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才华只是羽翼,从容才是她一生的风骨

 Confucius365 2017-12-02

鼓角争鸣,喊声震天,数万贼兵杀入会稽城。

此时,身为守城长官的丈夫和四个儿子已经全部战死。虽年有六旬,却仍气质高雅,此时的她一手抱着幼孙,一手持刀,手刃数名贼兵……

她是安西将军谢奕和阮籍族人阮容的长女,北府兵总司令谢玄的姐姐,宰相谢安的侄女,山水诗鼻祖谢灵运的姑婆,书圣王羲之的儿媳妇,会稽内史王凝之的夫人。其实,最主要的,她是她自己,她叫谢道韫。

才华只是羽翼,从容才是她一生的风骨

01

谢道韫出生于东晋名门望族谢家。得益于家族强大的遗传基因,加之良好的家庭教育,她的才华自小就展露无遗。

有一次下雪,谢安想考考孩子们,他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侄子谢郎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沉吟片刻说道:“未若柳絮因风起。”如此灵动的比喻赢得时人及后人的赞叹,并以才女的身份和蔡文姬一起被写入了《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

那时的女子,能安拙守分、相夫教子就已经算是有“德 ”了。 倘若能够通文字、明大义,那便更不得了。

谢道韫的不俗之处,除了少有才学,更在于她超脱年龄的见识。

一次,谢安问孩子们:“《毛诗》中何句最佳?”谢玄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谢道韫答道:“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

谢安认为,前者文辞及感情固然好,但表达的只是个人的思想感情;而后者,尹吉甫写的“烝民之诗”,诗句清新让人如沐春风;仲山甫心忧社稷苍生,已经超越个人、进入了心忧天下的高境界——这也正是谢道韫所难能可贵之处。

谢安对侄女的评价相当高,要知道,谢安的眼光可是长在脑瓜顶上的。他才学气度,文治武功样样可称典范,否则,怎么会成为大仙儿李白的偶像呢。

谢安对谢道韫、谢玄这姐弟俩非常关心。

谢玄小时候,特别喜欢弄个香囊挂在腰里(显然也是跟当时那些名流们学的),女里女气的。而谢安不想让自己的侄子把将来的人生之路走成这个样子,他又怕伤了谢玄的自尊心,所以想了一个好办法,有一次他弄了个赌博的小把戏,将谢玄的香囊赢了过来,而且干脆烧掉了事。

像叔叔一样,作为姐姐的谢道韫,对于弟弟谢玄也有着严格的要求。

她曾劝戒谢玄说:你怎么这么不求上进呢?净干些乱七八糟的杂事来分心,这简直是辜负了你的天份。(“汝何以都不复进?为是尘务经心,天分有限?”)

谢玄听后,非常惭愧,从此发愤,并终成一代名将,淝水之战中,一举击溃苻坚的百万雄兵。而这位谢玄,一生都十分敬重自己的这位姐姐。

才华只是羽翼,从容才是她一生的风骨

02

对于这位侄女的婚事,谢安着实费了不少心思。

作为当时的两大望族,嫁于王家几乎是必然的选项。谢安打算从王羲之的(7个)儿子当中物色一位。

才华只是羽翼,从容才是她一生的风骨

他最先看中的是五子徽之,但后来发现这孩子有点没溜儿。

比如,他扬名古今的“雪夜访戴”之事。说有一天晚上下大雪,他突然想念好朋友戴安道了,于是他连夜划了小船(当然不是他自己划)去找200来公里外的朋友。船遛遛划了一夜,都到戴家门口了,可他又不想见了。他是这么解释的:“我想见他是兴之所致,现在兴致了,那就不见了呗!”

还有,他当骑曹参军时候,整天吊儿郎当的,居然不知道自己当的是什么官。领导问他:你管那马得瘟疫了,你知道病了多少、死了多少吗?他的回答也干脆:我连活马有多少都不知道,你居然问我死马!

