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黄宗羲2为父伸冤

 梦想童年594 2017-11-30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黄宗羲2

——明史札记之四十八

我楚狂人

一、贵胄公子名动天下

黄宗羲出身名门,他的父亲是“东林七君子”之黄尊素,他的老师是一代大儒刘宗周,都是第一流人物。

明万历三十八年八月初八(1610924日),黄宗羲出生于绍兴府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其地名浦口村,属浙江省余姚市明伟乡。降生前夕,母亲姚氏曾梦见麒麟入怀,所以,宗羲乳名麟儿

黄宗羲名动天下的第一次举动是进京为父伸冤。其父黄尊素,万历进士,天启中官御史,东林党人,因弹劾魏忠贤而被削职归籍,不久下狱,受酷刑而死。崇祯元年(1628年)魏忠贤、崔呈秀等已除,天启朝冤案获平反。黄上书请诛阉党余孽许显纯、崔应元等。五月刑部会审,出庭对证,出袖中锥刺许显纯,当众痛击崔应元,拔其须归祭父灵。因此当时人称姚江黄孝子,明思宗叹称其为忠臣孤子

黄宗羲归乡后,即发愤读书,愤科举之学锢人,且建续钞堂于南雷,以承东林之绪。又从学于著名学者刘宗周,得蕺 jí 山之学。

刘宗周(1578—1645),字起东,别号念台,汉族,明朝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因讲学于山阴蕺山,学者称蕺山先生。

他是明代最后一位儒学大师,也是宋明理学(心学)的殿军。他著作甚多,内容复杂而晦涩。他开创的蕺山学派,在中国思想史特别是儒学史上影响巨大。清初大儒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这一学派的传人。

刘宗周的思想学说还具有承先启后的作用。当代新儒家学者牟宗三甚至认为,刘宗周绝食而死后,中华民族的命脉和中华文化的命脉都发生了危机,这一危机延续至今。

崇祯四年(1630年),张溥在南京召集金陵大会,当时恰好也在南京的黄宗羲经友人周镳介绍参加复社,成为社中活跃人物之一。这年,他还加入了由名士何乔远为首领的诗社后来,黄宗羲与万泰、陆符及其弟宗炎、宗会等还在余姚组织过梨洲复社

崇祯十五年(1642年),黄宗羲北京科举名落孙山。冬月初十,宗羲回到余姚家中。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黄宗羲2为父伸冤

明末清初三大家之黄宗羲2为父伸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