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全球专家论道:''''成少败多''''的城市综合体,怎么破?

 延陵pqgv98pre8 2017-11-28

全球未来人居创新大会


文\潘永堂


【老潘说】9月27~28日,由地产女神蔡雪梅打造的“全球未来人居创新大会”在北京W酒店隆重举办,全球来自欧洲、美国、日本等的100多名国际顶级设计师,齐聚中国,观点争锋,探讨中国乃至全球人居的未来趋势。


1,对待既有建筑,对待历史建筑,如何看,这很考验今天的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功底。今天北京变化太大了,很多老北京人再也找不到以前童年以前的场景乐趣。


2,今天全国各地的城市综合体,往往是失败的比成功的多。一种是打造城市中的城市,跟城市的脱离,另一种是城市中的街区,跟城市纹理和脉络是打通的,我认为后者更有生命力。


3,网上全部能做完的诉求、需求,就不要再搬到线下来解决;线下城市综合体就要做网上不能做、不擅长做的场景。比如熟人之间的面对面社交需求。未来文化综合体,生态综合体可能会成为创新方向之一。


4,城市是大家,社区是小家。城市的庭院,建筑,火车站等等城市能给历史记忆的不能被拆掉,城市就是家,老的建筑就是“”大“的家的一部分。德国并没有造很多综合体,而是每个街区更新更有活力,空间,阳光、空气、河流、花园等是城市建筑很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也是购物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一种整体的体验,而不是仅仅的购物中心。


5,城市的环境需要什么:健康,舒适,地标感,城市自身就是一个网络,楼与楼之间是有关系的,也是一种空间关系。大的纽约,芝加哥是追求的是街道的活力,行人行色匆匆的感觉。我们并不追求建筑的高度,而是街道空间的活力。


6,可持续的实践很重要:如何融入城市基础架构,基础设施,太阳光采光,所有的要素结合起来才能打造一个人性化的城市。


7,不同城市是有建筑风格,江南的建筑为什么原来建筑是黑白灰,而不是浓妆重墨,跟文人的淡雅素的文人情怀是有关系的,核心是一种国人淡雅内心的折射。今天房地产快速发展后,我们对建筑的精神人格,关注太少了。


8,城市综合体还是有一些生命力的业态,尤其是地标性的综合体不可能在每块土地都实现。他一定是有前提的。城市综合体最大的价值在于综合性,还在于便捷和高效。我们看到纯商业的综合体,反而生意在变得更加冷清,


9,北京地铁物业的综合体基本是2到5万小区域级的上盖物业,未来成为既有一定辐射范围,又暗含周边社区的综合体。轨道交通的客群都比较精准,这个上盖物业核心是细分市场,是以细分市场特征进行深耕的。生活在这样社区里面的人,70%选择中餐的正餐,28%选择火锅,其中只有2%选择其他的餐饮


10,欧洲年轻人到市中心去越来越不爱开车了,轨道交通公共交通在欧洲已经开始越来越受欢迎,路上城市车流会减少到一半。一则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买车,而更多借助公共交通和自行车灯,更自然生态,二则打车APP越来越方便了。这会给未来城市带来很多改变


11,未来人居应该可以多样化,个性化。今天我们到中国不同的城市,建筑、社区、商业的感觉都是雷同的,相似的。千楼一面,千城一面。未来这一点必须有所改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