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北京胡同的冬天,看哭了!

 伯乐书香小屋 2017-12-07


“说起冬天,不寒而栗”,

这是梁实秋笔下北京的冬天。

但我却觉得北京的冬天,是最有味道的,

为什么呢?

因为它冷的“正好”~ 过了立冬,

冬天就有个“冬天样儿”~

在北京,冬天也是说来就来,

可能是一夜的大风降温;

也有可能一次冷空气入侵;

再或者是第一场让人雀跃的冬雪。

当然,还有属于北京人的冬天回忆。


那些难忘的记忆~


北京的冬天,大清早儿,一睁眼天儿还是黑的~

路灯都还没有灭。

再不想离开温暖的被窝儿,也要爬起来~


起身先看看屋里的炉子的火,封的怎么样,

要是烧荒了,得赶紧续上块儿煤。


然后就手把茶沏上,空腹喝茶这习惯还真是改不了,

那是因为北京的冬天真的是很干,

一早上口干舌燥,来一缸子茉莉花茶~地道。


推门出屋,那可是要有勇气的,

这冬天的北京,要是到了“大三九天儿”就冷的邪性。

迎面而来的西北风,

打在脸上就像针尖儿一样扎地人生疼。

多呆一会儿仿佛就会失去知觉,

去茅房的,去买早点的,

不得不加快脚步赶紧走。

那时候每个院子里基本都是公用一个自来水龙头,

到了冬天,每天傍晚前,

必须去打开井盖,用专用的钩子把阀门关上,

这样才能保证不冻上,到了早上再打开,

整个水管被裹上厚厚的棉被或其他保温的东西。

就是这样,偶尔也会冻上,

院里的人就会拿一壶开水浇水龙头。

每家也会有一个大水缸,把当天的水全部储备好。

家里的水基本都是让半大小的孩子去打,

有时还帮助岁数大的邻居打,

几个小伙伴一起有说又笑的,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不光水管子,冷的时候院里的地都冻得裂了口子!

还有刚洗完衣服上都冻了冰柱儿;

还有家家房檐都挂满了冰溜子;


跟一把把匕首似的,挑一根又长又尖的折下来,

攥在手里特凉,却不忍丢掉,

拿在手里玩了半天,比划来比划去的。

还总想用嘴舔舔~ 


嗯,天儿一冷就爱饿得慌,

小时候就指望那点零花钱买点零食~

一声吆喝:“冰糖葫芦呦”。然后你就看吧,

三五成群的小伙伴就都从家里跑出来了,


要不就是跑大街上,一闻香味儿,

看到卖烤白薯的大铁桶,

得,又走不动道了,非要买一块儿,


或是在冷风里缩着脖子排着队,

等着热乎的栗子出锅儿,
牛皮纸包好的,先揣手里捂一捂 ,
再丢一颗放嘴里 ,咔嚓一声 ,

忍不住先剥一颗。


吃饱了,一抹嘴儿,

去小胡同里打雪仗,站在雪地里排队买大白菜,

三轮车甚至小竹车给拉回来,

然后再往家一颗一颗的抱。


白菜表面冻的全是冰,虽说带着手套,

但还是把手套印湿了,手冻的冰凉,

还要码放整齐,然后上面盖上挡头儿。


其实,这大冬天的大杂院里,也像个“储存院”,

除了大白菜,还有冻柿子、冻梨、冻海棠。。

别看在寒冬腊月里,嘬了蜜一样

吃到一个柿子里的“小舌头”,真是太幸福了,


冬天没新鲜菜,这储存里可不能少了咸菜,

家家户户都有个大缸~


还有每家都用葡萄糖瓶儿做的西红柿“罐头”,

这些一般都藏在床底下,偶尔还能“嘭”的一声爆炸,

小时候,在老北京的冬天吃上

一碗热腾腾的西红柿热汤面算是一种奢侈。

您别笑,因为这贵就贵在这冬天里的“西红柿”


冬天的北京人被这西北风吹的,

一天到晚嘴唇儿总是干干的,

还有小裂口,喝多少水也不管用。

那时,胡同里就有吆喝卖心儿里美萝卜的,

还能帮您给切开,这“萝卜赛梨”,

让您捧着吃的就真泄了这“心火”。


说来也奇怪,冬天,大西北风刮着,

还特爱吃这些冰的,凉的,

玩的呢更是丰富多彩,滑水冰,玩冰车儿,

这可是冬天最有意思的了,

什刹海、颐和园、陶然亭等等

到处都是“冰嬉”的人。


赶上后海的有冬泳的,

能溜溜站着看半天,

说实话,真心佩服冬泳的大爷们!!


11月的北京冬天,

是一场一场的大西北风刮来的,

然后是12月的冬至,等着算是,今年会不会下雪?

最后1月的大寒小寒又一年,

盼着腊八,盼着来年,开春儿~


下过雪后的胡同,更加寂静美好,

不担心路上积雪滑到,

整个胡同,整个大杂院儿都会出来扫雪。


那时最疯的就是“瞎闹”的孩子,

最不怕冷的也是他们。

穿着棉袄、棉裤、五眼儿棉鞋,在胡同里打雪仗,

堆雪人儿,听不到大人叫回去吃饭不罢休。


回到屋,手都裂的大口子还挂着皴,

疼啊,那时候大人就给抹蛤喇油儿,

或者是“友谊”、“万紫千红”,

这香味儿到今天一闻,都还能想起过去~


摸了擦手油的小皴手,

在炉子上烤,又疼又痒痒的,

不过倒是好的快,

抓起炉子上的烤馒头片儿就吃起来,


等到大人们做完晚饭,

做完饭的煤炉子要换掉煤,

沟眼儿旁往往是个倒脏土的地方,

您可得趁早出去倒土,

因为保不齐哪个孩子又淘气的弄脏了,

踩一脚脏土可是够熬头的。


赶上冬天的礼拜天,

和大人去澡堂子,可算是男孩儿的最爱,

又暖和,又能嬉戏玩水,

大人们呢?泡澡聊天儿,

这也成了北京冬天的另一个享受。


当过了腊八,泡上腊八蒜,

这时,最浓的冬天味儿

就是将要来的年味儿了。


在每条胡同,每个大杂院,每个家的年夜饭里。

谁都改不了过节前“囤”年货的习惯,

家里的大衣柜,小柜子里,

总是能翻出藏着的水果罐头、杂拌儿糖。


除了吃,冬天春节前,会种水仙的,

买了水仙头,自己切开,然后种上,

跟掐准了时间似的,准是头春节开,

别看外面寒冷,

这屋里的水仙却都开的娇嫩~


那时北京的冬天,

虽然早上开门儿,也能闻到一股子煤烟子味儿,

但天是蓝的~

虽然天儿比现在冷,但却最有味道,

在大杂院子里过日子,融洽的像一家。


闭上眼梦里有靠墙边儿的蜂窝煤,

还有后院的菜窖,院里积雪堆起的雪人儿,

有呼呼的风声,当当的剁馅儿声。。。。

这才是我熟悉的老北京的冬天。

我想,每个北京人也一定都熟悉!

招聘启事


注意啦!老北京城开始招收全职小编了!

如果您想加入我们,请把简历发到下面的邮箱,期待您的到来!

招聘条件

1、全职坐班!(兼职勿扰)

2、北京土著,了解北京文化,熟悉北京文化。

3、原创写作能力强,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创新思维。

4、有新媒体运营经验,摄影经验,采编及美食编辑工作经验者优先。


非诚勿扰!邮件标题请加上“应聘编辑”几个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