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痛时中老年人常见的问题,发病通常是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造成足跟痛的原因很多,主要由以下原因造成、 1、跟骨骨刺:多见于老年患者,当有足跟痛时,经过拍摄X光片,可以发现跟骨结节处有大小不一的骨刺形成。 2、距骨下关节炎:常发生在跟骨骨折后,是一种创伤性关节炎。足跟以外的疾患引起跟痛症者,有类风湿性脊椎炎,压迫骶神经根的腰椎间盘突出,发生在小腿的胫神经挤压等。 3、足底部筋膜炎:一般早晨起床或久坐后足跟着地站立时,足跟出现疼痛。刚行走时疼痛加剧,走几步后疼痛有所缓解,但随着步行距离或站立时间的增加,疼痛又会加剧。 4、过度使用脚部:过度疲劳也会导致脚后跟痛,例如一些人逛街一逛就是一天,这样过度使用脚部很容易引起脚后跟痛,况且还有一些鞋子不合适的,更会加重这种疼痛。 5、跟骨后滑囊炎:一些喜欢穿高跟鞋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由不合适的高跟皮鞋摩擦损伤引起。滑囊壁可变肥厚,囊内充满滑液,局部肿胀,并有压痛。 在中医看来,脚后跟痛的原因有很多,不过究其根本原因,那就是典型的经络不通症状。而且脚后跟与膀胱经、肾经相关,所以脚后跟的疼痛也代表着免疫系统和肾功能的问题。大家需要引起重视。 足跟痛该怎么治疗?六味地黄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生地20克、熟地20克、山萸肉10克、肉苁蓉10克、丹皮10克、川牛膝15克、白芍20克、炙甘草10克、威灵仙15克、鸡血藤20克、木瓜10克、骨碎补10克,7剂。煎药机煎后灌袋,每次一袋,每日两次。 同时取川芎100克打粉,每次适量装入布袋子,放入鞋中垫脚后跟处,每日一换。如此治疗了7天,患者脚后跟疼痛大减,效不更方,继续上述方法治疗,服至14剂而愈。 如果你觉得上述方法太过复杂或是没时间操作,那么可以使用再此方基础上优化而成的足跟贴,效果更好,专贴专用才专业中医提倡“内病外治”“骨病外贴”。足跟专用贴可以渗透皮表以下驱寒祛湿、消炎等作用,每个人体内寒湿不一样,贴上的身体的感觉也不一样,开始大部分会有热辣的感觉,慢慢打通毛孔寒气排除会有温热的感觉持续时间12个小时以上效果很好。 功效解析:足跟贴中川乌、草乌能散寒镇痛;胆南星能祛风湿,散痰结,消除骨刺;威灵仙能软坚散结,治顽痹痛风,助胆南星消除骨刺;透骨草祛风活络止痛;防风能散风胜湿止痛,缓和川乌、草乌的毒副作用,六者都为神经系统机能药。 蒲公英清热解毒,解除骨刺刺激引起的炎症反应,改善局部微循环,利于骨刺消除,为循环系统体质药;皂刺辛温走窜,引诸药透皮入骨,消肿止痛。 诸药相和,软坚散结,祛除骨刺,消肿止痛。热药外浴,透皮入骨,减少其毒副作用。用其利而舍其弊,且患者痛苦小,使用方便,乐于接受,是治疗足跟痛的理想方药。 足跟贴3大功效
足跟痛专用贴在足跟处可持续发热12小时,对足根引起的疼痛起辅助治疗作用,又可达到从根本上康复足跟疾病等的目的。生姜贴是通过皮肤直接作用于病灶局部,因为没有毒副作用,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是真正的绿色疗法。 足跟贴小巧的设计,可以随身携带,放在包包,或是抽屉都可以备,随时都可以贴,对于长时间在公司久坐的上班族和退休老人来说,随时来一片缓解足跟痛更为方便省事。足跟贴治疗足跟痛很快见效,只要坚持完全可以断根! 足跟痛注意事项 一、尽量避免穿着软的薄底布鞋。 二、在足跟部应用厚的软垫保护,也可以应用中空的跟痛垫来空置骨刺部位,以减轻局部摩擦、损伤。 三、经常做脚底蹬踏动作,增强跖腱膜的张力,加强其抗劳损的能力,减轻局部炎症。 四、温水泡脚,有条件时辅以理疗,可以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 五、当有持续性疼痛时,应该口服一些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治疗。 六、如果疼痛剧烈,严重影响行走时,局部封闭治疗是疗效最快的治疗方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