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乐育堂语录》(六)

 愚人道缘 2017-12-07

二十、天罡斗柄,进火退符

 

修养之道,的是返自家故物,还已失本来。无论老少贤愚,皆可学得。无奈世人不明这个消息,不以老自推,便以愚自画。岂知这个天机,原在太虚中,浑浑沦沦,不因老愚而有增减乎?只怕人不立志以求。是以先天一点至阳之精,落于后天尘垢之污者,愈加陷溺而不返也。诸子亦知之乎?


即如阳生药产,总以端庄正坐盘膝为主,呼之至上,上则无形;吸之至下,下则无象,以眼微微向上而观,即采取也。若药气已壮,用吸、舐、撮、闭之法,紧闭六门,存神定虑,此正法也。


吾再进而言之,神要不动不摇,心要能虚、能谦,身如泰山,心似寒潭,专心一志,自然真气冲冲直上,不似旁门纯以意思牵引。要知,此气不是外来之气,是吾人受生之初,先天一点絪缊元气,入于胞胎之中者是。只为后天气息用事,先天气息蔽而不见。一朝凡息已停,真息自露。尤要知,真气既生,我家主人翁正正当当坐镇中庭,方有主宰。故丹法云:“内伏天罡,外推斗柄”,是其诀也。若药气已生而行周天法工,内不伏天罡,则气机无主,必有差度妄行之弊;若药气已行,外不推斗柄,仍然死守中庭,则无生发之机,犹天地以日月为功用,日月以天地为主宰,斯为体用俱备,本末不违也。


至于进火于子,是鸿濛未判之初,混沌初分之始,其时恍惚杳冥,方是法眼正藏。退符于午,又如春生万物,至午而极,其时生机勃发,阳气极盛,的是正传。若卯时沐浴者,是从子时进火起,以前阴而生阳,至此阳不多而阴不少,丹经所谓“上弦金八两,得水中之金半斤”者,正是阴阳调和,两不相争也,故宜停符不运。然而阳气犹未至于纯,阴气尚未几乎息,不得不再运二时之火,升之直上,斯为卯沐浴。从望六之候,渐渐阳消阴长,谓之阴符者。盖以命系于坎,上半月为进、为阳;性寄于离,下半月为退、为阴,此殆谓“潜心于渊,合气于漠”,“动以炼命,静以养性”,使性之虚无者,至此而入于定静,故曰退阴符,即“卷之则退藏于密”者,是其旨矣。若如时师口诀,直谓阳之生十五而极,阴之长又自十六而生,谓为凡阴犹然昏昏罔罔,斯亦何必退符为哉?无是理也。吾师不为抉破,恐诸子不明升降进退之道皆是扶阳抑阴,彼以退符为昏默寂静,斯大错矣。


吾师所传,万两黄金买不得,十字街前送至人,断无有徇情者也。诸子总要听吾之教,一心向上去做。吾不负汝,切莫似他将信将疑,欲修不修,而以财为命可也。

 

二十一、防火伤丹,始终工法

 

诸子工夫愈进,火候愈老,满腔之中,无非真意。盖先天神火既长,则后天凡火自盛,倘念不自持,或生怒心,或生恚念,或起淫心,或生贪念,种种嫉妒嗔恨,要无非后天凡火之起。此火一起,即有邪火焚身之患。吾见几多修士,平日修炼,只在深山静养,不与人事,及至出而和光,竟自一炉火起,而万斛灵砂立地倾矣。此吾所以教人不专在静处修,而必于市廛人物匆匆之地炼也。


夫未经收养之火,还不见大害,若收之至极,藏之愈深,自与火微之日大不相同。或一身抽搐,或六腑动移,或五官发见有象有声,只要真气游行,此神能定足矣,切不可因其有动遂行惊讶。我总是一个不动心,不理他,愈加十分持养,十分谨慎,务期炼而至于死地可也。吾师从此抉破,生等须学曾子一生战兢,自无百般之病。所以学道人,终身俱在无底船中坐,朽木桥上行也。即此日,火虽新生,药亦稚嫩,然犹要隄防火起,以耗散吾之元神。不然,养之数年,败之一旦,良可惜矣。他如接人应物,一切事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已经定意,不必三心;即钱财之出,不允则已,允则一诺千金,无有移易,以免外侮之来而心不宁,内念之起而心亦怍,此亦除烦恼之一法。盖烦恼即火,火起丹伤,势不能两立也。诸子能体吾言,在在隄防,时时保护,夫焉有不成丹者哉?


