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南苗族婚庆概述

 楚中元 2017-11-27


海南苗族的婚姻形式的全过程应该从“问亲家”算起,至婚礼结束,大致可以分成以下几个程序:

一、问亲家  

所谓的“问亲家”就是男方或女方的父母为自己已成年的子女提亲,男方的父母为儿子提亲叫“问媳”,女方的父母为女儿提亲叫“问郎”。

二、合命   

合命”就是将男方和女方的“本命(既是生辰八字)”请人对照着《合婚书》上的歌诀进行核对,合得来的叫“命过”,合不来的叫“命不过”。

三、讲亲家  

经过合命,如果男女双方的“命过”,且双方本人无明确的反对意见时,则双方父母就开始讲亲家。讲亲家就是双方父母在带路人的陪同下,以口头商量拟订婚姻条约条款活动过程。其中包括:先“做媳”还是先“做郎”,做多少年?以及聘礼的数量,具体是收取实物还是以货币折抵?以及举行婚礼的规模的具体事项等等的活动。

四、出金成亲家   

当讲亲家过后,先“要头”的一方就先拿出一块绣着一对花朵的黑布和一对用红纸包着的烟叶及一对铜钱,到对方家里去告知对方,双方已经接受讲亲家时的条件,而且男女双方本人无反对意见,可以开始挑选日子举行婚礼的活动。

五、看日 

既先“要尾”的一方将对方“出金”时拿来的那对烟叶去请“看日先生”挑选举办婚礼的吉日良辰。

六、送日  

就是一方将所选定的结婚日子和时辰送交给对方,并告诉对方做好准备举办结婚典礼。

七、做亲家 

做亲家”就是双方父母给新郎新娘举行结婚典礼的活动。

结婚典礼可具体细分为以下几个程序:既请行路人、请帮工、劈野芭蕉芯、杀猪、新郎出伞、出门、新娘躲房、新郎入村、房东接担、拦槟榔、入房东家、上六礼、出琼粮差、顶伞、合杯(匹配)、教郎教媳、做花碗钱、坐侄舅筵、拜堂、拦行路人、媒妈接新娘、新郎新娘行筵敬酒、新郎新娘回路……等等。

问亲家

所谓的“问亲家”就是男方或女方的父母给自己已成年的子女提亲,男方的父母向女方的父母提亲叫“问媳”,女方的父母向男方父母提亲叫“问郎”。问亲家是海南 苗族人为自己的儿女寻找配偶的一种求婚方式。一般来说,在海南苗族的传统习惯上,男孩子长到十八岁以上或女孩子长到十五、六岁以上,其父母就开始着手为他们寻求配偶。在本村提亲叫做“问共村亲家”,去外村提亲叫“问过村亲家”。无论是在本村提亲还是去外村提亲,都必须请一个亲戚或是朋友一起去,如果这桩婚事谈成,以后举行婚礼时就一定这个带路人担当“房东”这个角色,要是这桩婚事谈不成也就罢了。去“过村问郎”或“问媳”,到了那个村得先找一个和自己有点 亲戚关系的人家入住(如果这个村里连一个亲戚也没有,就只能去找村里的村长或德高望重的人家入住,也有论姓人亲的),这叫“找亲戚家入”。提亲者首先把自 己的来意向这位亲戚表明是来“问媳”的还是来“问郎”的,然后向这位亲戚打听该村的“璊(mun²²)沙(姑娘)”或“璊标(小伙子)”是否符合提亲条件,条件包括该家庭成员的组成以及家庭经济的状况,和该“璊标”或“璊沙”自身的情况等,如:其人在家庭中排行第几?上下还有几个兄弟姐妹?此人有何技艺特长?或是有何不良嗜好?及其个人的身体长相、道德行为?璊标会不会捕鱼狩猎?会不会读书写字?会不会念 咒做法?是否会吟唱山歌?璊沙是否善良孝顺?会不会刺绣纺织?会不会咏唱山歌?是否勤奋劬劳?等等。从这位亲戚提供的介绍信息中,提亲者大致了解到各个姑娘或小伙子的基本情况后,觉得哪个的条件比较符合自己的心意就决定向哪个提亲。这就是所谓的“听璊标”或“听璊沙”。

问亲家的具体过程

提亲时提亲者将一包用粽子叶包着的烟丝交给带路人,带路人将提亲者带到所欲要问的男(女)青年的家中坐下,带路人把那包烟丝打开,按从老至幼的顺序逐个向那 户人家分放烟丝,所有在场的,不分男女老幼,每人分两小撮烟丝(现在多用卷烟,则递上两支卷烟),边递烟边说:“这是某某客人的问亲家烟,您先接过这筒烟 再说话。”所有在场的人都必须接受分烟,这是对客人的礼貌,如果不接受带路人的分给的烟则被视为对客人不尊敬或不欢迎客人的来访。带路人分完烟就开始对姑娘或小伙子的父母表明提亲者的来意,并明确具体是来向哪位姑娘或小伙子提的亲(该家里同时有几个兄弟姐妹时,这在以前是很普遍的现象),带路人当着双方的 面绘声绘色地介绍男女各方的优点,尽量促成这门亲事,若是姑娘或小伙子的父母不同意这门亲事,他们就会编造各种理由或确实存在的理由来委婉地拒绝这次“问 亲家”。如果双方的父母都觉得对方的条件可以接受的话,话题就会进一步向前发展,相继拿出姑娘或小伙子的生辰八字来请先生“看命”。“看命”就是粗略地将 男女的出生日期(既“本命”)与《合婚书》上的歌诀核对一下,看看是相旺还是相退,例如对得“双木成林、双金富贵”之类则认为该男女双方的“命过”这次 “问亲家”有希望,可以进一步请先生正式合命。

