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博物院珍藏紫砂壶,很多人无缘得见!

 清风明月tbm5q1 2017-11-29



曾是一抔土,尝为御苑瓯,在紫砂的艺术发展过程中,宫廷紫砂是极为出彩的一支。


皇家御用之紫砂器选料严格,工艺精湛,在造型与装饰上更是体现了皇家审美情趣,雍容尊崇,极富气象。


 

自明时起,紫砂就开始进入宫廷,至清更是风靡,清雍正、乾隆两朝《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屡次提及宜兴紫砂窑制品。


它以温润的砂感、典雅的色泽、超高的格调走向御苑,成为帝王茶席上的常设之器。


△ 故宫紫砂器


江湖至庙堂,九州风华之极者皆藏于宫,宫廷中所传紫砂器之选材、技艺、构思皆为上品,无一不好,无一不精。

 

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三款宫廷紫砂器。



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这件清宫藏器,是由清朝紫砂名家杨彭年所作,其最为著名的便是与陈曼生共同创制了流传后世的曼生文人壶


 △ 故宫藏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这把是杨彭年的代表之作,经典的硬耳提梁,提梁把与壶身一体烧成,器型较大却丝毫没有因烧制而变形,技法工艺非常精湛。


壶身扁圆,短弯流,三叉高提把,其钮更是点睛之作,以「太湖石」为形,褶皱自然,神韵俱佳,壶身铭刻「山水之中作主人」刀笔传神。


  △ 故宫藏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段泥款


这件同为清御用紫砂器,亦是杨彭年所作,同为太湖石钮三叉提梁,两把略有不同。


这把选用段泥制作,黄亦是尊崇之色,以彰皇家气度,壶流较上款更为修长,壶身没有刻绘,主要突出其光素器的韵味,更注重泥质本色与器形的体现。

 

太湖石钮也不同,但两款壶钮皆是表现出太湖石 皱、漏、瘦、透 的特点,十分雅致。


雍正端把壶


 

不同于其后乾隆的奢华繁复,雍正宫廷的紫砂器更为文雅脱俗,多是以造型、泥色取胜的素壶在光素与古朴中更体现出砂壶肌理的自然美


泥色温润古朴,质感细腻,壶身圆形,短颈,圈足,整体协调自然,以人端庄大气之感。各方面细节都把握到位,展现皇家深藏。



说起故宫紫砂器

不得不说一说与“他们”结缘的故事


当我第一次在《故宫博物院珍藏宜兴紫砂回乡展》上看到太湖石钮三叉提梁壶时,就被它的“高颜值”所吸引。

 


提梁壶,可谓是历史悠久,它的形制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的青铜酒器。提梁壶有硬耳和软耳两种,我在博物院看到是硬耳式,其壶身浑圆,一弯壶嘴,三叉提把。


 △ 故宫藏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这把提梁壶壶钮作太湖石状,褶皱自然,神韵俱佳。在紫砂成型的难度分类中有“一提、二方、三圆”之说,可见提梁壶成型难度之高。此壶器型较大却丝毫没有因烧制发生变形,加之品相完好、包浆厚重,实为难得精品。




这把提梁壶从形制到气韵都为绝佳,给人的印象极为深刻,以致于从博物馆回来之后都难以忘怀。夜深不寐,几番思量,终是决定着手临摹这件作品。


开始临摹制作

▲对比照片制作


▲装把及细节处理


期间反复对比拍摄的照片,多次调整,力求做到「形与神皆有其韵」


段泥款 太湖石钮三叉提梁

临摹制作过程




▲装提梁


▲生坯完工(段泥款)



出窑之后


 故宫同款 

太湖石钮三叉提梁|底槽清泥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