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综合征是一类很常见的肾脏类疾病,除了接受治疗外,还有注意日常的饮食,因为忌口对病人很重要。肾病综合征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粘膜水肿及腹水,影响消化吸收,故宜进易消化、清淡、半流质饮食;肾病时尿蛋白大量丢失,体内处于蛋白质营养不良状态,而非优质蛋白会增加肾脏负担,故主张优质蛋白饮食,以每天每公斤体重0.7~1.0克为宜;本病患者几乎都有高脂血症,需限制动物脂肪摄入;高度水肿者限制钠盐摄入,每天摄入食盐量小于2克,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中国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常见的病理类型,包括这6种: 1.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占我国肾病综合征的5%~10%. 本型患者以青壮年男性多见,约50%以上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血尿,1/3患者起病时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 2. 非IgA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占我国肾病综合征的20%~30%,显著高于欧美国家。 本病好发于青年,发病前,经常有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多数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血尿。 3. IgA肾病 占我国成人肾病综合征的5%~10%. IgA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所谓IgA肾病,就是这些IgA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脏系膜区,引发补体系统攻击,导致肾脏受损。所以,IgA肾病治疗的重点,就是尽快将这些免疫复合物清理出去。 Ig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它本来属于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但目前已经成了单独的病理类型,所以现在常说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实际上指的是以非IgA沉积为主的病理类型。 4.微小病变性肾病 占我国肾病综合征的10%~25%. 儿童高发,成人发病率低于儿童,但60岁后发病率又出现小高峰。这是一种发病年龄「两头高」的病。 大多数患者(约80%~90%)激素治疗有效,但易复发。成人比儿童治疗效果差,尤其是60岁以上的患者,发展至尿毒症较为多见。 发展至尿毒症用时的证据不足。 5.膜性肾病 占我国肾病综合征的20%~30%,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 膜性肾病(MN)是一种以肾小球基底膜上皮下免疫复合物沉积为主的疾病。原发性MN是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约1/3的病人完全缓解,1/3的病人病情稳定,还有1/3的病人持续蛋白尿、肾功能逐渐丧失。大约70%的原发性MN肾小球足细胞表达磷脂酶A2受体(PLA2R)。原位表达的PLA2R在上皮下颗粒样沉积,高度提示原发性MN可能,而不是继发性MN。 6.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较为少见,好发于青壮年。 50%~70%患者有持续性低补体血症,是本病的重要特征。并发症多,高血压、贫血及肾功能损害较为常见,肾功能持续性下降者多见。 我们可以看到,膜增生性肾炎,和局灶节段硬化进展至肾衰竭的可能性更大些。 也需要知道:无论哪种肾病,都可能会发展到终末期,同时,都不是百分百会发展到。那些进展至肾病终末期的患者,多见于轻视肾病、治疗不规范的人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