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政策“一刀切”!9成以上现金贷平台或被迫转型

 eyzeyz 2017-12-02

  靴子终落地

  现金贷整顿政策终于下发。

  果然,监管层不想让你过好周末。

  大叔觉得,今天发布的现金贷政策其实就是对现金贷进行了“一刀切”。

  关于这份政策的重点内容,我们稍作解读。

  一、放贷人资质要求

  政策中提到:设立金融机构、从事金融活动,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未依法取得经营放贷业务资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经营放贷业务。

  大叔观点:这条足以显示了监管的强力。但是,大叔要说的是,既然提到了准入管理,那么对于网贷平台来说,备案之后是否也属于准入管理了呢?

  现阶段,放贷资质在银行、小贷公司手里。说白了,这条政策说的是,网贷平台不得聚拢资金或者以自有资金对外放贷。

  从这一点上来讲,真正的P2P业务并为受到影响,反而会更好。因为P2P业务属于直接融资,点对点对接。

  但是,如果P2P点对点进行对接的话,在没有场景、没有抵押的情况下是否也属于现金贷呢?这个问题大叔觉得更值得关注。

  二、借款人审慎原则

  之前大叔说过,现金贷的借款人基本上没有门槛,属于“能喘气就能贷”。现在,监管要求,不得向无收入来源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要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信用情况等进行评估。这样一来,对于现金贷来说等于提高了使用者的门槛。

  而且,政策说到,不允许诱导借款人过度举债,陷入债务危机。也就是说,昨天大叔说的那种天上掉“现金”的营销模式要叫停了。而且,对于那些给现金贷进行“引流”的渠道也要加强管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借款,也不是说有人都“缺钱”,更不是所有人都能“好借好还

  三、查明资金来源

  这是比较关键的一条。

  对于小贷公司来说,资金来源就是以自有资金对外进行放款。

  如果资金来源上不明确,很容易构成非法集资。监管着重看小贷公司或者现金贷公司是否采用让网贷平台来给自己提供资金,或者进行“债权转让”、类资产证券化等模式获取资金。

  资金来源不明就代表着资金成本不明。资金成不明确就代表着高利率。规范资金来源真是从源头上“限制”现金贷的成本。

  四、助贷的死亡

  这点大叔在之前的文章解读过了(算卦高手),今天简单说一下助贷的为什么会死亡。(摇摇欲坠的助贷模式,背后竟然是这样)

  助贷的最终放款人是银行,银行单纯的放贷,必须要符合法定利率。如果经过助贷的手放贷,不仅仅能够提高利率还能够进行风险转嫁。

  助贷成了给银行垫背的。

  对于一刀切的政策,大叔就说这四点,那么对于这份政策对现金贷的影响,对网贷平台和互金市场的影响大叔要重点说一说。

  为什么会一刀切?

  现金贷是没有任何场景、没有抵押纯信用的贷款。众所周知,我们国家信用基础还相对薄弱,征信体系还不健全。所以在当下这种环境中,如果大面积的进行现金贷、信用贷,势必会造成风险的爆发。如果基层的信用体系塌下,未来在想塑造就非常困难了。而且,如果整个互金市场被现金贷占据,那么就等同于全民放贷,也就意味着全民风险。

  2008年,温州民间借贷塌陷,这是个深刻的教训。当时,只是温州一座城市就引起了巨大的连锁反应,就更不要说现在通过网络进行“放贷”的现金贷了。如果现金贷出现风险,那么对于金融市场来说属于“灾难性”风险。

  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大叔觉得,政策“一刀切”了现金贷,未来肯定有9成以上的现金贷公司被迫转型。回归P2P模式,或者选择有抵押、有担保的资产端

  但是这样的话,让资产端市场更加剧竞争,更让“资产端紧缺”。现在符合监管要的资产端本来就少,这个要求首先是要你在“限额”的范围之内,其次要求你有场景、有风险措施、符合这些类型的资产端基本上局限在车贷、三农、供应链上。如果大面积的现金贷公司转型,涌入到其他资产端市场,势必会引起“抢夺资产”的情况发生,将继续加速资产端的竞争。

  最后大叔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问题,这份监管文件也提到了:“谨慎使用数据驱动的风控模型”。这就意味着“大数据风控”未来是否也会被严管?两周前一行三会限制了“智能投顾”的发展,现在又对大数据风控提出了“谨慎使用”的态度。看来,金融科技、数字科技的未来还是有一段路要走。

  回归本质,增加直接融资比例,是整个金融市场的大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