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地人被迫离京:缺位的政府租赁还要等多久

 yfpy1234 2017-11-27


11月18日北京大兴的一场火灾,终于引起了北京市安全生产和消防部门的重视,一夜之间,许多城乡结合部的外地人被迫告别了那个被他们视为希望之都的北京。究竟下一步去哪儿,对很多人来说还来不及打算,只能先离开再说。

只要北京还是首都,那么,北京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许多人的梦想之地,尤其是读完了大学迷茫不知道去哪里的青年人,到北京几乎是一个不需要更多考虑的选择,因为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多,平等是一种常态,不需要拼爹就能够找到机会。尤其是一些学习了人文学科和艺术学科的年轻人,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地区几乎就找不到用武之地,到北京是人生翻盘的希望,所以打起背包就来北京了。

初来北京的人,很多经济条件并不算太好,尤其是一些还没有找到机会的人,就在一些便宜的地下公寓呆了下来,从这些地方开始寻找自己的梦想。经济条件好了自然会去租住楼房、新房、别墅,条件不好的自然只能留下来,继续自己的苦乐之旅。

我是十五年前来到的北京,那时候的北京人还没有现在这么多,房租也还没有现在这么贵,我一直租住的是楼房,即便房间里很简陋,即便有时候房东不守信用要扣下租房押金,但我一直不愿意去租住那种地下室,主要是自己没有找到,自己的收入也还能支撑住楼房的费用。

直到有一天,陪一位老同学去找住宿的地方的时候,才真正地对北京的地下世界大开眼界。

那还是2008年,奥运会举办前夕,在北京西坝河旁边的一片绿地里,从一个简易的小木屋进去,有一个井盖,井盖进去是一个很大的地下空间,地下空间里的房子一间接着一间,每间空间大约在四平米到六平米,仅能放下一张小床,和一个小桌子。过道里有些电饭锅等做饭工具,但管理这地下空间的人说,这些地方不允许自己生火做饭。这些房间的价钱是每间400元到600元,价格是初来北京的人能够接受的。

老同学不喜欢这样的环境,于是我们又到天通苑去找房子,同样是400元的房子,是楼房,但属于一个又一个的隔间。老同学租住的那间,是一个客厅分隔而成,能放下一张小床,还有一张可怜的小桌子。这房子可以自己做饭,但厨房的人实在太多了,要排队才能用得上。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难说有什么舒服感,但可以说是外地人到北京发展的第一站。

这房子是由小区旁边的一个中介公司租下来后改造出租的,在开始入住的时候没有发现什么异常,后来入住一段时间后,发现收房租的人总是不同批次的人,甚至有时候有暴力威胁的事情发生。老同学住了没多久,就不愿意继续租住了,一个是没有安全感,另一个是准备到其他城市去寻求发展机会。

根据协议,在退租的时候是要退没有住完的房费和押金的,但对方来的是几个大汉,声称我同学违约,退钱没有,还要罚款,同学只有落荒而逃,放在中介处的几千元钱也没有要回来,带着伤心离开了北京。

也许您会问,在遭遇纠纷的时候,为什么不报警?实际的情况是,在这种分割出租严重的地区,遇到纠纷找警察,一方面警察来得慢(是不是这些二房东搞定了派出所不好说,但这些二房东很多不是善茬),另一方面很多时候也只以经济纠纷为由,要求当事双方自己协商解决。

在当事双方的博弈中,租房者往往处于不利的位置,如果要通过法庭解决,一审二审最快需要大约两年的时间才能走完流程,其中的租房成本和时间成本,以及请律师上庭的成本,也远远不是几千元的租房押金及租房尾款能够比拟的。

还有几个朋友,同样在北京租房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心酸的故事,不是押金要不回来,就是遇到黑中介掌控房源,一年一涨租金,让你根本就没有任何思考的空间,你只能忍气吞声,否则这种由个人房东和黑中介构成的一张大网,组成了北京租房的一张硕大无比的网。初来北京的人,只要你不是拥有了自己的住房,不是找到了亲人朋友的房子,那你就很难逃脱这样一张网。

有的人会说,北京有公租房,怎么不去选择公租房呢?我曾经租住的一套房子,就是政府的公租房,不过租房给我的不是政府,而是拥有北京户口的公租房承租方,他每个月交给政府的房屋租金,和我交给他的房租,简直就可以不值一提。这样的房过去叫公房,是专门给一些还没有解决住房问题的老国企员工准备的安置房,不过许多人拿到这房子以后自己不住,都是直接租出去。

在长达十五年的时间里,至少从住房问题上,我没有看到政府在安置从全国各地来寻梦的人中发挥过什么实际的作用。也许是我孤陋寡闻所致。在2003年孙志刚事件以前,在北京寻梦的人必须要办理的是暂住证,如果没有办理暂住证,在街上被抓住了,有可能会被送到昌平去“拉沙子”,后来暂住证取消,再后来又恢复。

