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秀珍刺血疗法7

 mojinxian 2017-11-29
  委中 腰腿痛、疮疡

  气冲 吐血

  足三里 脾胃病

  上巨虚 脾胃病

  太冲 脚气红肿

  中封 脚上生疮、筋掣阴缩

  大都 本节红肿、疼痛

  至阴 湿脚气

  然谷 令人立饥

  水泉 踝骨痛

  ㈢ 常用穴位的血管神经分布

  针刺放血的医疗作用是以经络、气血学说为理论依据的。神经解剖学证实,十二经脉中的300多个穴位的分布,神经干上的约有50%,其余50%在距针刺点约0.5cm 的范围内,也都有神经干通过。针刺穴位处从表皮到肌肉各层组织中具有丰富的神经末梢、神经丛或神经束。

  从生理方面来说,经络的功能包括了神经、血管及内分泌等系统的部分功能;从病理方面来说,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发生障碍,不仅反映了经络本身的病理变化,也反映了脏腑、气血功能的异常变化。经络的实质与神经、血管有关。

  下面重点介绍最常用的几个穴位的血管、神经分布,供临床参考。

  1、太阳:血管:颞浅静脉。颞浅动脉分支。

  神经:三叉神经耳颞支。

  2、尺泽:血管:肘正中静脉、头静脉。桡动脉、桡侧返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颈5至胸1节段,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

  3、曲泽:血管:贵要静脉。肱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颈5至胸1节段,正中神经。

  4、腰俞:血管:椎外静脉丛后部。椎动脉、腰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骶4至5节段和尾段的尾骨神经分支。

  5、委中:血管:腘静脉、小隐静脉。腘动脉、胫后动脉。

  神经:浅层有起自脊髓骶1至骶3节段的股后侧皮神经,深层有起自脊髓腰5至骶2节段的胫神经。

  6、委阳:血管:小隐静脉、腘静脉。腘动脉、胫后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腰2至腰5节段的腓总神经及骶3节段的股后侧皮神经。

  7、阳交:血管:胫前静脉。胫前动脉。

  神经:起自腰4至骶1节段,浅层是腓浅神经,深层是腓深神经。

  8、手背部穴位:血管:手背静脉网。桡动脉分支、尺动脉分支。

  神经:起自脊髓颈5至胸1节段,桡神经的手背侧神经分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分支。

  9、足背部穴位:血管:足背静脉弓。足底内、外侧动脉。

  神经:起自脊髓腰5、骶1节段的腓浅神经。

  五、常见疾病的治疗

  针刺放血疗法对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有效,特别是对某些疑难杂症,取之效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