合 命 

小伙子的父母经带路人的牵线搭桥,从姑娘的父母那里讨到了姑娘的生辰八字(既“本命”),(“本命”的格式是竖着写的,右边写着姑娘父亲的出生日期,如:亲爹本命甲辰年五月十六日。中间书写该姑娘的出生日期,如:千金女某某本命丁丑年八月初八日卯时诞生。左边书写母亲的出生日期,如:娘本命XX年X月XX日 等)。男女双方或一方父母拿着双方的本命和一对烟叶一起去请合命先生给双方合命。这位先生随即拿出一本《合命书》当着双方父母的面翻开,摆放双方子女的本命进行合命。苗族(海南)人常称原配夫妻为“开书合命的”既由来以此。合命时,先合该男女的大命,(大命就是生年所属,例如:男的本命为“丙午”则大命属 水[丙午丁未天河水],女的本命为“己酉”则大命属土[戊申、己酉大驿土]), “天河水”配“大驿土”认为雨水浇灌在大地上滋润万物生长,则大命很过(合得来之意)。接着就到赶煞,对照着《合婚书》上的歌诀与男女的双方本命中的出生月份,看看有没有带什么“煞”,如男方的出生月份带有“妨三姑煞、天狼煞”等则被视为不吉利的煞,必须在结婚前请道公来破解三遍后方可结婚。然后是对照着《合婚书》里所写的歌诀,看看双方的出生日、时辰是否合得来,最后看看男女双方的本命与双方父母的本命有无相克之类,若是稍微有些相妨但无大碍的,则可以 请道公来做法破解即可,如果相克相妨较重,破解不了的,则这桩婚事多是谈不成了,双方谁也不会埋怨谁,这是命中注定的。如果男女双方的本命在合命中没有大的妨碍、相克之类的事则认为“命过”,经双方父母同意,双方男女又无反对意见,就可以择日成亲。接着双方的父母就可以开始“讲亲家”了。

讲亲家

当双方的父母请先生合命很过,而男女本人又没有明显的反对意见时,双方父母就可以面对面地讲亲家了。“讲亲家”就是双方父母各自提出自己的条件或接受对方提 出的条件。首先是商议男方先上女方家入赘做郎还是女方先嫁到男方家做媳,这种商议婚姻的方式称为“亲家话”中的“要头”或“要尾”。例如:男方先到女方家去入赘做几年郎,“亲家话”就叫女方先要头,具体需要做多少年郎?就叫要多少年“头”,如果结婚后,男方到女方家入赘一辈子就叫做“做过世郎”,女方嫁到 男方家一辈子就叫“做过世媳”。若是男先去女方家入赘几年期满后把女方带回家,叫做“做郎换”。当“做郎换”或“做媳换”的约定期满后就让他们自立门户, 组建属于他们自己的家庭,到那时,双方的父母老了都有权跟着儿子儿媳或女儿女婿住,叫做“跟女或跟郎”。其次是商定“做郎”或“做媳”的“年工”,年工就 是指做郎或做媳的年期数,如女方的父母提出要求男方先到女方家入赘五年,叫做“要五年工”。“年工”可以是本人亲身做工,也可以用货币折抵,这在“亲家 话”里叫做“值年工”,例如:女方的父母提出要求男方先入赘到女家五年,可以亲身做三年工,尚有两年则可以用银元等货币折抵,叫做“值两年工”。每一年的 “值工”数量没有硬性规定,具体是靠双方口头约定,但数目必须是双数,很少有人要单数的。接着又商定彩礼、嫁妆等项事宜。以上这些条件内容都是双方面对面地用口头协议的方式约定的,并没有立契书写字据,但是非常有效的,双方必须自始至终自觉遵守和履行,不可以单方擅自违约。这种口头协议约定被称作“亲家 话”,亲家话被苗族人视为是一句庄重严肃的口头契约,一经说出即有很强的约束力,容不得反悔与违背。海南苗族人常常也把与婚事无关的其他口头协议条款称为 “亲家话”。

出金成亲家

当讲亲家话过后,提出先“要头”的一方就首先拿出一块黑色方布,在上面绣着一对花朵,和一对用红纸片卷着并用红、黑两色线绑着的烟叶,以及一对铜钱,到对方家去告知对方,双方已经接受对方讲亲家时提出的条件,而且表明男女双方本人都没有明显的反对意见,可以挑选具体日子举行结婚仪式的一道程序。虽然双方已经 谈成这桩婚事,但是未经“出金”是不能挑选日子结婚的。

看日

看日就是请看日先生选择结婚的日期。讲亲家时提出“要尾”的一方,将对方出金时送来的那对烟叶去请看日先生为其挑选吉日良辰结婚。看日先生拿出一本厚厚的《大通书》平摆在桌上,点燃一枝香,口念咒语做法,大意是:造书造字刘引先生在上,今有弟子某某人将对照书本为某某人(这里指新郎新娘)挑选结婚的吉日良辰,如有差错,你们造书造字先生自己担当,弟子是照着书本择日,错不在弟 子,等等。念毕,即翻开书本开始择日。一般是从当年的(农历)十月至次年的二月这几个月中挑选日子的(因为在以前的这段时间里,一般农事工作不算太繁忙,雨水较少便于组织人员,举行各种活动)。还要避开与新郎新娘的出生年月日时辰有关的日子等,具体地挑选出什么日子可以结婚、什么时辰出伞、什么时间可以合 杯等等。然后将所选定的时日抄写在一片红纸条上,把纸条交给新郎或新娘的父母,熄灭香火,“看日”既告完成。

送 日

就是新郎或新娘一方的父母把所选定的日子时辰送交给对方,并告知对方做好一切准备,包括置备嫁妆、彩礼、缝制新人的结婚礼服、置备酒菜、以及请行路人、请帮工等等事项,决定于某月某日举行结婚仪式。这个过程,叫做“送日”。

做亲家

做亲家”就是新人双方的父母为新郎新娘举办结婚典礼的活动。整个活动过程可细分成以下几个步骤:

