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伸报道】隶书时代来了 ■樊利杰

 石河轩 2017-12-07





   11月18日,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美术馆开幕。本报记者樊利杰现场报道,今作刊出。


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在南昌开幕


隶书时代来了


■樊利杰


  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是近期书坛的热点,若在开幕式现场,一定能真切感受到这种热度。优秀隶书作品前人山人海,隶书名家更是如明星般在簇拥中合影、交流。观展者除了江西本地的书法爱好者外,还有来自内蒙古、东三省、海南及广东等地,这都缘自于书法的魅力。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禁想到了一个词:隶书中兴。

  之所以这样认为,首先,我们拿隶书与行、草书在历史上的对比可知。隶书是中国古代文字发展的分水岭,它从篆书而来,又简变了繁杂的古文字。历史上,隶书创作的高峰并不多,远没有行书之于魏晋、之于唐宋、之于明清那么繁荣,更没有王羲之、米芾、赵孟頫、董其昌这样的群星璀璨,隶书的时代,只在秦汉和清代,出现的大家也少之又少,和行书等完全不能相比。回到当前,隶书创作就乐观多了,本次展览共收到13825件投稿作品,投稿量丝毫不比其他单项展少,这是隶书中兴的基础。

  二是取法不拘一格。当代隶书的繁荣,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取法更多元,眼界更开阔。古代被秘藏的经典碑帖,我们现在可以轻松购到高精度印刷品,古人看不到的帛书、简书也走进我们的视野,思路随即被打开。也就是说,我们不仅能看到隶书成熟时期的作品,还能看到其滥觞和源流,不仅能感受到碑刻的质朴与浑厚,还能通过当时的墨迹观察到真实的书写。如此多的信息汇聚在一起,便为隶书的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本次展览中,取法秦汉经典、简牍帛书、明清流派者各呈其态,又有强烈的时代印记。虽是单项展,观展者却不会产生书体单一的视觉感受。

  三是评审导向值得称赞。早些年的隶书大展,跟风现象严重,比如学张建会、毛国典、张继、刘文华、鲍贤伦等名家的作品比较多。近年来,中国书协有针对性地对取法当代隶书进行了引导,再看本次展览,“走捷径”者少了,取法多在民国之前,这种正本清源的做法值得点赞。

  借全国第四届隶书作品展开幕之机,主办方还举办了江西省书法公益大讲堂之隶书名家讲堂,刘文华、鲍贤伦分别分享了自己的隶书创作经验和体会,只能容纳300人的会议室,足足涌入500余位书法爱好者。再加上中国书协隶书委员会委员的作品一并展出,几百件隶书作品一起“百花竞放”,各种隶书观念在此碰撞,让人感叹隶书时代的到来。


微商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