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咽鼓管解剖

 王志斌s1e5v8m6 2017-12-07

咽鼓管又称欧氏管,耳咽管,为什么叫这个名?
咽鼓管是沟通鼻咽部与鼓室之间的通道,它一端进入中耳的鼓室,另一端则进入鼻咽部,所以被称为咽鼓管。
另外,这个管道据说是由意大利解剖学家欧斯塔齐奥发现的,于是就叫Eustachian tube了。
咽鼓管是人体耳朵构造的一部分,在鼓室前壁的偏上部,是一个暗通道。这个管道比较狭窄,大概有铅笔芯那么粗,而且内壁可以塌陷。为什么要做如此安排?
上帝兹有她的旨意。
咽鼓管黏膜与鼻咽部鼓室黏膜相廷续,由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细胞组成,有相当多的分泌细胞。这些细胞分泌的液体,维持恰当的咽鼓管张力,使之既不完全开放,却又能在适当的机会,如张口、吞咽、打呵欠或咀嚼时偶尔开放一下,以此来调节鼓室内压力,从而保持鼓室内外压力的平衡。
咽鼓管每天要张开数百次,一般说来,每吞口水三次或每次打哈欠就张开一次,当管张开时,空气流入管内并进入中耳腔内。
要提醒大家一句,咽鼓管咽口平时是闭合的,仅在吞咽或呵欠时开放,以平衡中耳和外耳的气压,有利于鼓膜的正常振动。
大家试想一下,如果上帝不安排这个咽鼓管存在,那鼓膜还有震动的可能吗?
由于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故咽部感染易沿咽鼓管侵入鼓室,引起中耳炎。如果咽鼓管闭塞或鼻咽部炎症造成咽口闭合都可致鼓室压力降低,外界压力相对增高,从而使鼓膜内陷而影响听力。
幼儿的咽鼓管管在形状、角度、与结构上与成人的不同,孩子的欧氏管较短、较宽、较水平且较松软,这未成熟的咽鼓管可能就是中耳炎好发于幼儿的原因之一。
当医生说你的孩子四岁以后就会少患中耳炎,就是因为孩子的咽鼓管①不再短了,②不再宽了,③变得较垂直,且④其软骨壁也比较硬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