请行路人

新郎新娘的父母在同时在约定的结婚日期的七天前就着手开始聘请各方所有婚礼的参加人员,新郎的父母一方按顺序聘请媒公、初龙老、初龙仔(伴郎)、回路仔、 (男方伴娘)、主、主帮以及房东等人员。新娘方面也按顺序依次聘请牵媳婆、回路仔(女方伴娘)、侄舅公、丁正、丁帮、村老正、村老帮(丁帮既丁的副手,村老帮既是副村长的意思),等相关人员。以上四个人是举行“成筵”时必请的角色,现已经少有人举办这种婚礼了,因为人们嫌这种婚礼仪式过程太过繁琐而且懂得这种结婚仪式程序的人近乎消失,现在已经没有几个人会了。为什么要预先七天前聘请以上这些人员呢?主要是考虑到让以上这些角色人员做好思想和物质上的准 备,如在以上这些人员中有些是尚未参加过此活动者,可在接到聘烟的这七天内向有经验的长辈们学习讨教各种结婚仪式、准备各自的服装道具等。聘请行路人时,须用一对烟叶(现多用卷烟两支)外面拿红白两色纸条裹住,再用黑白两条丝线绑住,送到被请人员手中,说:“给这对烟你,请你于某月某日帮我做亲家,要你担当某角色。”被请者假装把烟推辞掉,并谦虚地说:“我不懂事,帮不上你,你还是另请高明吧。”新人的父母不吃他那套,把烟撂下就返回,第二天,被请者又将 烟退回去给新人的父母,以此表示谦虚,新人的父母再次将聘烟送到被聘者手中以表诚意。据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新郎新娘的暗煞与被聘者产生冲撞。新郎请行路人必须先聘好媒公(苗语叫“哒”),然后方可依次聘请其他人员。媒公的人选是有规则可循的,一般不会乱请。在沿袭的传统习俗里,新郎的父母为新郎所聘请的媒公,应当是他年轻结婚时新郎的父亲为他做过媒的,如果新郎的父亲曾给多人当过媒公,那么,现在为新郎当媒公的人必须是新郎的父亲第一个为其做媒之 人,这样叫做“寻根请”。若是这个人已经丧偶或再婚,则新郎不会考虑请他当媒公,而是考虑聘请第二个人来当媒公。请完“哒”,紧接着聘请“初龙老”,初龙 老的任务是协助媒公完成结婚典礼过程中媒公不会的各项礼仪,以及为新郎整装。“初龙老”这个角色的人选要求必须通晓各个程序的礼仪,会唱婚姻歌、拦路歌、 会念咒语做法等等。接着就是聘请“初龙仔”(既是伴郎),“初龙仔”的任务主要是在结婚过程中全程陪伴新郎,为新郎撑伞、保护新郎等,此人要求年龄比新郎 略小,且未婚,接着是聘请“回路仔”(男方的伴娘),其任务是随新郎到女方家去陪伴新娘、迎接新娘、背些化妆用品用具之类的东西,此人要求年纪比新娘略小,身高亦不宜超过新娘,而且未婚。接着再请“主”,“主”的人数可以一人或多人,要看具体情况而定,主的任务是挑担行李、彩礼、嫁妆、以及新郎入村时保护新郎、初龙老等,主的人选要求已婚男性,且年轻力壮者。最后还要到新娘所在的那个村子聘请一个人担任“房东”这个角色,这个人就是提亲时给新郎新娘两家 牵线搭桥的那家人,一般不另请他人。房东的主要任务是在新娘那个村负责接待新郎的迎亲队伍入村住宿。以上这些被聘请到的参加婚礼仪式的人员,待到婚礼结束后新郎的父母会送给他们每人两斤猪肉做为答谢酬劳,也有按两斤猪肉的近期市场价格折抵货币的,给猪肉的叫做“结湿”,以货币折抵的叫做“结干”。

当新郎这边聘请行路人的同时,新郎那边也忙着聘请各个角色的人员,也就是按顺序依次聘请牵媳婆、回路仔、侄舅公、丁正、丁帮、村老正、村老帮等人员。“牵媳 婆”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新娘穿戴装扮、合杯时引领新娘出来、唱《合杯歌》、拦槟榔时带头提竹竿拦住新郎的迎亲队伍等等。牵媳婆的人选要求具有一定婚礼经验、会唱民歌的已婚妇女,已丧偶或再婚者是没有资格被新娘请来当“牵媳婆”的。“回路仔”的任务是新娘躲房、合杯时陪护在新娘的身边、和新娘一起跟新郎回去 “回路”等。其人要求比新娘略小,且未婚未育的小姑娘,且与新娘有一定的近亲关系。“侄舅公”一般是新娘的亲舅舅,要求能说会道、通晓各个仪式过程。“村 老正”、“村老帮”则是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村长,苗族人称之为“村老”,或者是把现任的村长请来即可。他们的任务主要是为婚礼作证,协助“侄舅公”坐镇 “侄舅筵”,“丁正”、“丁帮”的人选主要要求具有较老的婚礼仪式资格、能说会唱、民歌丰富、经验充足者,其任务是与新郎的迎亲队伍在筵席上对话、对唱坐 筵歌等。此四人可根据婚礼活动的规模而决定请或不请,例如“做成筵”时则必不可缺,“做半筵”或“合饭”婚礼时则不需此四人。————“做成筵”是一种大 型的婚礼仪式活动,因为仪式程序繁多,不容易学会和掌握,实施起来困难,而且懂的人也不多,现人们结婚时大多不选择此种大型的婚礼活动。“做半筵”是一种 中型的婚礼活动,这种婚礼活动规模和仪式程序比较简单,易学易做,在苗族的婚礼活动中广泛被人们接受与应用,是一种最为普遍的婚事活动。“合饭”是苗族婚 礼仪式中一种最简单易行的活动,不需聘请其他行路人,只需请一位媒公来给新郎新娘合饭即可,也无需大摆筵席,最多也只摆一大桌酒菜宴请亲戚朋友来吃一顿酒就行了。

