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梵澄《精神哲学》

 _鲲 2017-12-07
  通常说精神哲学,总是与物质科学对等,但从纯粹精神哲学的立场,不是精神与物质二元,而是精神物质包举,以成其一元至多元!主旨是探讨宇宙与人生的真理,求知识和学术上的根源,其主体甚至超出思智三上,统摄一切哲学,是一切哲学之上之哲学。立于一切文明系统至极顶。其盛衰起伏,与国家民族之盛衰起伏,息息相关。

  世间一切学问均涉及的两个问题,宇宙与人生。但通常宇宙判为物质,以自然科学研究之,将人生抽象成精神,以人文科学探讨之,由此,物质与精神被隔为二元。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宇宙与人生,走向二途。

  在形而上学中,应当说精神是超乎宇宙为之上,为不可思议,又在宇宙内为最基本而可证会的一存在。

  精神是包举物质的,由此,宇宙最广大的问题,同时也就是生命最精微处的奥秘,追问物质宇宙最后必然会追问的精神及世界之上的精神性。

  所谓的精神,是人在生命肉体之外,还有思维思想,还有情感,及心灵。一方面有日常生活的丰富性,还有超出日常生活之外的天人合一的广阔领域。

  这种精神包含了孔子的仁,老子的道,王阳明的良知。

  精神哲学包含了思辨哲学,思辨哲学只是精神哲学的一部分。

  思辨哲学是现代的主流,晚清以来的学者,重概念重方法重体系,高扬人的主体性。促进了人的启蒙和社会制度的完善,但思辩哲学无法触及和关照的生命更深层次的活动,因此思辨哲学之外的精神领域直接被宗教接管了。

  理学心学道学,在思辨哲学之上,有转化为人生改善个人和社会,这是实用精神哲学。

  孔子的仁是儒学大义,这个仁的中心原则是生动活泼,丝毫没有神秘和含糊之感,精神之爱非常接近仁的原意,但这个爱并不针对个人,而是说宇宙原则,是天地之心,是宇宙的大和谐!

  精神是超负宇宙,为至上,为不可思议,又在宇宙内,为最基本而可持证,会的这一存在。

  仁是精神性的,也是宇宙性的,悟到直观到的是宇宙之觉性本体,其实此人即持倒持刀劫持人胜任同行,天下同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