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样是出轨,包法利夫人为何比潘金莲要高明?

 风干了忧伤hmsh 2017-12-07

出轨,是世俗最为唾弃的一种行为。

翻开中国几千年传统的历史长卷,那些出轨的男子或女子都遭受了应有的惩罚,其中令人印象颇深的便是潘金莲。

潘金莲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位人物,几百年来,她一直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堪称妖艳、淫荡、狠毒的典型,是一只发了情的、饥渴的、嗜腥的、急需交配的母猫,为了肉欲使劲浑身解数。

先是下嫁给武大郎,后又唾弃大郎勾搭西门庆,这个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淫欲无度的女人,最终也死在武松之手,可谓因果报应。

女人一旦开始堕落,便意味着万劫不复。(男人同样。)

在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笔下的包法利夫人,同样也是一个出轨者。

包法利夫人本名爱玛,是个小镇姑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小城市女文青,她年轻时喜欢阅读浪漫主义文学(低俗小说),也对文学作品中所叙述的浪漫爱情所吸引,一生都在憧憬着法国上流社会的浪漫生活。可是生活偏偏让她嫁给了一个忠厚老实的“平庸医生”夏尔·包法利。

有才无德是历史的不幸,有德无才是历史的悲哀。而女人最可悲的是空有一身美貌而缺少智慧。

爱玛包法利就是这样一个缺少智慧的女文青。她心中一直渴望自己的大城市巴黎,在这场憧憬中,经历了两场荒诞的“爱情”,先后受到风流老手罗多尔夫的勾引和欺骗,又与莱昂私通求欢,最后掉入商人勒乐的金钱陷阱…最后债台高筑,无力偿还,尝尽人间绝望后服毒自杀。

包法利夫人是一位典型的高不成、低不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女人,与潘金莲心狠手辣相比,她一生也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为何却落得如此的下场?

是时代的荼毒,是心中浪漫主义的幻想,是爱慕虚荣的本性。

包法利夫人一生渴望的是圣洁,却败给了低俗,终其一生仿佛一个瞎子,在命运的面前,这种不现实的爱情观导致了她最终的悲剧。

这里不谈男人的薄情,也无需用道德去衡量一个追求内心的勇敢而犯下的错。

包法利夫人相较于潘金莲,能够在当时所在的时代,敢于追求浪漫,当然这也是低俗小说所带来的“精神荼毒”。然而可悲的是,却没有一个正派人物来拯救她这荒诞的一生。小仲马笔下的《茶花女》,玛格丽特是一位体质瘦弱的“名妓”,却得到了“正派人物”(小仲马)的拯救,虽然最后一死,好歹在灵魂上得到了解脱。

读历史能够让人明志,读小说能够锻炼我们的移情能力。移情这个词汇最早有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所发明,个体会将自己过去对生活中某些重要人物的情感投射到分析者身上的过程。移情能力是一种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能力。

在我们省察人生的过程中,千万不要急于对一件事物做出判断,因为人人都很“忙”(懒于思考),以至于容易被网上的精神垃圾(乌镇互联网大会,由马云提出来。)所埋没,网上的噪音各说各的理,都是急于站队,从道德到情绪,很容易形成一个共鸣信息垃圾场。

真正的英雄,是在认清生活本质后,依然热爱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