请工仔

新郎新娘聘请完以上人员,最后临近结婚的三或五天前就要聘请工仔了。“工仔”即是帮工,上山砍芭蕉芯、杀猪宰羊、劈柴烧火、煮饭煮菜、摆桌端碗、奉请宾客、收拾碗碟、打扫卫生等等工作都是请工仔帮做的,工仔多是新郎新娘的亲戚朋友,他们一般不计较报酬,只要接到烟或一句话就会来义务为新郎新娘家帮忙做工。不 论男女、已婚与否,只要具有劳动能力者均可。工仔的具体人数视婚礼活动规模而定。

砍芭蕉芯、杀猪

结婚必须先置备酒食菜肴,野芭蕉芯是苗族同胞结婚办酒席时必备的菜肴之一,其寓意为纯洁、清白、专一之意,无论其他菜肴多么丰富,野芭蕉芯是绝对不可缺少 的。所以,砍芭蕉芯就演变成为结婚时置办菜肴的代名词了。杀猪也是苗家人结婚时必备的菜肴,其寓意为,杀猪见红,红色代表吉祥、喜庆之意。所以,结婚的前一天就要安排工仔上山去砍芭蕉芯,走在最前面那个工仔手里提着一把刀,用红纸贴在刀柄上,领着一帮工仔上山砍芭蕉芯去了。

新郎出伞

结婚当天凌晨三点钟以后至七点钟之前,也就是鸡叫头遍至太阳出山之前的这段时间里,新郎首先举行一种仪式叫做“出伞”,出伞的具体时辰是择日先生根据新郎新 娘的出生日期选定的,仪式过程是:新郎的迎亲队伍的所有人员(既行路人),在出伞时辰之前都各自穿上一种专为结婚时穿用而缝制的服装,脖子上围着一双花纺巾(这种围巾也是专为结婚之用而纺织的,是苗族妇女用手工纺织而成),“初龙老”负责帮助新郎穿戴服装饰物,其余各人各自穿戴服饰完毕,“初龙老”把一张 草席铺在房间中央,让新郎盘腿坐于其上,媒公把一件自备的黑色上衣蒙盖于新郎的头上,然后按顺序依次排队站立着,媒公点燃一支香插在龛堂上,口念咒语做法,称为“盟神”。也就是向新郎的先祖家神报知,新郎于今日今时出门迎亲之意。当念到“新郎新妇有礼三占三拜”时,初龙老抬起右手把新郎的头微微按了一 下,媒公“盟神”已毕,初龙老扶起新郎卷起草席,拿到屋外的空旷场地上铺开,“主”把新郎从屋内背出来(也有初龙老背的),当走到屋檐的瞬间“初龙仔”迅 速撑开雨伞遮在新郎的头顶上,直背到草席上又把新郎放下,让新郎盘腿坐于草席上。新郎右手拿着一块毛巾捂住嘴巴。媒公站在最前,面对出门的方向,后面依次站着初龙老、初龙仔、回路仔、主、主帮等人员。媒公双手握住收拢着的黑色雨伞指向前方,念咒做法(如果媒公年纪还轻不懂做法就由初龙老来替做)。每念完一 次法语便点燃一个炮竹向前抛出,共三次,其寓意是:弟子我手执一个地雷沙炮把一切前来阻挡我的妖魔鬼怪都炸死,开出一条通天大道,逢山开路遇河搭桥,让我媒公某人带领一行亲家行路人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出门去把新媳迎娶回家。媒公做完法后,将那把雨伞高悬于屋檐下,任何人都不许挪动这把雨伞,路上如果遇着下 雨也不能打开雨伞遮雨,要待婚礼结束后的七天以上方可打开此雨伞。因为这把雨伞是媒公用咒语做法将一行行路人的三魂七魄真形真相都藏在这里面,躲避邪魔的伤害,保证他们的安全出行及归来。媒公做完法,掀开新郎的盖头,初龙老扶起新郎,初龙仔收拢雨伞,然后各自卸下装束,此次“出伞”仪式就算是完成了。

出伞”仪式结束后,工仔就忙着分工,有的烹煮菜肴,有的到村里挨家挨户去请老人来吃第一顿结婚早餐,俗称“吃猪血”。

新郎出门

吃过早饭,当太阳升起有一竿子高的时候,新郎的迎亲队伍就开始出门上路了。“出门”时,依然要盛装打扮,也是按原来的顺序排队,媒公口念法语,念完一遍,来个360度 转身,向前抛出一支用芒草叶(也可用椰子叶)制作的草箭,念完一次抛出一支,共三次。最后点燃一串鞭炮向前抛出,趁鞭炮噼噼啪啪响起之时,拽开脚步就踏上了迎亲的路。当他们出到村口外又停下来,各自卸下装束,装在包裹里交给“主”挑担,穿着便装以利行走山路。这个仪式称作“新郎出门”。

新郎的迎亲队伍在山路上迤逦前行,翻山越岭。每蹚过一条河流,必摘下两片树叶放入流水中让其随水飘去。

新娘躲房

与新郎出门的同时,新娘那边也举行“新娘躲房”。“牵媳婆”先打扮好自己,然后帮新娘梳妆打扮,佩戴饰物。新娘子的一切服装必须都是新缝制的。再帮“回路 仔”梳妆打扮,回路仔的装束饰物的档次不可超越新娘。装扮完毕,“牵媳婆”引着新娘和回路仔(既伴娘)到一间收拾干净整洁、布置一新的房间里躲避起来,直等到天黑媒公带新郎来合杯时,牵媳婆才能把新娘从这间屋子里领出来。这个房子除了为新娘端饭菜而专门指派的工仔可以进出之外,任何人不许进出此房间,在此 期间,一切事情均由那个工仔负责置办。称为“新娘躲房”。

