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蔡元培与绍兴笔飞弄故居

 宁静的学者 2017-12-06
2008年12月23日

笔飞弄是一条狭长的深巷,这巷名据说与王羲之有关。王右军也曾在这巷子里居住过,因为有一次被人骗走了一副字,气恼之下将心爱的飞狐笔愤愤地掷在书案上,飞狐笔从案上跳起,穿破窗户,在巷中飞行了很长一段路,这巷就叫笔飞弄了。

蔡元培与晋人王右军是邻居。据说蔡元培的祖上原在诸暨,明隆庆至万历年间迁绍兴府城定居。以艺山售薪为业,后来某代先祖遭同行妒忌,被斧砍伤,遂不再经营木材业。高祖以下经商。初居井巷,至清道光年间,蔡元培的祖父蔡廷桢经营当铺有方,始在笔飞弄自置房产分居。井巷与笔飞弄同属山阴界,故蔡元培称自己是山阴人。

蔡家的旧宅规模,在绍兴大概可算做小富之家,前后尚算宽敞。从外观上看,这是一座在绍兴算不上规模的台门建筑。凡三进。而且不是分布在同一条轴线上,其门厅坐西朝东,临巷而建,二进厅堂和三进坐楼是坐北朝南。门厅通往大厅的天井特别开阔。第二进为一堂两厅,五开间,东西两侧为厢房,前有明堂。第三进是坐楼,五楼五底,为屋主蔡廷桢及一至五房子孙聚居。蔡元培之父蔡宝煜是长房,居于东首一楼一底,上为卧室,下为起居室。1868111日,蔡先生就诞生在这楼上。直至他26岁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北上任职之前,一直生活在这里、

蔡元培成才在笔飞弄。11岁时,家遭不幸,作为一家钱庄经理的父亲去世,蔡家世交中有人拟募款抚养遗孤,其母周氏坚决辞谢,决意典卖衣饰,克勤克俭,抚养三子成人。就是在这样的家境里,蔡元培犹能勤学,饱读了大量诗书。有一次,他在楼上读书,宅中起火,举家惶骇,疾呼他下楼,他全神贯注于书本,竟全不觉察。

在他20岁的时候,同邑的徐树兰先生(曾任兵部郎中),在古贡院购地造古越藏书楼,购藏了大量书籍,还刊刻了一些选本,因此邀请蔡元培相助校订图书。蔡元培在古越藏书楼探经觅典,徜徉于人类文化的宝库,前后达4年,人们说蔡元培学贯中西,那么这四年则为他奠定了坚实的学问基础,四年后,也就是他23岁的时候,参加浙江乡试,中了举人。第二年赴北京会试,中贰士,未即参加殿试。1892年春,再次晋京补行殿试,被录取为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当年会试的试卷以及钦点的字样、各主考官的签署,如今都在他的故居中。

帝师翁同龢对蔡元培的学问曾表示过赞叹:“蔡元培乃庚寅贡士,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材也。”1894年,蔡元培在北京应散馆考试,由庶吉士升补翰林院编修。二十多岁,已是“声闻当代,朝野争相结纳”的士大夫了。

但他就在这段时间里,接触了大量的新思想,于戊戌变法失败之后,毅然弃官归里。此后他委身教育,倡言革命,游学欧美,先后出任教育总长、北大校长,成为文通古今、学贯中西的“学界泰斗”。蔡氏台门现已辟为纪念馆。大门门楣上方悬挂匾额一方,系现代艺术大师刘海粟所题,曰:“蔡元培故居”。台门也早已整修一新,各厢房都做了讲解蔡元培生平事迹以及陈列其著作、手稿、图片等等的展室了。

 

来源:绍兴 老街漫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