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为五岳之首!享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其多处奇观异景吸引中国历代帝王将相、文人骚客在此封禅祭祀、建庙塑神、刻石题字。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人文景观的烘托,使得泰山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及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 凡是爬泰山的人,不论内客还是外宾,没有不拜见泰山老奶奶——碧霞元君的。 (碧霞元君·泰山老奶奶) 泰山奶奶又称为碧霞元君、泰山老母、万山奶奶,是中国道教传统文化中非常著名的女神。据传,泰山奶奶出生于,开天辟地之时,有“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等神力,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 随着大运河南北漕运的兴盛,碧霞元君又被封为“永护漕河福德神”,同南方沿海渔民信奉的天后妈祖神又重叠为一,以至于祟祯皇帝干脆把妈祖也封为碧霞元君。运河两岸,各县广建碧霞元君的行宫,有些县竟达八座之多。据统计,当时全国两千多个县,几乎每个县城都建有元君庙。 为什么古代民间十分崇拜泰山奶奶呢?据道教的说法,碧霞元君受玉帝之命,证位仙真,统率泰山岳府之天将神兵,照察人间一切善恶生死之事。而且她神通广大,治病救人,护佑一切农耕、商贾、旅行和婚姻等事。而且,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个抱有婴儿的女子,这是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所以,民间也有把泰山奶奶当成送子娘娘的。 碧霞元君全称“天仙玉女碧霞元君”,俗称“泰山老奶奶”。其诞生年代和身世自古说法不一,有凡女得道说、黄帝玉女说、华山玉女说等等。有史可考的,宋真宗封泰山时,于岱顶玉女池旁得玉女石像,即造神龛供奉其中,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并创建昭真祠。祠于金代改为昭真观,明代称“灵佑宫”,近代称“碧霞祠”。元君庙在泰山上下有很多座,山顶的碧霞祠为主庙,山下的遥参亭、红门宫和灵应宫都是元君行宫。此外,泰山周围遍布很多小的元君庙。明清时,由于碧霞元君影响日益扩大,祀元君的庙宇也从泰山扩展到全国各地,每日里香火旺盛,对其的信仰遍及大半个中国。 从历史上看,自从父权社会最终取代母权社会,原始崇拜中的女神就退出了历史舞台。信仰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一样,男性居于绝对的统治地位。然而,从明代起,自从朱元璋取消泰山神的帝号,并且不再封禅,过去几乎为帝王垄断的泰山重新回到民间,那位在历史上一直若隐若现的泰山女神忽然间在北方民众信仰中复活,带着原始生育女神、道教仙尊和佛教观音菩萨的全部慈悲和神力,君临北中国的上空,成为北方民众信仰中最高的神圣。一部明代小说描写她“镇泰山,居南海,拔八难,度一灾,大悲悯世,救苦寻声,万寻万应,知圣千灵”。让人弄不清她到底是南海观世音,还是泰山碧霞元君。 随着大运河南北漕运的兴盛,碧霞元君又被封为“永护漕河福德神”,同南方沿海渔民信奉的天后妈祖神又重叠为一,以至于祟祯皇帝干脆把妈祖也封为碧霞元君。运河两岸,各县广建碧霞元君的行宫,有些县竟达八座之多。据统计,当时全国两千多个县,几乎每个县城都建有元君庙。 (碧霞祠) 由于明代从全国各地前来泰山朝拜碧霞元君的人达到了百万之众,泰安当地政府便开始收香税,这就使许多穷人去不了岱顶的碧霞祠进香。于是,泰山入口处红门的一块自然石就被虔诚而贫穷的香客当作了泰山老奶奶的化身,人称“小泰山”。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是碧霞元君的生日,一到这一天,“小泰山”的香火就格外旺盛。