新郎入村

无论两地(村)远近,当太阳快要落山时,新郎的迎亲队伍即来到新娘的村外,举行“新郎入村”仪式。他们在村外重新穿戴好服装、佩戴饰物,按顺序依次排好队, 随即点燃鞭炮,新娘村里的人听到鞭炮声响,便知道是新郎的迎亲队伍欲要入村了。于是,村里的男女老少个个穿着干净整洁的衣服蜂拥向新郎,小孩子们叫做“看 新郎”。小姑娘们拿着竹竿或树枝去挑逗新郎和伴郎,小伙子们则捏逗回路仔。这时,媒公拿出几对烟叶交给一个比较老实的人代为递送,并吩咐他把烟分别送给房东、牵媳婆、回路仔、新娘的父母、侄舅公、丁、村老、等人员,每人一对烟,代劳者留下一对。新郎的迎亲队伍不断燃放鞭炮,意思是催房东快点来迎接新郎入 村。过了一会儿仍不见房东来接,新郎的迎亲队伍再次送去烟对,一共需派三次烟对后房东才前来迎接他们入村。此称为“三报烟”。因为苗族人做事,凡事都是以 三次为最大的诚意。

房东接担·拦槟榔·抢新郎

当新郎的迎亲队伍给新娘家递送过三次烟后,房东接到了三报烟,就燃放三个炮竹做回应,并做好前来迎接新郎的准备。房东第一次来时,腰间挂个背篓(女人用的),背篓的口朝下,肩膀上挂条彩巾,当房东来到新郎的迎亲队伍前大约十米初,把肩上的彩巾取下,朝着媒公,用彩巾由上往下挥舞,向前迈进一步,双手执彩巾的两端横着举过头顶,来个360度 转身,接着跳个舞。媒公也用同样的方式跳个舞回礼(这时媒公的彩巾需由下向上挥舞),双方再向前各迈一步,再跳一个舞。(注意,这时会有调皮的村民冒充房东前来接担,媒公需谨慎辨认清楚是否真的房东,当确认是真房东时方可将担子交付给他) 当双方都跳完三个舞蹈动作后,房东径直走到媒公跟前,媒公等人既将所有的行李交付给房东,房东接过媒公等人的行李,领着“回路仔(新郎的伴娘)”先行回 去,把行李和“回路仔”安顿在房东家里,复又前来迎接新郎的迎亲队伍。当房东第二次来时,背在腰间那个背篓的口子改为朝上了。房东第二次来时,径直走到媒公面前,媒公把一大把烟叶(或烟丝)交给房东,房东将烟丝放入背篓里,将新郎的迎亲队伍接回房东家。这时,“牵媳婆”领着新娘的伴娘和几个妇女,提着一条 竹竿,竹竿的中间吊着一个箩筐横着拦住新郎的迎亲队伍的去路。“牵媳婆”领唱起《婚姻拦路歌》,其余人员也跟着牵媳婆一起合唱。这时,媒 公(如果媒公不会唱,初龙老也可以代替)必须唱歌回应。牵媳婆每唱完两首歌,房东和媒公应将一些烟丝放入那个吊在竹竿中间的箩筐内,牵媳婆才后退几步,让媒公等人前进一小段路。一共拦三次,唱三次。

当牵媳婆与媒公等人对唱《拦路歌》的时候,后面的大姑娘小媳妇们便组织人员一起来抢新郎,“初龙老”则尽最大的努力拉住新郎的手,不让妇女和姑娘们把新郎给 抢走,要是新郎被人抢去藏匿起来,媒公则需拿出赎金去把新郎赎回到迎亲的队伍中来。如果抢新郎的妇女姑娘们太多,则担当“主”这个角色的人员有义务去保护 新郎,一方想尽办法把新郎抢到手,一方则尽力保住新郎,这样抢来抢去,双方都很累。“抢新郎”一关是整个做亲家过程中最辛苦的差事,有时候“初龙仔”的耳 朵被姑娘们揉捏得红通通的,有的摔跤受了伤,有的连衣服装束都被撕扯烂了,新郎的迎亲队伍艰难地闯过重重关卡,最后到达房东家时,人人都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上气不接下气的。就这样,拦一段路,唱一首歌,抢一次新郎,当新郎的迎亲队伍到达房东家时,“拦槟榔”仪式才宣告结束。房东摆下酒席款待新郎的迎亲 队伍,为他们接风洗尘。这叫做“入房东家”。

海南苗族人结婚时,新郎为什么会被新娘那个村的姑娘们“抢新郎”?关于这个由来,有这么一个美丽的传说:

据说古时候有一位多才多艺的们标到某村去“宁仰”时,跟一位美貌的甲姑娘对唱了三天三夜的山歌,由此互相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情,并双双坠入爱河。该们标回到家后,敦促其母到甲们沙家去提亲,甲们沙一家人都很是乐意,但天不作美,事与愿违。在接下来的合命过程中,们标的本命与甲们沙的本命 根本合不来,没办法。于是,们标的母亲只得在该村给们标提另外一桩亲。经过合命,们标的本命偏偏与乙们沙的本命碰巧地合得来。于是,们标的母亲就决定迎娶乙们沙当媳妇。

古 时候,男女青年的婚姻大事都是由父母做主的,另一方面,那时的人们也都比较迷信,相信人的姻缘是上天注定的,既然命中早已注定,也就不敢勉强而为之。们标只得乖乖地听从父母的安排,与乙姑娘结婚。就在们标与乙姑娘结婚的当天,甲姑娘醋意大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便组织村里的姐妹们,趁新郎刚来到村口时,把 新郎抢去。怎奈新郎的迎亲队伍都是男人,个个人高马大,甲姑娘的姐妹们怎么也抢不到新郎,抢亲计划落空,甲姑娘只好眼巴巴地看着们标和乙姑娘拜堂成亲。

后来,凡是有人结婚,不管新郎是不是负心郎,都会被新娘那个村的姑娘们组织来抢,其目的只是为甲姑娘打抱不平,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今天海南苗族人的一种特有的婚俗。

新郎的迎亲队伍进入房东家以后,“牵媳婆”便领着两个伴娘到房东家给新郎的迎亲队伍人员逐一敬酒、喂饭。这时,牵媳婆会使出一些恶作剧般的招数,在盛给客人的饭碗里埋下鸡爪、猪尾巴、骨头等,或在客人洗浴的脸盆里塞入树枝草叶之类的东西,使客人那堪。

