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为什么用风箱来比喻天地?

 维摩花雨 2017-12-03

老子为什么用风箱来比喻天地?

第五章(2)

原文: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欤?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释义:

“橐籥”,古代鼓风吹火的器具,即风箱。

“屈”,竭尽之意。“多闻”,通行本作“多言”。“多闻”和博学有关,而老子提倡“绝学”,作为对应,帛书甲、乙本作“闻”更宜。“数”,通“速”,极速穷尽之意。“守于中”,就是守其虚。“中”,通“盅”,中空之意。

翻译:

天地之间,不正像那风箱吗?看似空虚却不会穷竭,愈是鼓动,风量愈多。博学多闻反倒急速衰颓,不如守持中空。

旧注:

林希逸注:橐者,籥之管也。橐籥用而风生焉。其体虽虚,而用之不屈,动则风生,愈出愈有。天地之间,其生万物而亦然。橐籥之于风,何尝容心?天地之于生物,亦何尝容心?故以此喻之。

苏辙注:排之有橐与籥也,方其一动,气之所及无不靡也。不知者意为机巧极矣,然橐籥则何为哉!盖亦虚而不屈,是以动而愈出耳。天地之间其所以生杀万物,雕刻众形者,亦若是而已矣。见其动而愈出,不知其为虚中之报也。

札记:

1. 老子一再强调“空”对“道”的重要性,并认为“无之以为用”(第十一章)。风箱生风,可以烧火,可以冶铁,做成不同的器物,与“道”“朴散则为器”(第二十八章)的原理相同。但风箱并不认为自己多么了不起,它认为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作用不竭尽而不居功,咎是天道的本质。

2. 人效仿天道,也要懂得空的重要性,这就是“守中”。只有这样,才能顺其自然做事情,不为外界的名、利、欲、知所引诱,才能将“腹”“目”区别开来,才能不断进步。

3. 老子认为“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第四十八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第四十七章),听得越多、见得越多、知道得越多,选择就越多,欲望就越多,然而为悟道者所不取。人有了目标,就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总考虑个人名利,要清空自己,用最质朴的初心去对待自己的事业,就一定能做出成绩,否则,听得越多越迷茫,越找不到方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