”  

先生是多么的豁达平静啊,时刻都在平静的等待那一天的到来,可是那一天在没有来之前,依旧按照自己的原则生活着,为了自己,为了活着的亲人,更为了已去的所爱的人!

  一路走来,杨绛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足以让我们“咀嚼”一生。

我很喜欢《在人生的边缘上》这本书,读了多年,反复读了很多遍,久久地回味着它的内涵,始终觉得自己远远达不到先生的精神层次:遇到困难,我退缩过;想做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结果总是被人家利用;曾经大度退让,结果被人家侵犯;一辈子都在随时准备“战斗”,随时准备和身边的人周旋,随时做好吃亏吃苦的准备,心累了,人倦了,但是还不得不参与这些大大小小的“战争”。对照先生的睿智,才明白原来是自己想要的太多,要的太多就得付出更多的代价来换取!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先生的一句“修身”让我惭愧。

是的,要做最真实的自己,就要让自己的心归于平静,只有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选择是什么,而面对的又是什么,才能够会很平静的接受自己所处的现状,也会心平气和的理解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豁达的人生只有修养高的人才能做到啊!

每每于清晨之中,夜深之时,在茉莉、米兰、桂花、腊梅的幽香里,在清茶的陪伴下,一次次翻开先生洗涤灵魂的书,感觉心灵是那么惬意美好。

此刻,轻声地念着先生借翻译英国诗人兰德那首著名的诗写下自己的心语: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如此的智慧,让我的内心也渐渐明晰而透明起来,眼睛变得更加单纯而清澈, 没有了迷惑和欲望,世界如此静籁澄明,晴空万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