当新郎的迎亲队伍进入房东家以后,新娘那边的工仔就开始忙着到村里挨家挨户去请人来吃“亲家饭”了。等工仔把村里不论男女老少都请到新娘家里来齐了,摆下酒席,这个酒席叫做“百客筵”。另外还在屋内摆设一酒席,称为“六礼筵”。

上六礼

新郎的迎亲队伍在房东家休息、吃饭、沐浴之后,房东带着媒公、初龙老、主、主帮等人员去新娘家“上六礼”。新娘家里预先摆下一个酒席,叫做“六礼筵”,筵上 按顺序依次坐着侄舅公、丁正、丁帮、村老正、村老帮等人。房东带着媒公、初龙老、主等来到门外,站在那里,将第一对烟送到坐在六礼筵上的侄舅公手里,叫做 “头报烟”。转身出来,复又将第二对烟送进去,叫做“二报烟”,第三次叫做“三报烟”。三报烟完毕,房东问侄舅公道:“一不过二,二不过三,问你侄舅公上 司官,准了没有?”侄舅公答曰:“准了!”方许房东领着媒公等人到“六礼筵”边站着。媒公问:“怎么坐?”,侄舅公用反语答道:“小坐对大,大坐对小。” 媒公立刻纠正道:“不!大坐对大,小坐对小。”于是,媒公便在侄舅公的对面坐下,其余人员就按从大到下的顺序坐在相应的位置上。坐定之后,侄舅公发问道: “当初旧日亲家话怎么讲?”于是,媒公就按新郎的父母预先交代的协议条款(亲家话)口述一遍,然后吩咐“主”把带来的彩礼献上。包括烟对、货币、槟榔、酒 肉、以及嫁妆(布匹、衣服)等物逐一献到六礼筵上,侄舅公一一核对清点完毕,交与新娘的父母收起。之后双方人员便对唱起《六礼歌》。

上六礼”是海南苗族婚礼程序中的一道递交彩礼的仪式。

出琼粮差

新郎的迎亲队伍刚回到房东家,丁正和丁帮便一人手里提着一条铁链,一人提着一只麻袋,尾随而至。双双奔向房东家,一人不断地抖动手中的铁链喝道:“抓贼啊, 抓贼啊!”的。一人摊开麻袋口叫道:“收婚姻粮,收婚姻粮!”的。这时,媒公或“主”便将烟对逐一放入那个口袋内,边放边数道:“一百、两百……一千、两 千……一万、两万……金条银条千千万万总总絮絮。够了够了。” 丁正和丁帮收拢口袋,走了出去,刚走到门口复又转身折回来,重复表演刚才的伎俩。媒公问道:“你们俩不是刚刚来收过税吗?怎么这会儿又来收?” 丁正和丁帮假装说道:“刚才来的不是我们,他们一个姓‘来’一个姓‘去’,我们俩是一个姓‘出’一个姓‘入’” 媒公和“主”无奈,又将烟对逐一放入那个口袋内,并边放边数道:“一万、两万……金条银条千千万万总总絮絮。够了够了,快走快走!” 丁正和丁帮收拢口袋走到门口,又折回来,再次表演刚才的伎俩。共表演三次。最后那次是说一个姓‘收’一个姓‘完’。

顶 伞

顶 伞”这个仪式是“做成筵”亲家(既大型结婚典礼)时才举行的一个程序,是“合杯”的前奏曲。上完“六礼”后,房东又把媒公等人带回房东家,过了一会儿,房 东又把媒公、初龙老带来新娘家顶伞。这时,坐在“六礼筵”上的人员依旧坐在那里,当房东把媒公等人带来到门外时,侄舅公示意丁正、丁帮两人,腋下夹着一把雨伞出去拦住媒公不让进来,猛地一跺脚问道:“噼!三更半夜何人惊动?”,媒公立刻来个360度转身也用雨伞指着丁正,答道:“噼!三更半夜婚姻惊动。”(如媒公答不上来,初龙老可代为答之)丁正接着又猛地跺一脚问道:“噼!何人派你来,何家对何家?今日何时出伞?今夜何时匹配?何为公何为母?何为君子?何为小人?上界何人出声?中界何人出现?下界何人管民?天上皇皇何人为皇?地下平平何人为平?何山无石?何水无鱼?何马无鞍?何牛无角?何火无烟?何 木无格?何人无子?何人无孙?何人无妇?何人无夫?今时何般相打?”每问一句必跺一脚。媒公逐句回答,如答错了,丁帮则取来一大碗酒将其灌下,几大碗酒灌 下来,媒公也醉得晃晃悠悠了。待媒公回答完毕,丁正才准许他们把新郎带进来合杯。

注:做 成筵”与“做半筵”的区别在于合杯前后的仪式程序安排不同,“做成筵”的顶伞仪式的酒筵上是预先侄舅公等人的,待顶伞完,媒公即可直接将新郎带入合杯,合 杯之后就接着“教郎教媳”。而“做半筵”时,“合杯筵”是主人家特意给媒公来为新娘新郎合杯专设的筵席,此席,在媒公到来之前是不许别人坐在那里的,待合杯完毕,这个合杯席还要收起,另摆一席,请侄舅公先坐于此席,其他人等才可依次坐下。然后让媒公把新郎带来,等做完“花碗钱”后,接着就是“教郎教媳”。

