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研究生大致分为三种类型: 1、想做科研,也能够做好科研。 2、想做科研,但不会做科研。 3、根本不想做科研,当然一般也不会,更不用心。 其实小编一直认为,在培养学生做科研方面,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目标。本科生学套路,硕士生学思想,博士生搞创新。 培养或提升的方面大致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对已有理论知识的感知与应用。 读研究生、学做科研,常规做法都是从阅读文献开始的。这里的文献不仅仅指从最新的相关期刊中查到的研究内容近似的文章,也包括研究课题可能涉及的理论与方法的书籍。许多研究生在阅读文章过程中,往往忽略对后者的重视。要清楚地知道,它们才是你今后攀登科学高峰的基石,而前者(期刊中的文章)仅仅是路标或甚至风景而已。 研究生们自己判断这方面的方法就是,能否真正正确理解导师给定的课题——即能够正确、有理、有据、准确回答这么几个简单的问题:课题的意义何在?或为什么要选择该课题?该课题目前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或不足或研究空间?你有没有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办法?在某些具体细节问题上,一般要超过导师对课题的了解。 如果到毕业时仍然不能做到这些,那么小编武断地告诉你:你不合格! 第二:对事件手段、过程与结果的分析判断 在文献阅读做好的前提下,开始着手实践(大多数工科叫实验)过程的进行。这里注意两个概念的清晰内涵:科学性和合理性——至于正确性与准确性是有待于后人或时间检验的。 有人说科技论文只有20%是正确的,这是有道理的。不用说50~60%以上的正确率,就是超过30~40%以正确的“产出率”也够吓人的啦!对照工业企业的利润率来讲,20%的“利润”已经相当可观喽! 第三:对获得实践结果的归纳、总结与凝练 这部分做起来很难,但判断比较容易。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学位论文(大论文)的编写。 2、发表论文(小论文)的编写。 3、做口头报告(答辩)音频的输出。 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满分以10分计,要多都得6分以上,要么其中之一超过7.5分,这样才可以保证学生在毕业后,摸爬滚打中走向成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