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印璽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從春秋戰國開始,人們的日常生活很多時候均離不開它,印璽的使用既是身份的象徵亦是信實的代表。上古時代印璽多以銅作材料;至七國時,王侯有用玉作璽。到明清兩朝用玉石作璽印更為盛行,而田黃和雞血石也甚得文人雅士喜愛。 中國近年經濟發展蓬勃,富裕之人越來越多,乃至拍賣之風甚盛,明清帝后之玉璽更為天價之收藏品,影響所及;但凡與皇室有關的璽印俱成愛好收藏者之獵物,例如最近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春季拍賣(收藏2010第四期),有清乾隆碧玉八旗將軍統領印璽(九件) ,其估價不菲。 至於明代印璽,目前拍賣紀錄甚少,故宮所藏明代印璽多為白石與壽山,卻又因年代久遠之故,印璽的表面多因鈣化而變質,所以看起來頗不美觀。鄙人愛好收藏古印璽多年,有幸偶得機緣收到一組明代紅瑪瑙印章,分別是:司禮監 (圖一)、朱批處 (圖二)、禦馬監(圖三)、象房(圖四)、惜薪司(圖五)和兵仗局(圖六)等。這等印章都是明朝二十四衙門宦官所用的。 (圖三) 御馬監 二十四衙門是明代宦官體制,是宦官伺奉皇帝及其家族的機構。內設十二監、四司、八局,統稱二十四衙門。 十二監為:司禮監、禦馬監、司設監、內官監、神宮監、御用監、尚寶監、尚膳監、尚衣監、都知監、印綬監和直殿監。 四司為: 鐘鼓司、惜薪司、混堂司和寶鈔司。 八局為:兵仗局、浣衣局、司苑局、銀作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和酒醋面局。 以上,以司禮監最為重要,為整個宦官系統中最高的權力機構,”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 明代宦官到底獲得了多大的權力,據南炳文和湯綱兩為先生的總結(註1),有如下幾方面: 一、利用司禮監干預朝政。司禮監是內府衙們四司八局十二監中權力最大的,其秉筆太監具有代皇帝”批 二、是操縱政府官員的任免。 三、是提督京營和監軍統兵。如京營由太監統領。而出征的軍隊也由太監監軍。 四、是擔任鎮守和守備等職務。 五、是操縱錦衣衛和東廠等機構。 宦官獲得如此大的權力,實際是在原有的政府組織系統之外,又出現了一個系統,而這個系統的權力往往超過前者。再加上一些宦官倚仗權勢,驕橫跋扈,極力打擊異己力量,朝臣明顯感覺到了權力被分削的被動。為保護自身的利益,遏制直至消除宦官勢力,一些朝臣高舉”維護祖制”和”以史為鑒”兩面大旗,與宦官展開鬥爭,有時彼此的較量十分激烈。 總括而言,明代皇帝不僅讓宦官代自己批紅,還賦予他們”出使、專征、監軍、分鎮、刺臣民隱事諸大權”(註2)。從根本上說來,是為了加強皇帝對全國臣民的控制力量,維護皇帝登峰造極的專制權力。保證皇權的有效行使,而宦官也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這種作用。當然,由於幼年、慵懶、荒怠、愚昧等原因,明代中后期有些皇帝過份委政宦官,以致幾度出現宦官專權亂政局面,加劇了明朝政治的腐朽。不過,即使在這種情況下,宦官實際上仍在皇帝的完全控制之下,並未對皇權本身產生威脅。這種情況顯示,明朝皇權之發達確實遠遠超過了此前各朝代。 以上討論的戰國紅瑪瑙質印章,是實物證實明宦官的權力,亦是實物證實十二監、四司和八局的存在。再者,又證明監以下還有輔屬機構,如處(硃批處)和房(象房)等。以後,如有更多的資料,再作更詳細的報導。 註1:湯綱、南炳文:《明史》(上冊)252~262頁,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註2: 《明史》卷三0四【宦官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