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粮改饲”将让南阳这七个县农民得实惠

 西城杂事 2017-11-28

今年秋季,农民大面积种植的花生泡在雨肚里,造成直接损失不言而喻。为什么要种这么多花生呢?道理很简单,玉米不值钱,农民都在压缩种植面积,改种花生等经济作物。事实上,如果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过大,也会产生供大于求的问题,也会不值钱,甚至卖不出去。怎么办?国家推行的“粮改饲”政策给广大农民提供了很好的种植方案,解决了种植难的问题。

“粮改饲”是指调整玉米种植结构,大规模发展适应于肉牛、肉羊、奶牛等草食畜牧业需求的青贮玉米。国家按照草畜配套、种养结合的原则,力争在今年粮改饲的面积达一千万亩。很幸运的是,今年南阳市镇平县、内乡县、卧龙区、社旗县、新野县、桐柏县、唐河县等7县区被列为粮改饲试点县

“粮改饲”,将玉米植株全株青贮,相当于将单纯的粮仓变为“粮仓+奶罐+肉库”。这一举措,可使种植玉米的农民增收,畜牧养殖户增效;能够改土增粮,藏粮于地;可以带动秸秆循环利用和转化增值,减少焚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这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大手笔。

“粮改饲”对种植户和养殖户可谓两全其美。对于种植户来说,青贮玉米连棒带秆一起收,亩产3.5吨~4吨,每吨收购价310元,一亩至少卖1000元,而等玉米成熟后收获卖掉,顶多能卖700元。另外,玉米青贮,牛羊养殖场可上门收割,农民省去了机收、脱粒、晾晒等环节。一增一省,一亩多挣三四百元。“粮改饲”对养殖户也十分划算,采用玉米全株青贮饲喂方式,改变了过去传统玉米籽粒和秸秆分开饲喂的方式,能使1头肉牛的饲料成本降低950元,折算到每吨牛肉的成本相应会减少3150元。用玉米全株青贮饲喂奶牛,每吨饲料能降低成本300元。一头单产5吨左右的泌乳奶牛,每年可增加效益2000元左右。

大家可能很开心,这下有奔头了,今年就多种玉米,把所有的田地都种上玉米,一定能发财。错了!搞“粮改饲”,靠的是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它有一个原则,那就是“以畜定饲、畜饲平衡”。只有按照这一原则去落实,才能让改种的青贮玉米有人收、有市场,让农民和养殖企业都有账算,有钱赚。比如,全南阳今年只有10000头牛羊,你种植的青贮玉米饲料够20000头牛羊食用,供大于求,一样没钱赚。所以国家对项目县区进行财政补助,用于优质饲草料收贮工作,如果某县区超额完成全株青贮数量任务的情况下,国家反而会适当降低补助标准。

因此,2017年,南阳市试点县(区)粮改饲面积11.5万亩,全株青贮数量35.5万吨。目的就是防止供求不平衡现象发生。

政策是风向标。只有跟着党走,响应国家号召,道路自会宽广。确定为“粮改饲”试点县区的广大农民,可借“粮改饲”东风,大力发展玉米青贮,大力发展畜牧业,做到“以畜定饲、畜饲平衡”,才能实现真正的实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