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廉方临证传薪录》之脾胃病论治经验

 369蓝田书院 2017-12-03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多发、易发的疾病之一。临床以胃痛、痞满、吐酸、呕吐、腹痛、泄泻等症状多见。其病因病机复杂多变,临床中易失治、误治而耽误治疗时机,以致久治不愈,危害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降低人民生活质量。杨老认为:人以气机为顺,气机调畅则百病不生若失调畅,则郁郁之症随机而起。又因气机统摄全身,调畅五脏六腑气机不畅,五脏六腑功能时常,则变生多病。故而提出 “百病生于气”的学术观点。脾胃病亦不例外。

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导致元气不能充足,正如李东垣所阐发的“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故而疾病更加复杂。

在脾胃升降中,脾之升清,胃的降浊都有赖于肝胆疏泄的功能,正所谓“肝升则脾升,胆降则胃降”,肝胆疏泄功能正常,脾的运化功能正常,才能鼓舞脾胃之气血,促进其运化水谷、水湿的能力。而肝疏泄升发功能失常则会出现两方面变化一为肝疏泄太过,而致肝木乘土;二为肝疏泄不及,肝气虚胆气不降,而致木不疏土。这两者均可引起脾胃升降失调,运化失常。因此,杨老认为脾胃病的治疗除注重本脏的正常功能的恢复意外,还尤其应重视治肝(养肝、疏肝、柔肝),从肝论治,使“土得木而达之”。

一、脾胃的生理、病理转化

《内经》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指饮食入胃,经过胃的受纳腐熟,化生成的水谷精微在脾的作用下上输于肺,再经肺敷布全身,以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皮毛与肌肉。胃的受纳功能是脾主运化水谷精微的前提,胃受纳功能失常,则脾运化乏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正常吸收和输布,使气血充盛,人体的生机盎然同时,胃降浊功能正常,不断将糟粕排出,才能容纳更多的新鲜食物,才能源源不断提供精微物质,从而保证脾主升清功能正常即所谓“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脾为阴脏,属湿土,水得温则行,遇寒则凝,故寒湿内阻则脾运失常,水液代谢障碍,故曰脾喜燥而恶湿。胃为阳腑,属燥土,故喜湿而恶燥,脾胃之燥湿相济,阴阳相合,才能完成饮食物的运化过程。

脾胃调和为生理,脾胃失调则为病理。脾胃之生理功能,需有赖于脾胃气机的升降得宜。脾升则可将水谷精微疏散布达周身,胃降则可将糟粕排出体外,为新鲜饮食提供可容纳的场所。脾胃功能失调关键的病理基础就是脾胃气机的升降失常脾胃功能失常,脾不得升清,胃不能降浊,在上则表现为头晕、气促、心悸等,中则表现为胃痛、痞满、呃逆、腹痛、纳差、呕吐等,下则表现为腹泻、便秘、崩漏等。由此可见,脾胃二者无论在生理上还是病理上都是密不可分的。

二、辨证治疗

在脾胃病的辨证纲领中,杨老认为应该从肝脾失和、脾胃虚弱、久病耗阴、瘀血络阻四方面考虑,然后再根据各主症确定主病,根据各兼症灵活辨证加减用药。但是杨老同时也强调,治疗必须兼顾调肝,肝气调和则脾胃和调。

(一)调肝运脾

因肝主调畅全身气机,且肝与脾胃同处中焦,因此脾胃之病治以疏肝调气当先。肝的功能失调影响脾胃正常生理功能,导致脾胃病的发生发展。当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吞酸,口苦咽干,善太息,脉弦细等症时,属肝气郁滞乘脾犯胃之证。杨老在治疗此证时,常以疏肝行气止痛为治则,方以四逆散为主方疏肝健脾,并加用诸如砂仁、木香、元胡、苏梗、川楝子、郁金、青陈皮等行气之品。若兼见胸脘闷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脉濡滑等症时,属肝郁脾虚之证,杨老在临证时则合用异功散,组成经验方安胃煎(太子参30g,白术18g,茯苓18g,陈皮12g,柴胡18g,白芍18g,枳壳12~15g,甘草6g)酌加苍术、厚朴、砂仁、藿香、佩兰、薏苡仁、白术、白扁豆等化湿健脾之品;若湿郁而成湿热阻滞,则常配伍诸如黄连、黄芩等清热利湿之药。

(二)调理寒热

在生理状态下,肝胆寓相火,脾胃得以温煦。正如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所指出的:“盖肝之系下连气海,兼有相火寄生其中,为其寄生相火也,可借火以生土,脾胃之饮食更赖之熟腐。”当肝之相火不足,肝寒犯胃,而致脾胃虚寒,出现胃脘冷痛,喜温喜按,胆怯善恐,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等症时,常选用理中汤为主方以温中益气,散寒止痛。并加香附、乌药、吴茱萸、高良姜等暖肝调肝之品。若肝胆相火妄动,横乘犯胃,而致肝胆胃郁热,表现为胁肋胀痛,吞酸嘈杂,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等症,常选用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为主方治疗适当选用川楝、元胡、龙胆草、夏枯草、金钱草、鸡内金、郁金等调肝利胆之品,并佐以浙贝母、海螵蛸等制酸止痛若肺胃积热之证,表现为面部痤疮,性格急躁,口苦,脉数,舌红时,常选用四逆散合枇杷清肺饮为主方治疗适当选用紫草、水牛角、僵蚕、蝉蜕、生地黄麦门冬等。