谢安无论如何也不敢把自己的宝贝侄女嫁到这个坑里。

谢安经过千挑万选,最终终于把她嫁给了王羲之的二公子王凝之。

想当年,太尉郗鉴慧眼识珠(其实都没用眼,只用了耳朵),就招到了王羲之这位“坦腹东床”的好女婿。而谢道韫对这桩婚事,却非常的不满意。

谢安问她:“凝之是王羲之的公子,不是庸才啊,你为什么这么不开心呢?”谢道韫回答:“你看看咱们王家,父辈中的您和叔叔谢据,兄弟们中的谢韶、谢朗、谢玄、谢渊,个个都那么优秀。可你再看看王凝之,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

也难怪,王凝之只是遗传了些父亲的书法本事,却少有才情。而谢道韫又是一个何等才华横溢和心高气傲的女子啊。

有一次,小叔子王献之和客人在家里“清谈”,结果辩论不过人家。当时,房内的谢道韫听得一清二楚,她想帮他一把,于是就让婢女挂上青布幔,自己坐在幕后,接着刚才的话题和对方辩论。她旁征博引,慷慨陈词,结果辩得对方俯首称臣。

这样的婚姻也许少有共同语言,也许生活索然寡味,但终究是囿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传统之限。

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象卓文君似的,能无所顾忌的去追求自己的爱情——即便是才情不输蔡文姬、胆识堪比花木兰的谢道韫。

他们终究还是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直到王凝之把自己的生命作到尽头的那一刻。

才华只是羽翼,从容才是她一生的风骨

03

王凝之的问题不在于他缺乏才情,而是他不务正业。他信奉五斗米道,无论是办公室还是家里,整天价烧香画符,弄得乌烟瘴气。

这种情况还能干些什么正事儿呢?陶渊明在他手下只干了几天,便觉得实在没什么意思,交了个辞职报告没等批准就跑了。只可惜陶渊明那踌躇满志的处女仕,就这么毁在了王凝之的手里。

王凝之迷信邪教不但害了自己,也最终害得家破人亡。

399年,同是五斗米道虔诚信徒的孙恩发动起义。王凝之时任会稽内史,面对强敌,他不是琢磨怎么积极备战,而是整天价焚香祷告。他告诉大家休要担心、少要害怕,有我王凝之在此。他扬言自己已经借来了数万鬼兵(你以为你诸葛亮啊,《三国演义》看多了吧你)。

看到丈夫这么任性的胡来,谢道韫多次劝诫,可他根本不予理会。没办法,谢道韫亲自训练家丁,以防不测。

后来,孙恩大军长驱直入杀入会稽城,结果王凝之和几个儿子全部被杀。面对此情此景,已经是60岁老太太的谢道韫,带领家丁奋起抵抗,并新手杀了几个贼兵,但终于被俘。

此时,她怀抱两三岁的外孙,对孙恩厉声喝道:“这事只和我王家有关,不关外姓人的事。你如果你非要杀他,就先把我杀掉吧。”

出于对谢道韫敬仰,孙恩最终还是放过了她们祖孙,并把她送回了会稽老家。

一千几百年后,侠女秋瑾嫁给了一个叫王廷钧的小纨绔。他吃喝玩乐,弱不禁风,对诗词歌赋更是一窍不通。百感交集的秋瑾写了一首叫《谢道韫》诗:

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

可怜谢道韫,不嫁鲍参军!

其实,谢道韫去世时,鲍照还没出生呢。不过,就算是同年,鲍照能和谢道韫匹配的也只是他的才华和抱负。受门阀所限,小鲍能有机会娶到她吗?

事实是,鲍照尽管才高八斗,壮志凌云,但终究由于寒门出身,一生坎坷,最后暴死于乱兵之手。

才华只是羽翼,从容才是她一生的风骨

04

谢道韫寡居会稽,数年间足不出户,闲暇时写写诗文。当地的学子纷纷慕名登门求教,她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受她教诲而获益者无数。

会稽郡守刘柳也是当时的名士。一次,他去拜访谢道韫,她坐在帷帐之内,气定神闲,谈及自己的家世时,娓娓道来,那丧夫丧子、家破人亡之事,仿佛和自己无关。对于这次谈话,刘柳评价谢道韫“风致高远,词理无滞,诚挚感人”,自己则“受惠无穷”,“心形俱服”——五体投地,彻底服!

谢道韫走了,没人知道她确切的去世时间。

她留给后人的,除了她的美貌,她的才学,更有那种“林下风气”、“雅人深致”的气质,那种对于家庭的责任和担当,那种面对惊涛骇浪的侠肝义胆和凛然正气,那种遭逢家庭巨大不幸后的淡定和从容,那种历经70年沧海桑田的宠辱不惊。

这,是一种人生境界。

有关她的传奇,还会继续下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