合 杯

合 杯”也叫“匹配”,是结婚仪式中一项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婚礼程序。当百客都到新娘家去赴喜宴后,新娘的家人便委派一名工仔,提着一杯酒到房东家去通报房东说:“百客已经到齐合杯时间已到,可以带新郎去合杯了。”(注:合杯的具体时辰是看日先生早已定好的)在新娘家里,主人特意专设一个筵席,为媒公给新郎新娘合杯之用,这个筵席叫做“合杯筵”。筵上放置一盘猪肝、两个饭碗、两小杯酒、两双筷子。门口处放着倒扣的三个用白纸折成的纸杯,当房东把媒公等人员来到时,媒公直接跨入,直到“合杯筵”前坐定,把手里那条毛巾轻轻地拂拭着“合杯筵”上的所有桌凳,口念法语。念一遍,拂拭一遍,共三遍。念毕,把桌上的筷子拢成一把,轻轻地顿在桌上。这时,“初龙老”牵引着新郎(头上用衣服盖着)站在门口,抬起左脚先踩住第一个纸杯,停一下,道公念一遍法语,又抬起右脚踩住第二个纸杯,道公再念一次法语。等新郎把三个纸杯都踩完,初龙老便将新郎牵到指定的位置(媒公正对面)坐下。这个“合杯筵”虽然也都摆放着凳子,但是只 有媒公和新郎可以坐下,其余人员只能一次排队站着。待新郎坐定,媒公斟上一杯酒举起,大声发布通知道:“工仔喂!我给这杯酒你,烦你转告牵媳婆把新娘带进 来合杯。” 这是,坐在门口内侧做法的那位道公又将三个纸杯倒扣在门口处,当牵媳婆把新娘带来到门口时,新娘首先抬起右脚(男左女右之意)踩踏第一个纸杯,停住,道公念一遍法语。依次踩完三个纸杯后,牵媳婆便将新娘领至新郎的身旁(这时新郎新娘两人都蒙着盖头)坐下。媒公端起两杯酒,口念法语,念毕,交叉向前递出,初 龙老、牵媳婆立即接着酒杯,初龙老喂给新郎喝,牵媳婆喂给新娘喝。媒公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喂给新郎新娘饭、猪肝,三样都喂过后,媒公便放开喉咙唱起《合杯歌》,牵媳婆也和着媒公的歌声唱起《匹配歌》,歌词大意是:今天把你俩结为夫妻,你俩自今日起白头偕老终生不渝,无论什么样的困难也不能把你俩分开!媒公 唱完歌,摊开双手微微向上一举,示意初龙老和牵媳婆把新郎新娘扶起,初龙老把新郎牵回房东家,牵媳婆将新娘领入躲避的那个房间,掀开盖头。就完成了“合 杯”仪式。

做花碗钱

合完杯,房东将媒公等人带回房东家,这时,媒公必须将雨伞和毛巾放置在他所坐的那个位置上,如果媒公把雨伞和毛巾都带回,则被视为婚事已经结束,不可以再次 来此继续余下的仪式了。工仔收拾起“合杯筵”上的器具,重新摆下酒菜,差人通知侄舅公、丁正、丁帮、村老等人来依次坐定,又派人通知房东把媒公等人领来,依次坐在侄舅公、丁等人的对面,开始“做花碗钱”。侄舅公向家主(新娘的父母)要来一个筛子(或小簸箕),递给媒公,媒公掏出一朵纸花和一些钱币放置于簸箕内,又递给侄舅公,侄舅公念诵咒语做法,之后递给工仔,吩咐工仔向“百客筵”巡递一周,所有在座的食客都慷慨解囊,轮流向簸箕内投放钱币,一角两角,一元两元,十元八元的,无论多寡,但要每人都投便是。等食客们都投币过后,侄舅公便收回那个簸箕,递给媒公,媒公问主家有多少牙家神,然后再向家主要来一枝 香,点燃,插在簸箕上,念诵咒语:

(盟神咒:今时正当烧香插在婚姻酒堂,大朝皇帝坐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日章,今有某家之男婚娶某家之女,婚男嫁女出门敬奉香炉接祖香烟。新郎新妇头戴金钗凤凰交椅,比如日出东京凤凰过天鹰鸟归巢。人见五里抽手鬼见五里低头。一拜同行父母,二拜行贺,阳事先拜阳后拜阴。先来拜到他媒哒公媒妈、初龙 老、牵媳婆、初龙仔、回路仔。复回拜到他新郎新妇的两边亲生父母,新郎新妇有礼三占三拜,复回拜到他新郎新妇的两家叔伯兄弟姐妹,哥嫂姐夫,新郎新妇有礼三占三拜。复回拜到他村邻学社六亲九眷上房下属邻舍人黎人客,新郎新妇有礼三占三拜。复回拜到几牙家先随行香火、东主家先灶社二皇、新接新迎旧接旧迎上楼 中楼下楼、三楼圣众鳌山花皇帝母天娘、上苍神农皇帝、伏羲小妹、车头峒主车尾龙娘、担粉童子运水龙娘、收耗仙官闭耗龙娘,新郎新妇有礼三占三拜。千般拜完万般拜尽,阴见阳见,阴阳都见尽。

(又到中花咒语:复回东海种枝青松树南海种枝树鸳鸯青松树上正开花,鸳鸯树上正结子千年不老万年不虚。)

又到添新郎新妇年庚本命:复回重添新郎新妇随同六十甲子年庚本命一十岁、二十岁、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八十岁、九十九岁、千年不老万年长生。)

又到添上新郎新妇阳世粮食:复回又来添上新郎新妇粮食,一十石、二十石、三十石、四十石、五十石、六十石、七十石、八十石、九十九石,百石千石万万石,新郎新妇千年食之不穷,卖之不尽。)

又到保新郎新妇咒:坐在筵中文武百官之人左右百客,同罗抽手保佑新郎新妇命寿延长,比如琵琶彭祖八百余年八百余岁,比如江河海水,千年不干万岁长流。)

又到合新郎新妇咒:合天成盖、合地成塘、合金成宝、合木成林、合水成河、合火成烟、合土成尘、合石成堆、合禾满仓、合牛满栏、合马成群、合钱满柜、合鸡满笼、合鸟成对、合人成双,新郎新妇不论三更四点,进到床头床尾,惊动鳌山花皇帝母天娘,生出贵子五男五女,十足团 圆。呼呀!…呼呀!…唔!……)

媒公念完以上咒语,把那支燃烧着的香插到龛堂之上,示意新郎新娘把那个簸箕双双抬入新房内收藏好。这个就叫做“花碗钱”

