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制永安五铢

 国民一员 2017-12-08
作者:吴抒文

      [转载]晒晒我的无价之宝银制永安五铢!!

      

五铢钱始铸于西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方孔圆钱,有周郭,背有内郭,法重五铢(约合3.5克),钱文篆书五铢二字,属记重货币。钱重五铢,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581年,隋统一后,另铸开皇五铢,结束了长达一百余年币制混乱的局面。唐武德四年(621开元通宝钱,废止五铢钱。五铢钱流通七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铸造数量最多,流通时间最久的钱币,流行了七百多年。

         图片上这枚银质永安五铢是本人藏品。钱文的 永安五铢直读,永安二字接廓:字下笔、字宝盖与穿廓合成一线。钱光背无文。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二年(公元529)铸造。因民间盗铸严重,钱多大小不一。一般铜制五铢直径约2.2厘米、重3.5 克左右。这枚银质永安五铢,重约4.2克,直径2.26厘米。跟当时并行的铜五铢直径接近,银币的重量很符合银铜比例。(银的比重10.2 ,铜比重8.9 

       在公元529年时期,私铸现象严重。为防止民间私铸钱币,当朝者使用了 四出五铢又称四出文钱(所谓四出,是指钱幕从方孔的四角向外引出一道阳文直线到达外部)防伪,这能也是较早期的钱币防伪技术的使用了。汉代钱币因为私铸现象严重,影响了国家政治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酿成了社会危机。制造假币的现象,像一个噬血的幽灵,以非法手段剥夺和占有国民财富,干扰了货币流通的正常秩序,破坏了社会信用原则,侵蚀国民经济的健康肌体,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毒瘤 。任何一个当权政府也绝对不会姑息这种现象的存在,适用当时的高科技 来进行防伪。这枚小小的钱币也见证了当时的这段历史。从先秦开始有了原始意义上的银质钱币出现,各类银质两字五铢在博物馆也是凤毛麟角更别提永安五铢了。具有防伪作用的第一种货币相对成熟性,这枚银质永安五铢确实有很珍贵的历史意义和很高的收藏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