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leafcho 2017-12-06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冯承素摹本(神龙本) 故宮博物院

传世的《兰亭》专考著述有桑世昌的《兰亭考》、翁方纲的《兰亭续考》。但后世竟无一部新的系统的条理的研究专著出现。书学之衰由此可以概见。到北宋时,苏易简(《文房四谱》之作者)家藏有三轴摹本,最为大书家米元章赏重,引起我研究上的注目之线索。据米老的高级眼力所定,苏家第二本最为近真,第一本、第三本依次而等降。我于是努力探求这苏家三本的遗型远影。结果认为米说是正确的——其第二本实乃无价之大宝!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虞世南摹本 故宮博物院

中国文献哪一科目都浩如烟海,对《兰亭》所有之本皆已尽见,但数十年来我所搜集到的却也十分可观,包括石印、影印、墨拓诸多今已稀见的遗迹,逐字逐画地仔细比较详勘,大致源流脉络、优劣得失,略已清楚在心;而且专心临写,以至能够“背临 ”,不失其形神笔致。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褚遂良摹本 故宮博物院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定武兰亭之吴炳本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定武兰亭之独孤本(部分1) 有赵孟頫十三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定武兰亭之独孤本(部分2) 有赵孟頫十三跋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我的结论是:苏家三本皆有遗影幸传,并未断绝:第一本后来附会题为“冯承素本”——旧时则题为“褚(遂良)临本”。第二本的“子孙本”是三希堂帖陆继善摹本与张珩捐献的元代摹本,曾为诒晋斋摹刻入石,极为精彩(此见《诒晋斋巾箱帖》,皆刻古法书,以《平复帖》为首。世传的《诒晋斋法书》乃是成亲王的书迹,易混为一事)。第三本即相沿题为“颍上本”的残石本的祖帖。

《兰亭》帖有几处有趣的问题从未见专家研者提起过,每叹细心善悟能察之人不多。今举之 以为学人启牖之助。

如第一行“癸丑”二字,丑字特显横长竖扁,而癸字又特小,似夹于“在”“丑”之间。此 为何故?人不言也。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神龙本剪字,癸丑

那情形很显然:王右军在这年落笔为文,正式纪岁用干支,这是首次(三月初三),而上一年写的干支是“壬子”,已经有点儿习惯了,所以一落笔就又写了一个“壬”——未及写“子 ”,已悟这已不对了,可是这才是开头的第七个字,便要涂去,太难看,遂生一计,将“壬 ”描“丑”,再在上边添一“癸”字。

这么办了之后,留下的痕迹就是:一是“丑”的中横画特别长,这本不是丑字的形状,乃“ 壬”的“遗骸”是也。二是那小“癸”又细又扁——不然“字空儿”里是容不下的。这个来由,一不复杂,二不离奇,可是从无一人识破道出之。旧年我曾将此意说与徐邦达先生。

此谜解后,一到第二行,就又有奥秘。“内行”们熟悉,“群贤毕至”的“群”字(本是“ 君”上“羊”式结构)的末笔一竖,中间一道小空线,像笔毫分了叉,形成一画而左右两“ 扇”,因而皆称之为“叉笔”或“岔笔”。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神龙本剪字,群

是笔不好吗?旧论曾有右军此次所使是一支“败毫”(即使用已久的半坏笔)之说。其实非也 。

原来,在上好的唐摹和元摹本上,这一行字不止这个群字,下边还有“毕”字,也出现了字 中间(虽不在笔画中)的细空白线。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神龙本剪字,毕

这就无法用坏毫“叉笔”来解释了。

再谛审后幅,也有类似的现象。

合在一起,我遂悟到:这与笔了不相干,乃是原纸久经折叠处磨损墨色的“直缝”式残存遗 痕旧迹。

此一发现,极有意趣——表明原件不是卷轴,而是平折“蝴蝶装”式的古物。而摹者高手十分忠实,照磨损处存此痕迹,不敢“填实”(妄者必会为之“收拾”、“修补”……)。

至于字句,也不乏俗解不明违失原意之例。

如后来为人议论甚至讥为“病句”的“丝竹管弦之盛”,人们就说了:丝竹即管弦,何必重复?以此为右军之小疵云。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神龙本剪字,丝竹管弦

提出这种意见的人,大约是只知“死文字”而不明活文章,尤其是汉字语文的特点,也更不善于体会古人的文心笔路。——比如秦少游的“杜鹃声里斜阳暮”,也受讥评,以为又斜阳又暮乃是无谓的重复,而不悟二者是时间推移的两个层次:暮是日没于草中,比日斜要晚得多。

汉字语文最大特点是既有“义组”,又有“声组”,缺一不可。可惜如今之人更少知者了。

请你看看原迹款式:已写上了“此地有峻领(岭)”,为何又要在峻字上添写“崇山”二字? 岂不也可讥为“重复”?殊不知这就是汉文声调韵律的事了(一般人以为只有诗、词、赋、骈等才有声调韵律,于散文无关。那就更是不懂汉文了)。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神龙本剪字,崇山峻岭

下边有了“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皆四字为句的声律,故此“峻领”遂成“孤音”病韵,必增二字也为四字句,读上去方能铿锵有味有韵(即音乐美)。

此理通常不敏感之读书人已十分“钝觉”了。

“丝竹管弦”,大致道理相仿。

但是古代,也还另有分别:丝竹,指小型幽雅的“细乐”,文士诗酒雅聚以之“侑酒”也。管弦则指大曲,大合奏,以至包括军武雄壮之乐,如《凉州》、《甘州》是也。也不能也不可徒以“重复”而简单地看待之。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神龙本剪字,怏然自足

再如,历来著录释文皆作“快然自足”,其实原迹明明是个“怏然”,又怎么讲?

这并非笔误。此“怏然”即通常可见的“盎然”,说“兴味盎然”,正是“满足”之义。

古人都喜书写异体字,也包括“通借字”。怏、盎相通互借。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清 段玉裁 說文解字注--怏

还有一个“及所之既惓”,历来又将原迹改为“……既倦”,对吗?忠实吗?

周汝昌:《兰亭序》几处有趣的问题值得商榷

神龙本剪字,及其所之既惓

惓者,即“拳拳”之义,亦即“眷”也。这与“倦”正相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