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邹国忠123 2017-11-28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与意义: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改革永恒的主题,新课程改革的根本出发点是为了一切学生,课堂是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主阵地,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所在。但学生上课发言不积极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未来的课堂教学,无论是在教育观念上,还是在教学结构上,都将朝着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这一核心内容发生转型。  教学现状需要:由于种种原因,课堂常出现发言者密实无几,课堂成了为数不多的学生舞台,甚至部分教师只能进行“一言堂”。课堂沉默的学生因为不发言,不参与,久而久之,对学习环境产生漠视的态度,导致语言能力退化,思维能力下降,丧失勇敢表达自我的勇气,不擅交往,个性无法得到张扬,这些都严重限制了学生的成长。沉闷的气氛、压抑的心情,阻碍了教师、学生积极性的发挥,教学任务完不成,致使课堂不能充分发挥它的阵地作用。学生要想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就要克服发言时的心理障碍,实现高效的课堂。

二.课题研究的宗旨:结合我校的教育改革提出相应举措促进师生沟通与互动,从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寻找出教师何种不当的教育行为使学生产生心理困扰并分析成因;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1. 人的智能在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组合在一起,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智能组合。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优点。

2.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在知识建构过程中,知识不能简单的由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它必须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地加以建构才能获得。这个过程是不可能由别人替代的。               

3 动机对学生 的目标行为有所加强。个人的学习动机决定了以什么作为其强化物, 如果我们要使行为在频率、持久性等方面有所加强,需要选择对个体产生积极意义的强化物,

教育实践和教育心理学实验都表明,学习动机推动着学习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指向特定的学习活动。个体的需要、价值、抱负、兴趣等动机因素决定了什么是对他们有用的强化物。

4. ,学习即“成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是唯一真正的学习。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是自然实体而非社会实体;人性来自自然,自然人性即人的本性。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自己的独特品质,发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特征。他们的共同信仰是每一个人都具有发展自己潜力的能力和动力,行为和学习是知觉的产物,一个人大多数行为都是他对自己的看法的结果。由此,真正的学习涉及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适合我校学生认知实际的引导发言学习策略。提供基于引导发言学习策略的教学设计。  提出克服学生课堂其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通过课堂积极发言方法的指导,增强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与信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发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真正打造有效的课堂和高效的课堂。

2、课题研究内容:培养学生发言的各种品质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闪光点,正确地评价每位学生注意沟通师生情感,提高教师自身的亲和力。挖掘学生课堂发言心理障碍的原因:胆小——不爱思考——思维不敏捷——学习无趣等。

四、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通过设计调查问卷,寻找爱发言学生与不爱发言学生的不同点。

2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

3个案分析法:搜集和整理不愿发言学生的教育个案,通过对爱发言学生与不爱发言学生教育个案的对比研究、对比分析,寻找心理成因。

4行动研究法: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情况,记录其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分析其心理特点。 

5文献法: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吸收最新研究成果,开阔研究思路,创新研究方法。 

 

6访谈法:引导深入交谈获得可靠有效的资料;而且与会者可放松心情,作较周密的思考后回答问题,相互启发影响,有利于促进问题的深入。 

五.实施过程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173月——20175调查现状,搜集资料,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课题。

 第二阶段:启动实施阶段(20176月——201710月)

1,通过问卷和访谈形式了解学生不愿发言的内心想法。寻找心理成因。

2.  学习科研理论,初步构建学生课堂其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

3.克服课堂学生发言时的羞涩、自卑、从众、依赖等心理障碍,使学生不断提高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

第三阶段: 总结阶段(201711月——207112月)撰写结题报告,总结经验成果

六.预期成果

在改变学生被动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使学生从被动的“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建构主义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增强学生课堂积极发言的意识与信心,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发言,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真正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以往注意力不集中,跟不上教师讲课的进度,有时不知教师讲到哪,上课睡觉,不能主动回答问题等情况能大有改观。真正打造有效的课堂和高效的课堂。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