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性的“30岁危机”:平衡事业和家庭,路在何方?

 金麟167 2017-12-03

写在前面的话:

我至今都难以忘记,前年冬天的阿萍(化名)穿着臃肿的珊瑚绒睡衣,坐在漆黑的小区长椅上和我视频咨询的模样。

这是一个起点不高心有不甘渴望改变的孩子妈妈,她对于家人和孩子怀揣着炽热的爱。

前不久阿萍给我们做了反馈,让我们深受鼓舞。

在征求对方同意的前提下,我隐去了对方的真实信息,将这个故事进行文学加工和整理,希望能帮助到更多和当年的阿萍一样深陷无助和迷茫的女性们,打开她们的思路,去发现更多的可能。

要知道,一个女人的担当,远远超出她的想象;而担当,足以让一个曾经一无所有的女人,变得勇敢、坚强、有力量。

文丨赵晓璃

微信公众号|璃语职美人

送给不甘平庸的你。

01

32岁,学历低、无背景、无一技之长

“晓璃老师,我是不是很失败啊?”

一个冬天的夜晚,阿萍坐在小区外面的长椅上,开启了手机的数据流量,在视频里向我说着自己懵懂而辛酸的过往。

阿萍出身于贫寒的农村家庭,下面有个弟弟,于是你懂的,父母倾尽一生的奋斗,都是围绕着家中这个唯一的男孩,他们勒紧裤腰带,送阿萍的弟弟念书,而阿萍,只念到了初中毕业,就失去了上学的机会。

“女孩子嘛,总有一天要嫁人的,等到结了婚就好了。”在阿萍早年的记忆里,这是父母常常念叨的话。

18岁那年,阿萍和很多同村的女孩一起,来到了城里当起了流水线工人。

流水线的生活单调而乏味,让阿萍倍感无望的是,作为风华正茂的流水线女孩儿,她们能接触到的异性也不多,大多数是和她一样在车间干活的工人,不论学历还是处境,和自己并无本质差别。

心有不甘的阿萍决定离开这个封闭的环境,她隐隐约约地知道,女人最好的年华没有几年;而对一无所有的她而言,她唯一有的,就是她自己。

她从工厂辞职,来到了一家大酒店做服务员。

她面容姣好,机灵而勤快,不到一年的时间,她热情周到的服务赢得了客户的一致称赞,与此同时,那位意气风发一表人才的客房部经理,向她展开了强烈的追求攻势。

这位客房部经理是一枚当地土著,父母是普通的工薪阶层,老两口见阿萍倒也朴实能干,并没有过多地阻挠这桩婚事,他们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阿萍似乎苦尽甘来,好日子仿佛正在向她挥手。

然而好景不长。

婚后的阿萍很快怀孕了,为了能够全心照顾孩子及老人,阿萍辞去了工作,在家做起了全职太太。

听的出来,阿萍很珍惜这段婚姻,也很爱自己的家人,随着孩子的出生,很多花费就陡然增加了,看着操劳奔波的老公,望着上幼儿园的孩子,阿萍决定,是时候为孩子为家人做点什么了。

“可是,我还要兼顾家庭”,阿萍说:“我知道工作不好找,尤其对于我这个学历低、无背景又没有一技之长的三十出头的女人而言,又到底有怎样的出路呢?”

02

高手在民间,观念的转变最关键

曾几何时,我们都习惯了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比如,我们会从学校判断一个人、从行业及工作性质评判一个人、从一个人在哪里念过书、在哪里工作、又在哪里居住人为地将人群分为三六九等。

我没有正面回答阿萍的问题,而是和她说了一些真实的故事。

我最痛苦的那几年,莫过于我的母亲患病的那段时期。

那段时期,我的孩子尚且年幼;而我也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每天上班如上坟。

因为母亲的身体缘故,我不得不承担起照顾孩子的重任,因此,我无法再和以前一样心无旁骛地上班了。

同时,我也想好好思考一段时间,琢磨下未来自己到底何去何从,就这样我递交了辞职信。

在那段时间里,我白天送完孩子,就开始做一件事情,去街上观察每个人的生存状态,和他们聊天,去了解不同人的不同生活。

我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所谓“高手在民间”。

故事一:室内设计师的转型之路

梅子姐(化名)向往自由,她说她最大的梦想,就是可以支配自己的时间。

在上班那会儿,梅子姐就一直在找一份这样的工作:每年可以有两次旅行,每次旅行大概需要7天左右。

除去过年的七天,几乎没有单位可以满足梅子姐的这个要求。

要知道,在设计师这个行业里,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带薪休假制度形同虚设,每个人都是拼了命地工作,高薪的背后,是常人想不到的体力透支。

梅子姐一开始也是拼命工作,后来终于把身体累垮了。

那一年快要过年的时候,梅子姐在医院吊水,老板的电话来了,并没有一句慰问体恤的话,而是冷冰冰地命令梅子姐:“不论你现在在哪里做什么,你必须马上过来,你设计的图纸客户不满意,现在人在公司,你赶紧过来!”