(三)调和气血

脾升胃降对维持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正常,气机的畅达,气血的冲和有重要作用,脾宜升健,胃宜降则和。《血证论》云:“肝主藏血,其所以能藏之故,则以肝属木,木气冲和条达,不致遏郁,则血脉得畅。”若临床中患者见胸胁脘腹刺痛,因情志刺激而加重,面色萎黄黯淡,甚至散在褐斑,舌黯,有瘀斑,脉弦细涩等症时,属肝失疏泄和藏血,血脉不畅,导致瘀血络阻,常选用主方四逆散合桃红四物汤为主方治疗适时加砂仁、木香、陈皮、香附、蒲黄、五灵脂、乳香、没药、丹参等疏肝理气之品。若见口干或饥不欲食,胃脘灼痛,大便燥结难通,脉沉细等阴血亏虚,胃阴不足之症时,选用沙参麦门冬汤为主方治疗,酌加川楝、元胡等疏肝之药。

三、精神调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增大精神高度紧张,这些引发脾胃病的重要因素。情志内伤可致脾胃等脏腑气机失调,气血紊乱,百病由生。杨老重视精神的调养,主张调身先调心先守神建议患者保持性格开朗、情绪乐观,及良好的品德修养在工作学习之余,闭目定志,在一段时间里让自身处于心静神清的状态;培养多种有益身心的兴趣爱好,如琴、棋、书、画、钓鱼、旅游、音乐、养花、习练气功等,以怡情养心遇到不尽人意之事,要克制自己,或转移自己的注意力,还可采用“以情胜情”之法加以排除,做到心安而不惧,神清而气全。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只有这样好好调养精神才能有利于疾病的治疗与恢复。

四、饮食调理

俗话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杨老强调七分养应该在三分治的基础上进行,在临床中经常告诉患者一些饮食调理的方法,比如肝气郁滞,心情不畅时,建议多吃些黄花菜、土豆、香蕉、橙子等蔬果黄花菜又称忘忧草,在《本草图经》有记载:“黄花菜安五脏,利心志,明目疗愁。”现代研究黄花菜还有安神、利尿、消炎、健脑、抗衰及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香蕉有“快乐水果”之称帮助维持人体电解质及酸碱代谢平衡,稳定血压,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预防消化溃疡,预防和治疗忧郁症等的作用。多喝一些如茉莉花茶之类行气解瘀,利精神的饮品。茉莉花茶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抗衰老的作用。脾虚时多食红豆、薏苡仁、山药莲子等食物肠胃失和时吃些酵母片、多酶片喝些乳酸菌类的饮品调节肠道菌群失调。正所谓药食同源,通过饮食的调理对疾病的康复也是大有裨益的。

脾胃为全身气机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胃功能的一升一降,维持了人体新陈代谢功能的正常。临床脾胃病多因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以致气机不畅,中焦气机运行失常,脾胃升降失司,病证皆出。肝胆疏泄的功能在脾胃升降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正所谓“肝升则脾升,胆降则胃降”,肝胆疏泄功能正常,才能鼓舞脾胃之气血,促进其运化水谷,运化水湿的能力。因此调理肝胆功能成为辨治脾胃病的第一大法,脾胃病治疗首先重在调肝达和、脾胃调和。调肝治脾胃之法,主要调肝运脾即调畅气机,调和气血,调治寒热,外加化痰除湿,强调肝之疏泄条达,脾之健运升清,胃之受纳和降特性,以和缓为准绳,时时顾护胃气忌投大热大寒、苦燥、滋腻之品,巧用平淡之法、轻灵之品拨动气机,中焦脾胃气畅,则脾胃功能调和而愈。

在临床治疗脾胃病时重视精神及饮食调理取得非常不错的疗效。治疗脾胃病需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调节升降的同时兼顾它脏,方能到较好的疗效。《素问·六微旨大论》云:“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所以,恢复脾升胃降的正常气机升降和调理肝胆疏泄功能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

附:

  杨廉方(1944—),男,汉族,重庆市垫江县人,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2000年被评为重庆市名中医,2012年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4年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至今已从事中医医疗工作50余年。杨老积极总结临证经验,先后发表论文数十篇。在内科、妇科、儿科等疾病的诊疗方面,经验丰富,疗效显著。

廖成荣,男,就职于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杨廉方传承工作室秘书,《中国民间疗法》中青年编委,特约审稿专家。师从多名国家级、省级名医名师。参与省、局级课题3项,策划并担任丛书主编《常见病医方·医案·医论系列丛书》、副主编《杨廉方临证传薪录》,参编《不孕证中医诊疗经验集》、《白癜风中医诊疗经验集》、《痤疮中医诊疗经验集》等多部著作;先后在《国际中医中医杂志》、《中医药导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40篇,擅长运用中医药诊疗临床疾病,疗效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