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理论依据:《脾胃论》、国医名家石冠卿先生用药心法 列位看官,今天为你说上一病,这就是胃疼。 当然,胃疼也需要辨证施治,类型多种多样。我们这一篇小小文说,自然不能面面俱到。但是,偏偏有一张小方,它不寒不热、不缓不峻、不偏不倚,对于大多数的胃痛患者,即现代医学诊断为浅表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人,有很好的疗效。 闲言少叙,先把组方给你—— 佛手120克,焦山楂90克,鸡蛋壳50克。共同研为细面,每次服用6克,每日早晚各服用一次,红糖水冲服即可。 对,就这么简单。 看官,此方不是凭空捏造的。请记得,作为中国卓越的网络养生阅读品牌,我们绝不会把毫无来由和根据的养生治病之法,介绍给看官。比如上面这小小方剂,乃是我国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石冠卿先生的经验方。 石冠卿先生,生于1918年,河南省濮阳县人,1943年开业行医,1958年供职河南中医学院,历任内经教研室主任、全国中医学会理事、河南省分会常务理事等职,乃是中原地区的杏林名宿。石老先生所著的《黄帝内经选注》,在学界有着重要影响。 上方精妙几何? 看官,说起胃病,从病性上来说,无外乎寒热、虚实之说。情况复杂的,则寒热夹杂,虚实夹杂。但是从临床观察的角度分析,无论病性怎样,患者往往都会有气郁和食积两个问题在。 为什么常有气郁?看官须知,脾主升,胃主降。两者本来就是一身气机运转的中轴。如今胃病发作,必然会影响脾胃气机,形成气滞、气郁。同时,脾属土,肝属木,木克土,脾胃出问题,十有八九离不开肝气不疏的问题。这是二者之间的天然关系所决定。所以这气郁二字里,也包含着肝气郁滞的问题。 为什么常有食积?方才说过,脾当升不升,胃当降不降,必然会有食积内停。反过来,食积会加剧脾胃气机的壅滞,由此陷入恶性循环。 看官,您若明白了这些,也就知道上面这三味药的妙处了。 佛手,性味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功在舒肝理气,和胃止痛。首先,它能疏肝,解肝郁。其次,它能入脾胃经,行脾胃之气,实现理气止痛之功。一味药,既能活肝气,还能行脾气,一箭双雕。 再看山楂。它性味酸、甘、微温,归脾、胃、肝经,功在消食健胃,行气散瘀,因此能够帮助我们消食积。同时,它还有一点行气的作用在,《本草蒙筌》明确指出它可以“行结气”。所以,它一方面消磨腹中食积,一方面帮助佛手行气,是很好的助手。 最后,鸡蛋壳性味淡,平,功在收敛制酸,补钙。它是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民间常用药。 由此可见,此方抓住气郁和食积两个常见问题,虽说药味少,但是对于止痛而言,是足够的了。它的适用对象比较广泛,而且药性平和,所以我们把它介绍出来,以飨读者,也供医者参考。 方剂虽好,看官如果要借鉴应用,还是要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应用,必要时可以适当加减。 全文完。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