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一贯信奉“勤能补拙”,这句话在某些条件下的确可以成立,努力与勤奋在很多时候的确帮助很多人取得了成功,走出困境;但是光靠努力与勤奋是不够的,很多时候,特别是在那种特殊情况下,甚至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如果你只是依靠努力与勤奋,却没有任何好的应对策略与方法,你怎么可能真正走向成功,真正走出困境? 就当前的高三学生而言,他们可能以前不够努力,现在开始努力,应该说这是一个进步,但学生会不会因为现在的努力与勤奋就能够立即取得预想中的好成绩呢?两者之间并不能画上等号。道理很简单,这些高三学生以前并没有把心思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到了高三,长大了,猛然醒悟:再不努力,再不勤奋,可能就会失去了自己对未来人生的把控,于是开始拼着老命来学习——挑灯夜战是常事,熬夜苦战是必修课,整个人怎么看都是那种“破釜沉舟”的感觉。可是他们如此努力,如此拼命,结果会是理想中的吗?可以说大多数人并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甚至不少人反而会因为自己的这种拼命努力勤奋退步了? 于是不少学生困惑了:难道自己努力勤奋错了吗?努力勤奋当然没有错,不努力不勤奋是不可能进步的,光努力光勤奋是不一定能够取得进步的。努力、勤奋也得选择好的方向,用正确的策略,合适的方法来配套,努力才可能有价值有意义;这一点我们的学生很多时候并没有真正认识清楚,我们的老师在很多时候也是强调努力与勤奋的重要性,但未必真正把“策略方法比努力勤奋重要”这种思想给学生讲透,甚至还有个别老师是极力鼓励学生一定要努力勤奋,甚至是要学生打疲劳战、体力战,要让学生用行动去践行“勤能补拙”的古训。其实这是极其不科学,也不合乎清理的。每个学生的个体的能力点不同,兴趣点不一样,基础也有差别,这就要求学生一定要认识清楚自己情况,这是基础也是关键,要努力勤奋只有知道了自己的基本情况,才能够明白自己的薄弱点是哪些,增长点在哪里,有了这样的认识,学生们才可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与学科学习方法。准确的学习策略、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可以帮助学生的努力变得更加有效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成就感,更能够积累起应有的自信心。 在现实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是可以看到不少学生学习并不是那么辛苦,他们并不熬夜,也不进行题海训练,更不会以透支身体健康来拼命学习,他们是那种善于发现自己学习优缺点的人,同时也是懂得总结自己的学习得失的人,更是知道如何选择自己学习的重难点的人,并且还是那个敢于挑战自己,勇于改变的人。他们的学习策略是以效率为指导的,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以针对性强为核心的,他们最终的目标就是要求自己经过努力勤奋比过去有进步就够了,比过去更好就够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