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产茶历史已逾千年,勤劳的安溪茶农,不仅培育出中外驰名的安溪铁观音。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种茶、制茶、审评、品饮的独特技艺,形成了独特的民风民俗,创造了古老绚丽的安溪茶文化。安溪铁观音茶艺作为工夫茶四大流派之一,更是独具风格。 复杂些的茶具,要有茶海茶盘、有紫砂壶、公道杯、有闻香杯、品茗杯 若要简略些,一个人喝,可以用同心杯---外杯、内胆加杯盖的三件式泡茶用具。 茶艺师在给大家表演的时候,多用的是全套茶具。茶泡好之后,茶艺师把紫砂壶里泡好的茶倒在公道杯里,分给众人。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铁观音茶艺里面的公道杯 这公道杯有玻璃制成的 也有和闻香杯、品茗杯匹配的瓷制成的。 之所以叫做公道杯,全因每个人品尝到的茶汤都来自同一泡,同一杯,大家都是公平的,没有浓淡冷暖的差别。 公道杯得名于一个有趣的故事。 相传当时的浮梁县为得皇上赏识,指令'御窑厂'的瓷工半年内制出一种'九龙杯'用来进贡皇上。瓷工们冥思苦想,集思广益最终成功。 朱元璋得到'九龙杯'后,极为喜欢,便经常使用它盛酒宴请文武大臣。 在一次宴会上,洪武皇帝有意奖赏几位心腹大臣多喝一点酒,便特意为他们把御酒添得满满的,而对其他一些平时喜欢直言不讳进谏忠言的大臣则将酒筛得浅浅的。 结果事与愿违,那几位被皇上有意照顾的大臣点酒未喝,御酒全部从'九龙杯'的底部漏光了,而其他大臣都喝上了御酒。皇帝对此甚是不解,究其原因,方知此杯盛酒最为公道,盛酒时只能浅平,不可过满,否则,杯中之酒便会全部漏掉,一滴不剩。 知足者水存,贪心者水尽。洪武皇帝便把'九龙杯'命名为'公道杯'。后指人们办事必须讲求公道,为人不可贪得无厌。 而现在的公道杯主要起综合茶浓淡的作用。 而在潮汕一带,泡茶时基本不用公道杯,这时就很考验泡茶人的技术了,也就有了“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的技法。 关公巡城,循环斟茶,将茶杯紧靠在一起,茶壶沿著小杯打转地注入茶水,似巡城之关羽。这个动作是巡回的,目的是要把茶水的份量和香味均匀地分配给四只杯子,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以免厚此薄彼。 韩信点兵,涓滴不遗,因为留在茶壶中的最后几滴茶,往往是最浓的,是茶汤的最精华醇厚部分,为免各杯茶汤浓淡不一,最后要将茶壶中留下的几滴茶汤,分别一滴一杯,滴入到每个茶杯中。 尽管这个世间,给予我们更多的是不公,但希冀公平的心却是恒古不变的。 我们抱怨,机会总是与我们失之交臂,却很少想一想,为什么没有脱颖而出? 只要回过头看一看自己,你就会汗颜,因为不公平的事件,不仅仅有外因在作祟,更多的来自内因的全线亏空。 我们找出不公平的借口,只是为了逃避与自己缺点的正面交锋。 困境里的人比我苦,我不敢抱怨,是为惜福。 和顺利的人相比,我仍不愿抱怨,是为知己不足。 公道杯里的茶汤,浓淡均匀。抚慰的是不平的人心。那茶汤含在口舌之间,浸润肺腑心田,冷和暖却因人而异。不是茶不同,是人心异。 要想真正喝到相同的茶味,我们要做的,不是苛求茶师的手艺,而是修正自心的分别。 当分别、比较、抱怨消除时,铁观音的暖、铁观音的香,茶的公道自在,方能人人得享,人人自足。 这样的茶味,要时时品尝,不能轻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