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温寡照草莓要防白粉病!白粉病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凡凡人人人 2017-11-28


老刀注:白粉病是保护地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花、果实和果梗,叶柄也会受害。

白粉病是保护地草莓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主要危害叶片、花、果实和果梗,叶柄也会受害。

叶片受害,初期在叶背出现白色粉状物,随着病情加重,白粉布满整个叶片,叶缘上卷呈汤匙状,叶片逐渐枯黄;花蕾受害,花瓣呈紫红色,不能开放或开放不正常;果实受害,果面覆盖白色粉状物,果实着色差,幼果停止膨大,失去光泽并硬化。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的影响因素

(1)气候因素

该病为低温高湿型病害,发病适宜温度为15~25℃,低于5℃或高于30℃均不发病。病害发生要求的最低湿度为40%,湿度越大发病越重。深秋至早春遇连阴雨天气,低温寡照,湿度大,病菌分生孢子不断产生并反复侵染,极易造成病害大流行。

(2)品种因素

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差异较大,明宝、益香较抗病,丰香极易感病。

(3)栽培因素

连作大棚发病早,发病重;偏施氮肥,植株生长嫩绿,抗病能力较差,发病重。

防治棚室草莓白粉病,要坚持“预防为主,全程控制”的策略,实施农业防治、药剂防治等综合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农业防治

(1)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品种。

(2)重病田可与水稻轮作。

(3)清洁田园。

草莓收获后及时清理和焚烧病残体;定植前清除田间杂草;生长期间及时摘除病叶、病果和老叶,并带出棚外集中烧毁。

(4)加强栽培管理。

培育壮苗,适时移栽;保证适宜的株行距,合理密植;适时通风换气,雨后及时排水,降低田间湿度;合理施肥,基肥以腐熟有机肥、磷钾肥为主,生长期间适量施用氮磷钾复合肥,不偏施氮肥;科学浇水,现蕾后、果实膨大期、收获高峰期要特别注意水分管理,最好采用膜下滴灌,不能漫灌。

药剂防治

掌握在发病初期及时用药,可用世高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或12.5%腈菌唑乳油1500~2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一次,连续防治2~3次。要求喷药均匀周到,叶片正反面都要喷到。

遇连阴雨天气,需采用百菌清烟剂熏烟防治,以降低棚内湿度。开花期一般不用药,以防发生药害。严格执行农药的安全间隔期,一般采收前7天停止用药,以控制农药残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