人们买了纸钱、纸元宝到“小泰山”前烧化。 人们祈求于碧霞元君的,都是现实生活中困扰他们的天灾人祸和诸多不幸。当正统宗教越来越同专制腐败、鱼肉人民的政治沆瀣一气,远离群众,虚无飘渺又缺乏人情时,需要自下而上安慰的孤苦无靠的穷苦人民就把碧霞元君这位善良勇敢聪慧的女神当成了慰藉他们痛苦心灵的慈母。在民间传说中,这位女神同玉皇斗,同佛爷斗,同龙王斗,同妖魔鬼怪斗她保护人间的风调雨顺,农业丰收;她惩治强暴,保护弱小;她为人送子治病,保护妇女儿童健康 康熙年间全国各地修建碧霞元君行宫达到高峰,江苏泰兴县的《碧霞宫记》碑文甚至说“于国家政教有助焉,行宫之建宜也。”乾隆皇帝亲自为《重修碧霞元君庙记碑》撰文。这位皇帝认为,“国家秩祀泰山之神”与亿兆人奔走奉事“碧霞元君”,正如太极的一阳一阴,看起来是两件事,实际上是一件事,是从两个侧翼参赞宇宙的变化;岱庙中戴旒冕捧玉圭的东岳大帝,同碧霞祠里穿女服插簪缨的碧霞元君,其实是二位一体。一阴一阳之谓道,国家政治和民间信仰,正如天覆与地载,都是为了“国泰民安”。乾隆认为,既然国家垄断了泰山神的祭祀,老百姓就只好把他们的全部虔诚奉献给碧霞元君了。 中国民间长期存在信神则神在、敬神则神灵的观念习俗。民间神衹所以成为崇拜的偶像,因为它十分切近人类生活,适合群众口味,既无须诵经,又没有繁缛的礼仪。 碧霞元君生日这一天,齐鲁大地喜气洋洋。前往泰山的路上,拿着各式供品的香客队伍不绝于途。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用五颜六色的布条做成的“万民伞”。所谓“万民伞”,就是在伞上签上了成千上万个进香者的名字。他们人不一定都来,这把伞就代表了他们的心意。如果有一个香客举着“万民伞”来了,那他就代表一万个人。 时代不同了,香客除了一般性的要求碧霞元君保佑他们不生病、长寿和全家平安外,随着社会的变化,对神仙的要求也加进了鲜明的时代内容。民众信仰同官方意识形态的一致性还表现在“国家为本”这一基本信念上。许多香客在许愿时,常常把国家的平安和全国人民的平安作为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前提。 在这个由女神统治的世界里,碧霞元君是当之无愧的泰山女皇。写于明末清初的一部长篇小说《梼杌闲评》,结尾时让碧霞元君在泰山极顶对人间的恩恩怨怨、是是非非进行最后审判。作者把碧霞元君打扮得既象道教的天尊,又象佛教的观音,更象基督教的圣母。她成了凌驾于世界、超越乎三教的最高神圣。而这最后审判的圣坛,就建筑在泰山极顶历代帝王的登封坛上。泰山,这座自始以来的帝王山,在民众心目中完全成了碧霞元君一人的道场,以至于明清以来,许多香客只知有老奶奶山而不知有泰山。 (泰山天街) 本来,碧霞元君是道教从民间杂神中收编进来,用以对抗民间佛教信仰中的观音菩萨的。所以,起初赋予碧霞元君的职司就是治病(尤其是治眼病和天花)和送子,她的形象也就是一位妇女儿童权益和生命的保护神而已。 这位出身微贱的女神在道教神仙中,与这个天尊那个大帝比起来,怎么也入不了正册。然而,神仙的地位并不取决于他在神仙官僚集团中所坐的交椅,而是取决于民众的信仰,信众的香火就是选票。细想起来,碧霞元君既无高贵的出身又无显赫的权势,甚至也没有超级的武器和了不得的法术。她的万能女神的地位其实来自于她的仁爱之心,来自于她的平民意识,来自于她对民生疾苦的同情和济世救人的精神。比较起来,道教神仙集团中那些高高在上的超级大神们,却有着太强的统治欲望,而少有为信众服务解民倒悬的牺牲精神。于是,与碧霞祠近为比邻的玉皇庙香火寥落,地位最高的三位天尊甚至连在中轴线上立座庙的资格都没有。千军万马前呼后拥的东岳大帝终于被民众冷落,唐宋时盛极一时专为皇室和达官贵人服务的正统道教最终也不得不靠碧霞元君的香火钱度日。这些发生于泰山道教信仰上的事情,不是非常耐人寻味吗?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些本来用于世俗政治的古训,在泰山道教信仰上不也灵应不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