教郎教媳

新郎重新回到座上,媒公就准备“教郎教媳”了。这时,媒公先发话道:“侄舅公喂!今天主人杀猪媲牛大做亲家,请我媒人来吃完了,交一匹布纱给我们,不知是你 裁我缝?还是我裁你缝呢?”侄舅公回答说:“哦,你还是自己裁自己缝吧!”媒公答曰:“不!还是你裁我缝吧。”于是侄舅公便发话道:“叫我教子我就教,请 两位新人揉纸把耳朵塞上。从今天起,媒哒公合碗饭过后,你们就是夫妻成双成对了。我侄舅公给把平天秤在此交给你们,你们懂看就看一面,不懂看就一面都不要看。(侄舅公所说的都是反语,平天秤指新郎新娘双方的父母及家里的兄弟姐妹)你们互相都不要理睬对方,晚上睡觉时,一个睡床头,一个睡床尾,做‘两头 龙’。白天劳动时,各自顾各自的,一个山上一个下水,谁想干啥就干啥。看见别人的菜嫩就用脚去踩踏(意思是指看见别人的老婆漂亮就引诱)。”等等等等。

媒公待侄舅公说完(也有逐句回答的),立即纠正过来,道:“我是个外人,千盲万笨,什么都不懂,拉屎都不识路返,今天被你们(指新郎新娘)请来做你们的媒人,合你们成双成对。刚才侄舅公说的都是假话,你们不要听他说的,我媒哒公讲的句句都是真话,请你们掏干净耳屎认真听好。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正式的夫妻。 从今以后,你们要互敬互爱、互相团结,互相帮助,孝敬双亲,友爱亲友,辛勤劳动,发家致富,生儿育女,养老送终,都是你们的义务。你们要永结同心,白头偕老,不离不弃。”

当教郎教媳完毕,媒公向在座的各位问道:“十月收冬,虫蝉可以脱壳了没有?”众人回答道:“可以脱壳了!”于是媒公、初龙老等人员就脱下长袍、摘下缨帽等饰 物,自由喝酒聊天或对唱起《坐筵歌》来。初龙仔则唱起《初龙仔歌》,意思是赞美主人丰盛的菜肴和家财器具等。边对歌边聊天至半夜才散席,房东又将媒公等人领回房东家里休息睡觉去了。(做成筵要求双方人员在酒席上对歌至天亮)

旧式婚俗“做成筵”合杯的第二天,新娘家设筵通知房东领着媒公等人把新郎带来,给新郎新娘举行拜堂仪式,礼毕,方可入席。此席,牵媳婆、新娘、回路仔(伴娘)等人也同桌共用早餐。

拦行路人

用完早餐,媒公拔下插在屋檐下的雨伞,夹在腋下,走进新娘的房间,轻轻拍打三下新娘睡过的那张床,口念法语。把新娘的父母叫过来,当面向他们道别,说:“做 过亲家了,孩子们已经成双成对,今天我媒人把孩子带回,希望你们做父母的放宽心,我媒人会照顾好我们的孩子的。”说完,夹着雨伞领着新娘和回路仔(伴娘) 就上路了。这时牵媳婆立即领着新娘的工仔们提一条长竹竿来,中间吊一个大箩筐,去村口拦住媒公他们。每拦一关都要唱一首《拦路歌》,歌词大意是:我们把姑娘养育这么大不容易,今天你们要把她娶回去了,我们多少有点舍不得,请你媒人给我们留下一点点心意,我们才让你把姑娘带走。媒公也一边唱着歌,一边掏出零 钱放入那个箩筐内。于是,牵媳婆便举起竹竿让新郎新娘和回路仔过去。又掏出零钱给自己和初龙老、主、等买通路。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只要过了第一关就不会再被拦了,可是媒公、初龙老、主等人则要经过好几关,每一关都要唱歌、掏钱才得于通过。新郎新娘和伴郎伴娘过了第一关后,一路前行至离村较远处便停下来等待 媒公他们,等所有的人员都到齐了才拽步上路。

牵媳婆、工仔、以及所有参加拦路妇女们,等媒公他们走远了,就把箩筐里的零钱都平分了。

媒妈接新媳

当新郎的迎亲队伍把新娘和伴娘带回到村边时,媒公把新娘和伴娘藏在村外的隐蔽处,先行回到家里,通知他的老婆(既“媒妈”)来迎接新娘,媒妈得到消息,立刻 梳妆打扮一新,来到媒公藏匿新娘的地方,找到新娘,说一声:“孩子,跟我回去。”于是新娘和伴娘就跟着媒妈入到新郎家。这就叫做“媒妈接新媳”。

新郎新娘行筵敬酒

这是近期才兴起的一种收取“花碗钱”的方式。当新郎把新娘接回到新郎家,摆开盛宴,广招亲戚朋友来庆贺。新郎新娘、以及伴郎伴娘身着结婚盛装,在“初龙老” 的引领下,共抬一个簸箕,簸箕内盛一个小碗,碗里插一朵红白两色的纸花,和一对小酒杯,走到筵席边,向在座的宾客逐一敬酒,宾客领受新郎新娘的敬酒后,把零钱投入簸箕内。当新郎新娘把所有的筵席都敬完酒后,抬着那个簸箕回到他们的席前交给媒公,媒公点燃一枝香,念咒做法,而后将一杯酒放置到龛堂上敬奉祖 先。将簸箕内的零钱交付与新郎新娘存放。 

新郎新娘回路

第二天,新郎新娘及回路仔(新娘的伴娘)三人一起回娘家,称为“新娘回路”。在新娘家住上一天后,新郎又把新娘带回。从此以后,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新娘就一直住在新郎那里“做媳”,如果讲亲家时双方父母约定先做郎,则新娘又把新郎带回家去做郎。

至此,整个结婚仪式就算结束了。此后,新娘便称呼媒公为“媒爸”,称呼媒公的老婆为“媒妈”。新郎则称呼媒公为“哒”,称媒妈为“帝”。新郎新娘的父母之间互相称呼为“亲(qìng)新娘与媒公的子女按年纪大小以兄弟姐妹相称。媒公的子女则称新郎为妹夫或姐夫。新郎新娘对待媒公媒妈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母一样孝敬,有养老送终的义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