梅子姐拖着吊水的瓶子赶到了公司,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总算摆平了事情。

“从那一刻起,我发现,打工就是一场难以善终的结局,你累死累活,不会有人说你的好,与其如此,不如早点为自己打算。”梅子姐说。

看透了职场的梅子姐开始为自己谋划了。

她想起两年前老公用积蓄买下了沿街的一间十多平米的商铺,当初老公告诉她,钱放在银行迟早会贬值,不如买下一个小点儿的商铺,以后可以赚取租金。

就在梅子姐对职场心灰意冷之际,这间十多平米的商铺给了她新的出路。

她把租出去的商铺收了回来,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了装修,由于她有设计师的功底,对审美具备独特的品味,于是她辞去了工作,开始去各地淘衣,慢慢地,一家独具特色的服装店就这样开了起来。

“很多人都说实体店不好做了,我却不这样认为。在我看来,要拉开实体店和网店的差距,关键在于三点,一是性价比,二是购物体验,三是情感交流。”梅子姐说。

梅子姐说,由于这间小铺是自己买下来的,因此就没有了租金压力,服装的售价就不会太高,另外她还附代卖一些饰品等小商品,客人来到了这家店,梅子姐按照自己的眼光,对这个人的着装进行建议,并为她搭配出一套适合客人特质的服装,包括饰品的搭配都格外用心。

你说,这样的小店,岂有不火的道理?

如今的梅子姐经过几年的经营,成为家中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每年她都会选择在销售淡季带着家人外出旅行,而她更是能够掌控自己的上班时间,每天接近中午才开门,晚上八九点就关门。

很多客户和她成为了朋友,并且乐此不疲地给梅子姐介绍朋友过来,就这样,梅子姐的小店越来越红火,成为街边一道别致的风景。

梅子姐告诉我,其实只要你想开了,就会发现生存的道路远不止上班这一条路,最关键的是,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持久做下去,时间会给你最公正的回报。

故事二:开始为了生计所迫,后来路越走越宽

阿红遭遇婚姻变故那一年,独自带着孩子来到这个诺大的城市,一时陷入了生存危机。

阿红是小学文化,只认识字,能算账,三十多岁的她要照顾孩子,找不到合意的工作。

她觉得自己应该学门手艺,这样方能在这个城市里立足。

阿红学起了修理,包括门锁、拉链、皮鞋等等。

她用离婚时拿到的赔偿金,在一处不起眼的角落里支起了一个修理摊,竖起了一块显眼的招牌。

这一做,就是好多年。

阿红做事麻利,手艺娴熟,每天有做不完的活计,渐渐地攒了一笔钱;由于经常上门修锁,阿红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得知了一些信息,渐渐琢磨出一条致富之路。

她先用一笔积蓄买了一栋小户型房子,然后将其出租,用租金归还贷款,以房养房。

没多少年的功夫,阿红购置的这处房产所在区域盖起了学校,阿红的房产一夜间涨了好几倍。

阿红尝到了投资的甜头,陆陆续续又购置了几处房产。

与此同时,阿红手里掌握了大量的信息,有买房需求的,还有房屋中介委托她介绍客源的,慢慢地,修理业务依然是阿红的主业,她又开辟了另一个副业——“房产中介”。

阿红告诉我,在这条巷子里有很多不起眼的手艺人,实际上各个都在这个城市里有几套房产。

“哪有人天生肯吃苦?要不是被逼上绝路,我也不会有今天。”阿红感慨说。

在阿红看来,一个人只要肯放下身段,愿意动脑肯吃苦,任何一条烂路都能走成直路。

故事三:做事要有恒心,抵得过常立志

包子铺的郑嫂,在这座城市奋斗了十几年,那家包子铺也在这条街存在了十几年。

这十几年,郑嫂和丈夫每天起早贪黑,将一双儿女送到了学校,也有了自己的窝。

“我们这些手艺人文化低,也没有太多的出路,只知道好好做事并且坚持下去,并没有太多玄乎的生意经。”郑嫂说。

03

哪有什么高端低端,每个人都是生活的英雄

对于很多自感一无所有的人而言,你真的一无所有吗?

你有没有现成的资源?你手上的资源有没有发挥到最大的价值?

这些资源包括:看得见的资产、看不见的人脉;看得见的学历,看不见的拼搏精神;看得见的物质差异,看不到的奋斗不息,等等。

怎么可能一无所有呢?

你还有你自己,还有一颗不甘的心,甚至,你一定还有些没有发挥到极致的资源。

阿萍恍然大悟:“老师,我有想法了,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你。”

你猜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阿萍回去盘点了手上的资产,她想起婆家正打算处理一栋老房子,那栋房子的地理位置,就在阿萍孩子的幼儿园附近。

阿萍灵机一动,有了。

孩子的接送与托管不正是她可以着手做的事情吗?

她知道孩子们放学很早,而很多父母忙着上班赚钱,也没有老人照应,无法早早地过来接孩子,于是她说服了婆婆不要出售那栋房子,而是把房子重新装修一下,成立了一家儿童托管中心。

由于阿萍本来就是妈妈,她的第一批客户就是孩子所在幼儿园的家长们。

阿萍做事认真负责,每天负责接孩子们到托管中心,给孩子们做好点心,照看孩子们写作业看书,一直等到孩子家长下班把他们接回家。

“晓璃老师,感谢你,你当初启发了我,让我找到了另一种可能。如今我的家庭工作两不误,反正我也要照看孩子,顺便帮更多人照看更多的孩子,又有了经济来源。你知道吗?我这边都是熟人介绍朋友,孩子们越来越多了,下一步我打算请些阿姨帮忙呢。”阿萍说。 

我突然想起一段话——

你从哪里来并不重要,你往哪里去才更重要;

人生不在于你此刻的高度,而在于你能给他人带来怎样的价值。

一个女人的担当,远远超出她的想象;而担当,足以让一个曾经一无所有的女人,变得勇敢、坚强、有力量。

我知道生活的残酷,但我也深信,每一个懂得用自己辛劳为他人做出贡献的人,都值得尊重,也都值得拥有属于自己的位置,以及美好的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