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效犬马之劳中的犬马》

 野之老 2017-11-28
古人表忠心时常说“某某麾下甘效犬马之劳”,当然今天也有人这样说起过。

其实“犬马”之说最早出自《孟子-离娄下》,文曰:“孟子告齐宣王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王曰:‘礼为旧君有腹,何如斯可为服矣?’孟子曰:‘谏行言听,膏泽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使人导之出疆,又先于其所往;去三年不反,然后收其田里。此之位三有礼焉,如此则为之服矣。今也为臣,谏则不行,言则不听,膏泽不下于民;有故而去,则君搏执之,又极之于其所往;去之日,遂收其田里。此之谓寇雠,寇雠何服之有!’ ”

《孟子》文中的这段大意为,孟子对齐宣王说:“如果君主能把臣下当成手足,那么臣下就一定会把君主当腹心;可如果君主把臣下视作狗马,那么臣下则就会把君主当作是一般不相干的人看待了;再严重点,如果君主把巨下当成是泥土草芥,那么这时的臣下就有可能走向极端,会把君主视作仇敌的!”齐宣王又说:“礼制规定,既使已经离职的臣子,也应该为故去的君主服孝;那么当今的君主要怎样做才能使得那些离职的臣子为故去的先君服孝呢?”孟子回答说:“假如臣下有劝谏君主能够接受,假如臣下有建议君主也能够听从,加之君主政治上的恩惠也能够畅通地下达到老百姓中去;那么,臣下又有什么理由要离职呢?就算臣下不得不离职了,这时君主如果能做到一方面打发人护送他离境,另一方面派人事先先到那离职臣下即将要去之地作一番安排布置及前期的准备工作;接下来就要看那位离职臣下的了,如果他在远地呆了三年还不见回来,国君这才收回他原籍的土地和房屋,国君这种做法就叫做“三有礼”了。如果国君这样做了,那么离职臣下定会为故去的先君服孝;而如今做臣下的劝谏君王不接受、建议君王也不听从,君王政治上的恩惠又到不了老百姓身上去,如此这般,您说那些臣下谁还愿意继续再干下去呢?而今天的君主竟把他们捆绑起来,还想方设法驱赶他们去那贫穷荒蛮之地,并在他们离开当天就收回他们的土地和房屋。这种情况叫做仇敌!一旦当君臣之间的关系到了类似于仇敌一样之地步,哪儿还有什么丧孝可服呢?”

这就很清楚了,历来所谓之“甘效犬马”,那其实都是有条件的!条件有了,则会呈现出所谓“投桃报李”,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所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之种种美谈;可如果没了条件,“犬马”之说则就会演变成为了尊严之争的血战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