总之,丹道千言万语,不过“神气”二字。始而神与气离,我即以神调气,以气凝神,终则神气融化于虚空,结成一团大如黍米之珠,悬于四大五行不著之处,一片虚无境象,是即“打破太虚空,独立法王身”是也。而其工总不外“性情”二字,始而以性和情,继则以情归性,到性情合一,现出本来法身,即返本还原,复吾生身受气之初是。虽然,还未到无上上乘之妙境也。


夫人未生之初,一点灵光,浑然藏于太虚,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抟之不得,此时有何性,又有何情?以此思之,连“性情”二字,都是有形有质,只算得后天中之先天,以其犹有依傍也。到此绝顶一步,不著于有性,亦不著于无情,连性情之有无亦且不立,此即跳出性情,独炼一点虚无元气,所谓“空空忘忘”。其实忘无所忘,空无所空,还于太虚,连天地都不为我作用,是即可以化子生孙,现出百千万亿法身,变化无穷者矣。若只不离一个虚无,还是二乘。连此虚无亦无,所以神妙莫测也。要之,此金丹始终之工法也。诸子体之,慎之!

 

二十二、后天尸气,先天元气

 

炼丹之道,虽曰先天元气酝酿而成,其实非后天有形之气,不能瞥见先天元气,是知先后二气,两不可无者也。若无后天滓质之气,则先天一气无自而生;若非先天清空一气,则后天尸气概属幻化之具,终不足以结成胎仙。


吾观诸子于先天真一之气,不能实实在在认得真、修得足者,皆由后天色身太弱,无以蓬蓬勃勃而洞见本来虚无妙相也。今为诸子再言后天之气。夫人之身所以健爽者,无非此后天之气足也。气何在?即身间一呼一吸,出入往来,絪缊内蕴者是。此气即肾间动气,肺主之而出,肾迎之而入,一出一入,往还于中黄宫内,则内而脏腑,外而肢体,无处不运,即无处不充,所谓身心两泰,毛发肌肤皆精莹矣。顾自后天言,肺之出气,肾之纳气,两相调和匀称,无或长或短之弊,自然无病,可以长生不老。然先天则金生水,即天一生水是,而后天则必自土而生金,金而生水,金水调匀,生生不息,故必节饮食,薄滋味,慎言语以养肺气,少思虑以养脾气,与夫一举一动,节其劳逸,戒其昏睡,则土旺自能生金,金旺自能生水,水气一运,则脾土滋润,而金清水白,可以光华四达,无有违碍焉。


诸子,欲收先天元气,蕴于中宫,生生不已,化化无穷,离不得一出一入之呼吸,息息归根,神气两相融结,和合不解,然后后天气足,先天之气之生始有自也。若不于后天呼吸之息,息息向中宫吹嘘,则金无所生,水不能足,一身内外多是一团燥灼之气,犹之天气亢阳,而土无润泽之气,万物之枯焦不待言,此一呼一吸所以为人生生之本也。诸子于今用工,不必别寻奥妙,但于行住坐卧之时,常常调其呼吸,顺其自然,任其天然,毫无加损于其间,亦不纵放于其际,一切日用云为,总总一个不动心、不动气,不过劳过逸,自然后天气旺,先天元气自回还于五官之地,不必问先天何在,而先天之气自在是矣。若不知保养后天,徒寻先天元气,势如炊沙求饭,万不可得。到得后天尸气一聚于中,先天之气自在于内,絪絪缊缊,兀兀腾腾,莫可名状,而亦无可名状者。若曰可名,皆是后天之气,不足以还原返本而成神仙骨格焉。诸子知否?


若先天元气到时,只有一点可验之处,心如活泼之泉,体似峻峋之石,自然一身内外无处不爽快,无处不圆融,非可意想作为而得者也。故先天一气,名曰虚无元气。以此思之,足见先天一气,无可名,无可指,后人强名之曰先天一气。既属强名,实无所有。学者于此元和内蕴之时,而犹欲于身心内实实摸拟一个色相出来,错矣错矣!且此摸拟之心,即是后天之意。有此一意,而先天淳朴之气,必为后天之气打散,虽曰先天,犹是后天也。


诸子近于吾道已窥其渊源,谅于吾师今日之言,实能知其底蕴,不复以后天识神作为主翁也。在修道之始,恐其不明真谛,必要寻师访友,求其实在下落,步步都有踏实处。及大道已明,修之于身,炼而为药,又要将从前一切知见,概行泯却,不许一丝半点参错于中,反将玄黄混合者打破,不能凝聚为一团也。古人谓:“打破虚空为了当。”诸子思之,“虚空”二字,犹著不得,何物可以添上?只似孩提之童,喜笑怒骂,皆是天然自然,前不思,后不想,当前一任其行止,而己毫无与焉。然此言虽容易,而欲真真实实会悟其妙,非数十年苦工,不能识其微也。

 

《道门精要》 


作者:(清)黄元吉 原著      编校:高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