但作为一个守法公民在北京居住和生活的凭证,政府的公共服务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覆盖,比如住房问题,比如社保问题,还比如购车问题,都应当在一定程度上覆盖并打通,但每当北京的政策一具有包容性的时候,总是有一些身处北京市人大或政协的人出来,提出要清理什么低素质人口的提案,尽管这些声音会招致舆论的批评,但这些笑话一般的提案还是让人心寒。

本来,北京作为首都,本来就是全国人民向往的地方,离开家乡到北京发展,也是许多追梦者的实现梦想的途径之一。如果一个人离开家乡到北京闯出一片天地,无论是从改善个人处境上,还是光宗耀祖上,还是实现人生梦想上,都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所以全国各地,都会有很多人到北京来。从这个角度说,全国人才的到来,为北京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发展动力。

但和许多国际上的大都市一样,北京的发展也经历了许多曲折的经历,过去城市小的时候,总希望自己变得更强,因此在规划中叠加了许多北京本地区的发展功能,到后来发现北京实在是装不下这些功能了,于是有了首都企业和产业的外迁,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北京一些企业或产业外迁了,但其所在地立即被规划成其他更容易聚集人的产业,到北京来寻找机会的人越来越多。

比如首钢搬迁,把生产基地搬到唐山曹妃甸去了,但许多员工仍然为了北京户口留了下来,真正去唐山的定居的人不多,被派去唐山的人只是周一去周五回,人口并没有因此减少。而留在北京的首钢厂区,则成了北京市著名的动漫产业园,现在主要入驻的是动漫企业。在首钢员工和家属没有离开北京的情况下,动漫产业园吸引了全国各地的大量人口,该区域人口又发生了一次膨胀。

北京原先的产业以企业为点,但现在的规划基本上是以行业为面,原先只是一个一个的企业,现在是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在北京周边崛起,比如互联网金融、网络和计算机科技,就为北京吸引了许多优秀人才;而现在的文化创意产业,吸引的也并非只有设计师、作家和高手,还吸引了许多快递员,吸引了许多饭店老板及服务员,吸引了许多人到北京开滴滴。这些都是造成北京人口增长的重要原因。

过去,如果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企业,许多人又有北京户口,管理起来似乎也比较容易,但现在劳动力市场自由流动,北京四环以外有数不清的产业园,让前来寻求机会的人成倍增加,但北京的住房问题,在租房问题政府缺位的背景之下,又通过限购、限贷和限售等方式,让更多到北京来的人找不到更好地解决住宿的出路,只能加剧市场的混乱。

现在北京的居住问题,三环以内的租金,80平米左右的房子,多数区域都已经在一万上下,二环内热点地区,比如金融街地区,动不动就2万左右的租金,往往会让人望而生畏,而在遥远的六环外十公里到二十公里的地区,现在的两居室租金也在朝3000元看齐。其实如果算上交通因素,住六环外一二十公里支付3000元的租金,未必会比三环二环一万两万的房租便宜。

北京的工作单位也有一个特点,就是主要集中在四环以内,对于没有购房资质的人来说,住在六环以外也未必会节约钱,上班却会浪费大量时间,越来越多的人在不甘心的情形之下,住在三环以内的群租房,也就是一种现实的选择,甚至这样还可以更加节约租金。在租房市场政府缺位、购房途径也因种种原因被限制的情况下,从二环的繁华区域到六环外的城乡结合部,就大量聚集了为逐利而改造房屋出租的人和为了寻找便宜的住所的人,北京的恶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如果拿现在的背景地图和十年前的地图相比,现在的北京几乎是十年前城区面积的十倍左右,比如长城脚下的昌平南口,过去荒郊野岭一样的存在,现在的楼房如雨后春笋;东部的通州,十年前就是一个破败县城的模样,现在成了北京副中心,成了繁华市区;南部的大兴和西南部的房山,过去一说这些地方,其遥远的感觉甚至要超过地球去月球的距离,可现在成了抢房居住的热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北京的居住问题仍然只是通过购买和租房两种方式解决,而且租房市场上还没有任何政府的公共产品,许多的房源也被各种合法和不合法的中介机构占据,他们会通过各种手段让租房者多出钱,让市场价格继续恶性循环。其实如果有政府提供的公共租房,相信许多人对政府的信任程度肯定会超过陌生房主、黑中介和黑打手,市场价格也会在政府的经济手段压制下不会大幅度波动,安全隐患也会缩减规模。

但很遗憾,北京一直没有这种面向外地人的政府租赁住房,解决梦想家住房的人,仍然只是个人房主、黑白中介和黑打手,市场主体的贪婪决定了市场的畸形发展,也决定了在北京的阴面必然会出现的私搭乱建,也必然会带来严重的火灾隐患甚至水灾隐患(地下室漏水),也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强买强卖。

房子是用来住的,这是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多次提到的一个基本观点,相信任何一个来北京寻求梦想的年轻人,都希望有个安稳的窝,尤其这个窝是政府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同时也希望这次火灾事故能够让北京有关部门引以为戒,认真地思考怎样才能让北京充满活力,同时又十分安全,让北京成为全国人民向往的梦想之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